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感染性小儿肺炎
概述
非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
症状有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病因包括环境因素、疾病因素等,也可能无明确的病因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定义
非感染性小儿肺炎是非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
分型
按照病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以下列出部分类型。
吸入性肺炎:因吸入异物引起的肺炎。
过敏性肺炎:因吸入过敏物质引起的肺炎。
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又称肺部浸润伴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
类脂性肺炎:因肺内吸入脂肪或油类引起。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病因尚不明确。
病因
致病原因
环境因素
吸入有机粉尘:如植物性、动物性及人造有机粉尘,常见的有棉、烟草、木屑、羽毛、皮毛、动物排泄物及人造纤维等。
吸入无机粉尘:如铅、锰、水泥、玻璃纤维等。
吸入有害气体: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金属氧化物、烃化合物和二异氰甲苯等。
疾病因素
先天性疾病:如肺腺泡发育不良、先天性肺泡发育不良、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伴肺静脉错位、先天性肺泡蛋白沉着症、先天性心脏病等。
治疗因素
如化疗、胸部放疗等。
发病机制
粉尘、有害气体等进入肺内,刺激肺内的细胞和组织,引起炎症反应。
某些先天性疾病导致支气管、肺泡等组织防御能力下降,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增加炎症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直接或间接导致肺部发生炎症反应。
危险因素
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致吸入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症状
主要症状
发热
病情较轻时发热不明显,病情较重时体温可超过38.5℃
有些类型可能无发热症状。
咳嗽、咳痰
可表现为干咳,也可伴有咳痰。
痰中可能会出现血液,但较少见。
呼吸困难
可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浅且频率快等。
呼吸困难的程度可随病情加重而加重。
其他症状
可出现胸痛、乏力、体重下降、肌肉酸痛、关节肿痛等症状。
杵状指(趾):表现为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手指或足趾如药杵状。
发绀:表现为口唇、指(趾)、甲床等呈青紫色。
并发症症状
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意识不清等。
就医
需要就医的情况
儿童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须及时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小儿内科。
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须立即拨打“120”呼叫救护,前往急诊科就诊。
就诊准备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医前需要通过医院的官网、官方App、114等正规渠道挂号,准备好社保卡(医保卡)等就诊资料,携带之前的就医资料,异地就医者还要办理备案手续。
急诊科就诊可直接挂号就诊,无需通过以上渠道挂号。社保卡、之前的就医资料可在就诊期间随时补充。异地就医不用备案。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孩子有什么不舒服?不舒服持续多久了?
是否有发热?发热最高多少摄氏度?
是否有咳嗽?咳嗽时是否有痰?痰量是多还是少?痰液黏稠吗?
是否经常接触粉尘、有害气体?
是否患有先天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哮喘?
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
是否进行过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是否有花粉、食物、药物过敏?如果有,对哪些物质过敏?
是否足月才出生?
你可以咨询医生的问题
为什么会得小儿非感染性肺炎?
小儿非感染性肺炎与其他类型肺炎有什么不同?
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如何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哪些?
诊断
疾病诊断
病史
经常接触粉尘、有害气体等。
患有先天性疾病、免疫缺陷疾病、白血病等。
进行过化疗、肺部的介入治疗、胸部放疗等。
临床表现
症状
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胸痛、胸闷、发热、发绀等症状。
体征
胸部听诊:可闻及双侧肺基底部爆裂性啰音,可能会出现喘鸣音和湿啰音,也可以完全正常。
实验室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可以了解患儿的呼吸功能。
C-反应蛋白:常出现升高。
免疫学检测:了解是否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片:可以发现肺部结构的病变,某些征象可提示特异性诊断。常见肺部“磨玻璃”样改变、网状改变、蜂窝肺、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等。
胸部CT:可发现常规胸部X线片不易发现的肺间质病灶,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检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其他检查
肺功能检测:可以了解肺功能情况,障碍的类型以及严重程度。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根据病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开胸手术等获取样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疾病诊断。
病原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特异性抗体或抗原检测等,可排除病原体感染。
鉴别诊断
肺结核
相同点:发热、咳嗽等。
不同点: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多因接触肺结核病人的飞沫而被传染。发热多为低热,还可伴有消瘦等症状。可通过结核菌素试验等进行鉴别。
感染性肺炎
相同点:发热、咳嗽等。
不同点:病毒性、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原虫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可通过细菌培养、病毒抗体检测等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一般治疗
健康管理
对于明确的环境因素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应尽快脱离不良的生活环境,远离过敏原。
父母等家人须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
积极治疗身体上的原发病。
严重的患儿应密切监测其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以便了解病情和治疗效果。
氧疗
轻中度低氧血症者可采用鼻导管吸氧。
面罩给氧一般适用于需要较高氧浓度的病人。
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家庭氧疗。
进行氧疗时切勿自行调整氧流量。
营养支持
保证足够的营养。哺乳期患儿应保证哺乳量。
无法正常经口进食的患儿,可放置鼻胃管或鼻空肠管。
休息
保证睡眠充足,避免劳累,避免熬夜。
对于久卧者应给予定时翻身、拍背等,保持气道通畅。
调整治疗方案
进行化疗、放疗的患儿,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按照医生要求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肺腺泡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根据病因和病情可能会使用以下药物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和减轻症状。具体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相信土方、秘方、偏方等未经确定的治疗方法。
抗纤维化药物
可用于治疗因空气粉尘、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慢性肺炎。
一般选用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以减慢患儿肺功能下降。
抗炎治疗
可用于空气粉尘、有害气体、自身免疫疾病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肺炎。
糖皮质激素
可选用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病情严重者可酌情应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若临床症状缓解并稳定,可以根据医生意见考虑减量、停药。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能增强治疗效果。
在治疗中应注意查血、尿常规和肝功能、肾功能,以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预后
治愈情况
有些类型经去除病因后可自愈,如吸入有害气体或粉尘引起的肺炎。
有些通过及时治疗可治愈,或在基础疾病好转后得到缓解。
有些通过治疗可以改善症状,但需要进行长期治疗。
危害性
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可影响患儿的生活。
病程较长可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有些病情严重且治疗不及时者可危及生命。
日常
日常生活
保证营养充足、均衡
保证蛋白质、不饱和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可选择豆类、奶类、肉类、鱼类、新鲜水果、新鲜蔬菜、坚果类等。
避免高盐、高脂饮食,避免油炸、腌制、烧烤食品。
保证每日饮水量,发热时应适当增加饮水量。
避免生、冷、硬、烫的食物,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
哺乳期儿童应保证哺乳或人工喂养的量。
改善生活习惯
远离“二手烟”(避免被动吸烟)。
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适量运动。避免运动过度。
舒缓情绪
避免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家长应注意疏导患儿的情绪。
改善环境
注意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注意观察天气变化,寒冷天气适当增加衣物。
外出可戴保暖帽子、口罩、手套和穿保暖袜子等。
预防感染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冬春季可视情况注射流感疫苗及肺炎疫苗。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定期复查。
感觉不适及时就诊
如原有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预防
保证营养均衡,加强体格锻炼,增强抵抗力。
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的季节,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避免与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人接触。
远离空气粉尘和有害气体。
正确喂养,避免食物或异物吸入到肺内。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冬春季可视情况注射流感疫苗。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