•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
概述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又称全身性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是由β-半乳糖苷酶缺乏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溶酶体疾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特征为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及类似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骨骼异常。
病因
遗传基因缺陷,病人体内3种酸性β-半乳糖酶同工酶A、B和C在身体各组织中明显缺乏是该病的主要病因。
症状
1.Ⅰ型又称全身性神经节苷脂贮积症,亦称婴儿型其特点是: 
(1)严重的脑变性,多于2岁内死亡。
(2)神经元、肝、脾和其他组织细胞及肾小球上皮细胞中神经节糖苷贮积。
(3)表现有Hurler病的骨骼畸形。
该病起病早,通常在出生时就可出现精神和运动障碍症状。患儿外貌严重异常,呈Hurler综合征样粗笨面容,前额突出,鼻梁扁平,眼间距增宽,齿龈肥厚,伸舌、短颈和多毛症。所有病人均有腰椎改变和眼底黄斑部有樱桃红斑点。还有肝脾肿大及多发性骨发育不良畸形,皮肤增厚。有时可出现毛细血管扩张。新生儿期呈蛙形体态。智力发育低下,至6~7个月时,反应迟钝。不能随物注视。甚至对外界无任何反应。肌张力减低,自主运动少,腱反射活跃。惊厥发作是其突出症状,而且出现较早。惊厥、反复呼吸道感染和阵发性心动过速,是患儿于2岁前死亡的主要原因。
2.Ⅱ型亦称少年型
起病较晚,新生儿期大致正常,在1岁时即出现精神、运动障碍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运动不协调,惊厥,语言障碍,表情淡漠,眼神呆滞及腱反射亢进等。Ⅱ型除起病较晚外,尚有病程较长,存活年龄较大。视力和听觉通常不受损害,多在3~5岁夭折,常死于反复惊厥及呼吸道感染。
3.Ⅲ型亦称成人型
Reuser等将Ⅳ型也归类于成人型。本型发病较晚,年幼时部分患者可有较轻的全身性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症状,20岁后出现进行性智力低下,口齿不清,小脑功能失调及视力减退,轻微的脊柱改变。部分患者可有弥漫性血管角质瘤,全身肌张力减低,当病人躺下来或坐着松弛时,肌张力异常姿势和肌张力异常运动并不消失。
检查
Ⅰ型患者周围血液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均可见有细胞内空泡,但Ⅱ型病人的阳性率低。Ⅰ型患者尿中可能有过多的糖蛋白。Ⅱ型病人尿中可排出过多的酸性黏多糖。Ⅲ型患者磁共振显示豆状核有双侧对称性的高密度病变。根据临床症状、病理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即可获得诊断。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肝组织生化分析,可见GMl神经节苷脂及硫酸角质素沉积。
Ⅰ型最早的X线表现为长管状骨、肋骨骨膜新骨形成,继之出现椎体发育不良,并呈鸟嘴状。胸腰部脊柱侧弯,肋骨在椎体端变细,其余部分呈船桨状。还可有“乙”状形蝶鞍、髂骨翼向外张开、掌骨畸形、爪状手、关节僵直、肘关节和膝关节屈曲挛缩等。骨骼畸形在新生儿期不明显,到5~6个月时才较显著。Ⅱ型病人大多数无骨骼异常,即使出现骨骼异常症状也较轻。
诊断
本病患儿尿中可检出硫酸角质素,外周血淋巴细胞常有空泡形成,骨骼X线片有特征性改变等均有助于诊断。确诊需依据外周血白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或肝活体组织的酸性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
鉴别诊断
Ⅰ型需与某些黏多糖贮积症鉴别,但后者病程较长。Ⅱ和Ⅲ型应与GM2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的婴儿型相鉴别,后者内脏不受累,必要时可通过酶的测定来确诊。
治疗
无特效疗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