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大肠息肉
概述
是指由大肠黏膜上皮表面突出到肠腔的良性隆起状病变
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有便血、腹痛、息肉排出体外、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饮食、炎症性肠病等有关
以内镜治疗为主,辅以药物、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治疗
定义
大肠息肉是指任何从大肠黏膜上皮来源,表面突出到肠腔的隆起状病变。
可单发也可多发,息肉较小时,大多无症状表现。随着息肉生长,部分患者可有腹痛、 腹泻、 便血,大便中含有黏液, 或伴有里急后重感等。
分类
根据Morson组织学分类
肿瘤性息肉:恶变风险较高,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3种类型;少见的类型还包括腺瘤病。
错构瘤性息肉:组织正常,但出现结构异常的肠腔隆起状病变,常见的类型包括Peutz-Jephers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综合症、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炎症性息肉:是黏膜受炎症刺激时出现的良性隆起状病变,常见的类型包括炎症性息肉、假息肉病。
增生性息肉:是黏膜慢性炎症刺激引起黏膜增生而出现的良性隆起状病变,常见的类型包括增生性息肉、黏膜肥大性赘生物等。
结肠镜下山田分型
山田Ⅰ型:广基的隆起。
山田Ⅱ型:半球状隆起。
山田Ⅲ型:有亚蒂隆起。
山田Ⅳ型:有明显的蒂形成。
发病情况
大肠息肉的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异较大,在10%~66%不等。
大肠息肉多见于中老年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75%。男性多于女性,约2:1。
病因
致病原因
大肠息肉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相关研究认为与以下因素相关。
遗传因素
大肠息肉具有一定遗传性,部分基因(如APC、MMR等)突变,可增加患病风险。
饮食因素
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吸烟饮酒都会增加息肉形成的风险。
炎症刺激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慢性结肠炎直肠炎、便秘等,会刺激肠黏膜上皮增生和黏膜下肉芽组织形成,出现息肉。
症状
主要症状
大肠息肉大多无症状表现,随着息肉生长,部分患者可有便血、腹痛、息肉排出体外或脱出肛门外、大便习惯改变等。
便血
多为首发症状。
直肠息肉出血多为大便表面带有鲜血,乙状结肠、降结肠息肉出血表现为大便为暗红色,右半结肠息肉出血肉眼常无法看见血便。
如果长期便血还可能会引起贫血。
腹痛腹胀
发生部位多在肚脐周围,常为突发性。
可有腹部不适、腹胀,隐隐作痛的感觉。
息肉排出体外或脱出肛门外
部分长蒂的息肉发生扭转、断裂等情况时可从粪便排出,部分直肠息肉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
可自行复原或者手法回纳。
大便习惯改变
部分患者会存在便秘或腹泻,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部分患者息肉会刺激直肠出现肛门坠胀,伴有里急后重感。
部分患者有分泌过量的肠液,大便表面覆着有黏液。
并发症
肠梗阻
大肠息肉的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息肉会慢慢增大,当息肉直径比较大时,可以引起肠腔狭窄,因此可能会导致肠梗阻
可能会出现剧烈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贫血
大肠息肉的患者反复便血,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贫血。
常见症状有皮肤、黏膜、甲床苍白,易疲劳等。
大肠癌
肿瘤性大肠息肉可出现恶变,发展成大肠癌。
常见症状有便血、腹胀、腹痛等症状。
肠套叠
如果息肉较大,可能会引起肠黏膜松弛,从而引起肠黏膜内套叠。
常见症状有阵发性腹痛、便血等。
消化道出血
当息肉发生溃疡形成伴出血、息肉蒂扭转导致破裂、断裂等情况时,可出现下消化道出血
常见症状有便血、头晕、乏力等。
就医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当患者出现便血、腹痛、腹泻或者便秘等症状,或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时,建议及时去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出现便血时,建议尽快就诊治疗。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大便次数增多或减少?大便什么颜色?
是否有腹胀、腹痛?
这些症状多久了?
这些症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加重或缓解?
病史清单
父母、兄弟姐妹是否患有大肠息肉、肠癌等?
是否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慢性结直肠炎、便秘等?
