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胆道梗阻
概述
肝胆系统疾病导致胆汁流出受阻而导致黄疸、肝功异常等
黄疸、尿色变深、白陶土便、腹痛、腹胀等
胆囊及胆管结石、胆胰肿瘤、胆管狭窄等
药物治疗、ERCP取石术、外科手术
定义
胆道梗阻是指由于胆囊、肝、胆管等部位的疾病或异常情况,导致胆汁流出受阻,引起黄疸肝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常见的原因包括胆道结石或炎症、胆道良恶性肿瘤、肝良恶性肿瘤、胰腺良恶性肿瘤或炎性病变以及先天性胆道结构变异等。
严重的胆道梗阻可导致肝衰竭、感染甚至死亡。
分类
胆道梗阻可以根据梗阻的位置、程度和原因分类:
根据梗阻的位置
肝内胆管梗阻;
肝门部胆管梗阻;
胆外胆管梗阻。
根据梗阻的程度
部分性梗阻;
完全性梗阻。
根据梗阻的原因
先天性胆道梗阻;
结石性胆道梗阻;
炎症性胆道梗阻;
肿瘤性胆道梗阻。
发病情况
胆道梗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略有差异。
胆石症是最常见的导致胆道梗阻的原因,其发病率在成年人中为10%~15%。在我国,胆石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大约在5%~10%之间。
肝、胆、胰良恶性肿瘤导致的胆道梗阻也很常见。其他原因导致的胆道梗阻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也不容忽视。
病因
致病原因
导致胆道梗阻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胆囊和胆管结石
胆石症是导致胆道梗阻最常见的原因,结石可以阻塞胆囊、肝内外胆管、胆总管,影响胆汁排出。
胆管炎症性狭窄
由于炎症、手术、损伤、感染等原因,胆管可能发生狭窄,从而导致胆汁流动受阻。
胆管肿瘤
胆管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以及肝外胆管周围肿瘤侵犯或压迫胆管,都可能导致胆道梗阻。
胰腺炎症性病变
急性或慢性胰腺炎可能导致胆道梗阻,尤其是胰头炎症时。
胰腺良恶性肿瘤
胰腺肿瘤(特别是胰头肿瘤)可能侵犯或压迫胆管,导致胆道梗阻。
寄生虫感染
一些地区的寄生虫感染,如蛔虫、华支睾吸虫和肝吸虫,可能侵入胆道系统,导致胆道梗阻。
先天性异常
胆道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胆道狭窄、胆道闭锁等,也可能导致胆道梗阻。
功能性胆道梗阻
某些情况下,胆道系统在没有明显结构性异常的情况下,由于乏特壶腹括约肌功能失调致胆汁流动受阻,这种情况称为功能性胆道梗阻。
症状
主要症状
黄疸症状
皮肤、巩膜发黄:黄疸是胆道梗阻最常见的症状,由于胆汁排不出体外,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加,而导致患者皮肤、巩膜发黄。
尿色变深: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增多,分解后在肾脏中形成胆红素,从而导致尿液变深。
粪便变浅或无颜色:胆汁因为胆道梗阻不能进入肠道,大便颜色会变浅呈白陶土样或失去颜色。
消化道症状
上腹部胀痛:可能由于胆石或肿瘤导致的胆管内压力增高引起。
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胆汁不能进入十二指肠,胃肠道易受到不适的影响,导致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发热与寒战:由于慢性胆管炎等感染性病变也可导致感染征象,如发热发冷、畏寒等。
腹部肿块:如果胆管内有肿瘤导致的梗阻,则可出现腹部肿块。
皮肤瘙痒
胆汁淤积时胆汁里的成分如胆红素等反流入血液,随着血液的全身循环,胆红素使皮肤巩膜黄染,胆汁酸盐淤积皮下,并直接刺激皮肤感觉末梢,致使患者皮肤瘙痒。
并发症
胆汁淤积性肝炎
胆汁的长期淤积会导致胆道系感染和炎症,出现肝胆系统的炎症,甚至导致肝硬化及肝衰竭
胆管扩张
胆管被长时间阻塞内部压力升高,引起胆管扩张,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可能破裂。
胆囊炎
胆囊的排空受到阻碍,可导致病原体滋生,进展为胆囊炎
胰腺炎
胆汁回流到胰腺会影响胰酶的分泌和降解,导致慢性胰腺炎的发生。
胆管癌
胆道梗阻长期未及时治疗,胆汁淤积、炎症反应长期存在,可增加患胆道癌的风险。
就医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
如果出现黄疸、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请及时去消化内科就医,主要进行胆道梗阻的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肝胆外科
如果需要手术治疗,可能需要到肝胆外科或普外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在就医前应该记录下自己的病史和病症,可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并进行正确的治疗。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腹部膨隆、腹胀吗?
