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血栓前状态检验
概述
血栓前状态又称血栓前期,是指血液中某些成分的生物化学和血液流变学特性发生变化导致的一种病理状态,此时人体的血栓尚未形成,而与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却被已被激活。因此血栓前状态检验对临床早期干预、防止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适宜人群
血栓前状态的患者。
血栓性疾病的患者。
标本采集
采集方法:静脉采血。
检查前
是否空腹:是。
检查前一天,白天宜清淡饮食,忌烟酒。晚上10点以后禁食水,次日早晨空腹检查。
检查后
采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分钟直至不出血,注意不要揉,也不要让针眼沾水。
若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情况时,应立即平卧,并可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其他检测。
疼痛程度
静脉采血:有轻微痛感。痛感存在个体差异,与患者的疼痛阈、采集者的熟练程度等有关。
报告等待时间
当天可取,报告等待时间以采集告知时间为准。
相关指标
血浆血栓烷B2、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纤维蛋白肽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浆纤维蛋白肽Bβ1-42和Bβ15-42、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临床意义
血浆血栓烷B2
升高可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肾小球疾病高脂血症、大手术后等。
降低可见于环氧化酶或血栓烷A2(TXA2)合成酶缺乏症,服用抑制环氧化酶或TXA2合成酶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
升高见于有血栓形成倾向或血栓前期患者,如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症、蛋白C蛋白S缺乏症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F1+2水平也升高。
作为口服抗凝和溶栓治疗的监测,口服抗凝剂和肝素治疗后,原来升高的F1+2均可降低。
纤维蛋白肽A
血液中出现纤维蛋白肽A表明有凝血酶生成。
升高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脑梗死、DIC、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妊娠晚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大面积烧伤等。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含量升高,见于血栓形成前期和血栓性疾病,如DIC、深静脉血栓栓塞、急性心肌梗死等。
血浆纤维蛋白肽Bβ1-42和Bβ15-42
血浆纤维蛋白肽Bβ1-42和血浆纤维蛋白肽Bβ15-42升高反映纤溶酶活性增强,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及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DIC等情况。
血浆纤维蛋白肽Bβ1-42反映纤溶酶对纤维蛋白原的降解,见于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血浆纤维蛋白肽Bβ15-42反映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检测结果可反映纤溶酶血症的程度和出血的可能性。
PAP含量增加可见于DIC、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变、蛛网膜下腔出血、恶性肿瘤、严重创伤、体外循环、DVT、肝脏疾病、糖尿病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适宜人群
标本采集
相关指标
临床意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