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概述
感染以新型布尼亚病毒为主的病原后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可有发热、皮肤瘀斑、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本病主要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
定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主要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即SFTS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蜱传播。
发病情况
目前全球有5个国家报道了确诊病例,均为亚洲地区,即中国、韩国、日本、缅甸、越南。
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的农村,呈散发状态,在区域上又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河南、山地、安徽、湖北、辽宁、浙江、江苏这7个省份。
全年均可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季节为4~10月,发病高峰在5~7月。
目前报道病死率达10%,可以在人-人之间进行传播[2] 。
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高,本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上升趋势。
2011年全国SFTS发病率为0.041/10万人,2021年上升为0.188/10万人;年均发病率为0.125/10万人。
病因
致病原因
主要由SFTS病毒感染所引起,导致流行的基本条件有以下三方面。
传染源
媒介蜱虫及宿主动物,如山羊、牛等。
SFTS患者也可为传染源,SFTS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媒介传播: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主要的传播媒介是长角血蜱。
人-人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可引起感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高危因素
以下人群为发病的高危人群。
参与农业种植活动、采茶行为、生活在农村丘陵或山林地区的农民。
居住在流行地区,尤其在森林地带或丘陵地区并在田间从事劳作的农民。
居住在流行地区,暴露于蜱虫或接触宿主动物的人群。
症状
主要症状
多数SFTS患者的潜伏期在5~15天,根据疾病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期。
发热期
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伴有畏寒、乏力、食欲不佳、肌肉酸痛等,还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的消化道症状。
极期
病情危重患者可有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可引起死亡。
恢复期
本病多为自限性疾病,病程约2周,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部分患者预后较差,如伴有慢性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毒量大、有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出血倾向患者等。
就医
就医科室
感染内科
有蜱虫叮咬史,或与确诊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出现发热、畏寒、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血液内科
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皮下出血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出现高热惊厥、大量呕血、抽搐、意识障碍、休克等时,建议立即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高热患者可先进行物理降温。
就医时穿着易穿脱衣服,以便医生进行体格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发热多长时间了?体温最高多少度?
是否有畏寒、肌肉酸痛?
是否有皮肤瘀点、瘀斑?
是否有恶心、呕吐、腹泻、呕血、黑便?
是否有头痛、抽搐、意识障碍?
上述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病史清单
是否有SFTS患者密切接触史?
是否有蜱虫叮咬史?
是否有森林、山地、丘陵地区的旅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等。
解热镇痛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在流行季节有森林、山地、丘陵等地工作、生活或旅居史。
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虫叮咬的情况。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检查可见血小板总数降低,多为(30~60)×109/L,重者可低于30×109/L。
尿常规
部分患者检查可见蛋白尿(+~+++),少数可出现尿潜血阳性、肉眼血尿。
血生化检查
病原学检查
核酸检测:如果血清中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可诊断SFTS病毒感染。
病毒分离:如果急性期患者的血清标本分离出SFTS病毒,可确诊SFTS。
血清学检查
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SFTS病毒IgG抗体阳性或恢复期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可确认为新近感染。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早期阳性有助于诊断,一般在感染后4个月就测不出IgM抗体。
诊断标准
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有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旅游史;发病前2周有被蜱叮咬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化验检查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可做出临床诊断。
确诊需要符合下面三者之一。
SFTS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病例标本分离得到SFTS病毒;
检测SFTS病毒IgM阳性或IgG抗体恢复期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
鉴别诊断
无形体病
两者在发病季节、传播媒介、易感人群、临床表现等方面相似。可通过病原学检查对无形体病和SFTS进行鉴别诊断。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两者都是由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感染引起,其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相似,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SFTS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减少。
登革热
两者都可有发热的临床表现,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SFTS是由SFTS病毒感
染引起,可以通过病原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病死率。
治疗原则:本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有出血表现的患者尽量进行单间隔离。
对症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饮食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多饮水。
不能进食或者病情较重患者,需要及时补充热量,保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高热者可以进行物理降温,如冰敷,必要时使用药物退热。
有出血表现的患者尽量进行单间隔离。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明显出血现象或血小板计数<30×109/L,可给予输注血小板、血浆。
中性粒细胞计数<1×109/L,可给予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有研究表明其在体外实验中可抑制病毒复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有自限性,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有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出血倾向患者等预后较差,在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可能会危及生命。
危害性
SFTS有传染性,存在人-人传播,可能会传染给他人。
可有消化道出血、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表现,可能会危及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以流食、半流食为主,营养要全面均衡。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避免前往森林、山地、丘陵等蜱虫较多的地区。
预防
避免前往SFTS流行地区。
野外作业时,可以穿着颜色明亮的防护服,避免在草丛或树林中坐卧过长时间。
如果发现有体表有蜱虫附着,需要使用镊子及时夹除,必要时在医生帮助下夹除。
可以适当使用避蚊胺、避蚊酮等驱避剂。
医务人员需要做好防护,如带口罩、帽子、穿长袖工作服,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