有发烧、腹痛、腹泻吗?
小便颜色深吗?
有恶心、呕吐吗?
近期体重有无明显变化?
有全身皮肤或者眼睛发黄吗?
上述症状持续多久了?
病史清单
既往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疾病吗?
既往有肝炎、肝硬化、胆管炎等疾病吗?
既往是否存在胆囊癌胆管癌、胰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
手术史:患者需要提供过去是否患有肝胆疾病的病史,曾接受手术治疗等。
药物史:患者需要提供过去所服用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及治疗效果等。
饮食、饮酒史:患者需要提供饮食习惯,是否有暴饮暴食、吃垃圾食品等不良饮食习惯。另外需提供是否有过饮酒史,喝酒的频率和数量。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其他检查:如血培养、胆汁培养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胆囊炎胆石症等。
肝胆道寄生虫病史:如肝包虫、血吸虫等
有肝炎、肝硬化、胆管炎等。
胆囊癌胆管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
胰腺炎、肠粘连等。
临床表现
症状
患者皮肤、眼球和黏膜发黄,尿色变深,粪便变浅或无颜色。
患者还可能表现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上腹胀痛等消化道症状。
皮肤瘙痒。
体征
患者的腹部可能会出现压痛、肝脾肿大等体征。尤其是在右上腹部出现明显压痛,压痛区域可能扩散到右肩胛等部位。
患者皮肤、眼球和黏膜会出现明显黄染。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腹壁肿块。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检查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及其他指标,以判断是否有感染、贫血等情况。
肝功能检查
包括血清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胆红素等指标,以评估肝功能状况。
肿瘤标记物、凝血功能检查
其他检查
血培养、胆汁培养等可用以明确感染情况。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检查肝、胆囊和胆管的异常情况,对胆道梗阻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腹部增强CT可以进一步明确胆道梗阻的部位、原因、复杂程度以及胆胰病变与血管之间的关系。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可以产生三维立体胆道图像,诊断胆囊、胆管和胰腺的疾病。
内镜检查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一种介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胃镜逆行插入胆管,注入造影剂,直接观察胆管的情况,还可以行活检、括约肌切开、胆石取出等治疗。
鉴别诊断
在鉴别诊断胆道梗阻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因素,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痛、发热等症状,可能与胆道梗阻相似。但急性胆囊炎通常不伴有黄疸
肝炎
急性或慢性肝炎也可能引起黄疸,但通常伴有肝脏炎症的其他表现,如ALT、AST升高。
肝硬化
肝硬化可能导致黄疸、腹水、脾肿大等症状,与胆道梗阻有一定相似性。但肝硬化通常有慢性肝病的病史和其他并发症。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过多的红细胞破坏导致的黄疸,通常伴有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等表现。
遗传性非溶血性黄疸
吉尔伯特综合征,这种病症会导致血清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可能与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相似。但这类黄疸通常无其他明显症状,且胆道结构正常。
治疗
治疗目的:恢复胆汁的正常流通、缓解疼痛、防治并发症并预防复发。
治疗原则:确定病因、解除梗阻、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支持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胆道梗阻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给予相应的补液和补充电解质治疗。
抗感染治疗
胆道梗阻可能导致感染,如胆管炎胆囊炎等。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可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莫西沙星)、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
营养支持
补充营养,以低脂肪、高热量、高蛋白为主,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患者,应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和钙剂
镇痛治疗
胆道梗阻可能伴有腹痛,可根据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哌替啶、曲马多
保肝治疗
胆道梗阻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能会给予一些保肝药物,如谷胱甘肽、甘草酸苷等,以保护肝脏。
内镜治疗
胆道梗阻的内镜治疗主要是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ERCP是一种常用且安全有效的治疗胆道梗阻的方法。
胆道取石
ERCP可以通过内镜将导丝伸入胆管内部,通过球囊或网篮等器械将结石取出,以达到治疗胆管阻塞的效果。
胆管梗阻的活检、刷检