既往是否有结肠镜检查,并发现大肠息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粪便隐血试验血常规检查、血癌胚抗原(CEA)。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或腹部CT,腹部X线检查、X线钡剂检查。
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大肠息肉、肠癌家族史。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慢性结直肠炎、便秘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腹痛、腹胀、便血、大便习惯改变息肉排出体外或脱出肛门外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隐血试验是查看粪便是否含有血液,判断患者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如果检查结果为阳性,可能是大肠息肉导致的粪便里含有血液。
血常规检查
进行血常规检查判断患者有无贫血。
检查结果显示血红蛋白降低,则提示患者患有贫血。
血癌胚抗原检验
部分大肠息肉的患者血液检查CEA升高,尤其是息肉发生癌变者更为明显。
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检查
了解患者有无肠梗阻
出现肠袢扩大以及气液平时提示可能是大肠息肉堵塞肠道出现肠梗阻。
腹部CT检查
腹部CT检查可发现部分体积比较大的大肠息肉位置。
X线钡剂检查
对无法耐受结肠镜的患者可行此检查,但是对较小的息肉有一定的漏诊率。
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查看患者肠腔内的情况,明确是否有大肠息肉,同时可以观察息肉的形态、数量、大小等。
注意事项:检查前三天需要少渣及无渣饮食(如粥、牛奶、面条等粗纤维含量较少的食物),检查前需要进行清洁肠道,检查时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的症状。
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息肉进行部分组织钳除或者内镜下切除,送病理科进行组织学检查。
鉴别诊断
大肠癌
相似点:大肠癌和大肠息肉都有腹痛、腹胀、便血、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
不同点:
大肠癌的肿物常体积较大,表面常凹凸不平、伴溃疡形成或呈菜花样,可伴有出血、表面污秽苔,通过病理组织活检能够诊断。
大肠息肉表面比较光滑,通过病理组织活检明确是良性。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
相似点:都有肠腔内隆起肿物。
不同点: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数量可达数十至数百枚之多,可分布于结肠、直肠、胃、十二指肠。
大肠息肉单发或者多发,分布于结肠、直肠。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
治疗原则:大肠腺瘤性息肉应尽可能内镜下切除,炎性息肉仅需要定期复查, 增生性息肉一般不引起症状, 无须特殊治疗。
内镜治疗
通过结肠镜准确定位息肉位置后,运用活检钳钳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方法治疗大肠息肉,因其创伤小,可以同时进行多个病灶操作,是目前大肠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
手术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及感染等。
热活检钳钳除术
适应证:一般适用于1~5mm的小息肉
方法:通过结肠镜插入一个带电的热活检钳,将钳子的两个嘴张开后,夹住息肉,通电后,利用电能产生的热量将息肉切下来。
氩离子凝固术(APC)
适应证:适用于小息肉或扁平息肉的患者。
方法:将氩气离子化,把高频能量传送到息肉表层,氩等离子体无接触情况下即可对靶组织产生凝固效应, 从而起到止血和切除息肉的治疗作用。
高频电凝电切术
适应证:应用比较广泛,适用于各种大小的有蒂息肉和直径小于2cm的无蒂息肉以及数目较少、散在的多发性息肉。
方法:通过结肠镜插入一个带电的圈套器或热活检钳,通电后,利用电能产生的热量将息肉切下来。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适应证:适用于无蒂、扁平息肉。
方法:使用注射针往黏膜下层注射液体(亚甲蓝等),将息肉抬起,然后用圈套器将息肉完整圈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适应证:适用于巨大、宽基底、侧向发育型息肉或大肠息肉早期癌变的患者。
方法:在病变下方的黏膜下层注射亚甲蓝,将病变抬高,然后用IT刀或flex刀在病变的周围和底部逐渐切割,最后将病变完整切除。
激光治疗
适应证:适用于结直肠息肉
方法:激光作用于息肉时, 产生热效应造成蛋白变性、 组织坏死炭化、 燃烧直至气化, 达到去除息肉目的。 目前比较少应用。
手术治疗
结肠切除术
适用于结肠镜无法全部切除的多发性大肠息肉患者以及出现癌变的大肠息肉患者。
一般进行局部肠段切除或者根治性切除,提高患者预后以及生存率。
腹腔镜手术
适用于结肠镜无法全部切除的大肠息肉但是又无需开放性手术治疗的患者。
优势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预后
治愈情况
大肠息肉通过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可能会出现其它部位再发。
肿瘤性大肠息肉有出现癌变风险,建议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注意饮食卫生。
多吃蔬菜水果,如胡萝卜、芹菜、西兰花、香蕉等,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肠道健康,避免便秘。
多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肉、鸡蛋及牛奶等,增强营养。
日常生活中少吃高脂肪、刺激性的食物。
日常生活管理
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
建议加强户外体育锻炼,如快走、跳操、游泳等,保持身体健康,增强机体抵抗力。
戒烟戒酒。
心理管理
大肠息肉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
随诊复查
通常根据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健康状况、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来决定复查时间。
腺瘤性息肉治疗后, 通常半年至1年复查结肠镜。 若无新的腺瘤性息肉发生, 以后结肠镜复查的时间可延长为2年一次。
主要复查项目是结肠镜检查
预防
积极治疗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疾病,能预防大肠息肉的发生。
尽量不吸烟、喝酒。
日常生活中应均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高脂肪的食物,多吃瓜果蔬菜。
适当补充钙剂联合维生素D。
保持良好排便习惯,避免便秘。
积极锻炼身体,控制体重,提高自身免疫力。
遵医嘱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是否复发。
建议45岁以上健康人群开始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
因大肠息肉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病理提示为腺瘤性息肉的患者,建议其家人行结肠镜检查,排除患有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可能。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