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血清嗜铬素A
概述
血清嗜铬素A存在于嗜铬颗粒中,可作为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标志物
一般作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辅助诊断、术后随访以及转移、复发的监测指标
血清嗜铬素A升高主要见于神经内分泌肿瘤
检查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咨询医生,进一步检查排除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可能性
定义
血清嗜铬素A是辅助诊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嗜铬素A是一种亲水酸性蛋白质,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嗜铬颗粒中,是嗜铬颗粒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
血清嗜铬素A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中广泛表达,被视为神经内分泌细胞一个相对特异的生物标志。
参考范围
目前没有权威统一参考范围,各研究结果的血浆和(或)血清CgA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较大,且各检测方法间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亦存在差异。
有研究报道,95μg/L可以作为正常值的诊断临界点。
温馨提示
当血清嗜铬素A升高的时候,应高度重视,及时到肿瘤科等相关科室排除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等疾病。
不同仪器不同地区参考范围可能不同,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结果解读
指标升高
血清嗜铬素A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时,称为血清嗜铬素A升高。
原因
血清嗜铬素A水平高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原因
研究表明,服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可能会引起血清嗜铬素A升高。
病理性原因
常见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如发生于胃、肠道、胰腺等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其他肿瘤:如肺小细胞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结肠肿瘤肝细胞癌、胰腺癌、嗜铬细胞瘤、垂体肿瘤、甲状腺髓样癌等。
其他非肿瘤性疾病:有研究表明,血清嗜铬素A在多个系统的疾病中均有所升高。
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胰腺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肝硬化等。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急性冠脉综合征、巨细胞性动脉炎等。
炎症性疾病:如全身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吸烟引起的气道阻塞性疾病等。
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功能不全。
危害
有研究报道,几乎所有类型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都可能出现血浆或血清嗜铬素A水平的升高,所以血清嗜铬素A最常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辅助诊断。
诊疗建议
生理性波动
在服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后血清嗜铬素A可有所升高。因此,如果发现血清嗜铬素A升高,首先要排除以上情况。
病理状态
有研究报道,几乎所有类型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都可能出现血浆或血清嗜铬素A水平的升高,通过嗜铬素A诊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达70%~100%。
嗜铬素A不仅能作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辅助诊断的肿瘤标志物,还可充当肿瘤发展过程的动态监测和预后指标。
血清嗜铬素A联合CT、B超、内镜等检查可提高诊断特异性,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可能的疾病。
患者初诊时血浆和(或)血清CgA水平对评估疾病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其水平越高,相应的中位生存时间越短及5年生存率越低。
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持续监测血清CgA水平的变化可用于协助评估疗效。
在病程中持续监测血清CgA水平对预测肿瘤的进展和复发有一定价值,若指标突然上升常预示着肿瘤的迅速进展和较短的生存期。
虽然其他系统的疾病可能会引起血清嗜铬素A升高,但其并不是特异性检查,一般不会列入常规检查项目,可通过针对应疾病的特异性检查帮助明确诊断。
指标降低
血清嗜铬素A低于正常参考值上限时属于正常范围。
原因
若生理性因素引起的血清嗜铬素A升高,相关因素消失后,血清嗜铬素A水平可能会自行下降。
神经内分泌肿瘤引起的病理性血清嗜铬素A升高,通过积极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会使血清嗜铬素A水平下降。
危害
血清嗜铬素A降低并没有什么危害,若是病理性增高后的降低,可能是治疗有效所导致的。
诊疗建议
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积极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血清嗜铬素A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是一个良好疗效的监测指标。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参考范围
结果解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