如果患者因为胆管肿瘤或外压性病变存在胆管狭窄或堵塞的情况,ERCP可以在胆管内部进行活检及刷检、诊断病因。
切开狭窄部位或放置支架
如果患者的胆管存在更为严重的狭窄或阻塞情况,ERCP可以利用切割刀或热探头切开狭窄部位或放置支架使胆管恢复通畅。
外科手术
胆道梗阻在一些情况下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方式包括:
胆管切开排石术
胆囊切除后,如果胆管壶腹部和胰管有结石卡住,可以考虑行胆管切开排石术。
肝胆胰良恶性肿瘤切除术
切除肝胆胰导致胆管梗阻的良恶性肿瘤。
胆管-肠吻合术
如果胆道梗阻是由胆管间的狭窄或肿块造成的,切除病变后,可以行胆管-空肠吻合术。
介入治疗
胆道梗阻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经胆管逆行造影术(PTCD)和经皮经肝胆管支架置入术。
PTCD
PTCD是一种将穿刺针由皮肤穿透至胆管并将导丝引入胆管的治疗方法。
在PTCD操作过程中可以对胆管内腔进行扩张,可经由扩张后的胆管置入适当大小的内支架,治疗胆管严重狭窄、肿瘤等疾病。
经皮经肝胆管支架置入术
通过将胆管支架放在胆管的狭窄或者阻塞处,通过支撑胆管壁,使胆管恢复原有的腔径,从而恢复胆道的通畅。
预后
治愈情况
胆道梗阻的治愈情况取决于梗阻的原因、范围和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一般来说,如果是胆管结石引起的胆道梗阻,在及时取出结石后,多数可以根治并防止病情复发。
如果是胆管肿瘤引起的梗阻,则需根据肿瘤的良恶性和扩散程度确定治疗方案。如果肿瘤在早期发现并得到及时治疗,治愈的机会较大;如果已扩散到其他器官或淋巴结等,治愈的可能性则会相应降低。
对于部分患者不适合手术治疗或癌症晚期患者,可能会采用经皮肝穿刺引流、内镜等减轻梗阻症状的治疗方式。这些治疗方法可以缓解黄疸、腹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胆道梗阻的治愈情况取决于多种因素,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早发现和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的可能性,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
患者应避免进食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以保护胃肠道和减轻胆囊和胰腺的负担。
休息
胆道梗阻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减轻身体的负担,促进康复。
心理支持
如果患者感到焦虑、抑郁等情绪,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获取支持。例如参加心理咨询、以及参加心理专业组织的疏导和辅导活动。
个人卫生
胆道梗阻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干燥。
康复锻炼
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应适当进行康复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病情监测
胆道梗阻的病情监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临床表现
定期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黄疸、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有无明显变化。
影像学检查
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MRI等,观察胆道是否通畅。
其他检查
患者根据情况需要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检查。
胆道支架更换
对于植入胆道支架的患者,需要定期更换支架,以保证支架的有效性。
监护
特别严重的胆道梗阻患者需要进行呼吸、循环、尿量等指标的监测,以及必要时进行动态心电图血气分析
随诊复查
胆道梗阻的随访复查应该在治疗结束后进行,以检测和评估患者的康复和治愈情况。
体格检查
每次复查都应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重、身高、体温等,检查肝脾大小是否正常,有无黄疸等。
影像学检查
在患者出院后数周,应安排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等,以确定胆道是否通畅。
实验室检查
需要定期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指标。
随访频率
对于胆道梗阻的患者,初始阶段可以每周复查一次,之后逐渐减少至每月一次,复查时间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变化而调整。
症状复查
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需要主动向医生反映自身症状的变化,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预防
饮食习惯
饮食方面,应注意避免高脂、辛辣、油腻以及刺激性食物,少喝饮料、酒水等刺激性饮品,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对身体有益的食物。
适当运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身体健康,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注意肝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及时了解自己身体状况,防止潜在的风险发展成胆道梗阻。
注意药物的使用
对于存在胆囊、胰腺、胆管等疾病的人群,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肝毒性药物长期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接受正规治疗
如有胆道、胆囊、胰腺等疾病,应接受正规的治疗,保证治疗效果,以避免疾病的反复和加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