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病毒性食管炎
概述
病毒侵犯食管壁引起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的食管炎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吞咽痛和/或吞咽困难,也可有胸骨后疼痛、发热等
主要为单纯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
主要为抗病毒治疗
定义
病毒性食管炎是病毒侵犯食管壁引起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的食管炎性疾病。
最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患有恶性肿瘤、艾滋病,器官移植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
最常见的为疱疹性食管炎和巨细胞病毒性食管炎。
疱疹性食管炎偶见于免疫功能正常者,此时本病可有自限性。
巨细胞病毒性食管炎多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基础上发生,多见于艾滋病患者。
流行病学
本病较少见,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
约40%有食管溃疡的艾滋病患者,合并病毒性食管炎。
约10%肝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病毒性食管炎。
病因
致病原因
最常见的病原体为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也可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ZV)、人乳头瘤病毒(HPV)和EB病毒等感染。
危险因素
患有恶性肿瘤、艾滋病和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发生机制
食管黏膜受到持续刺激后出现损伤,进而诱发炎症反应,发生充血、水肿及糜烂,甚至溃疡。
症状
主要症状
患者通常表现为吞咽痛(常于咽下食物后加剧或突然发作)和/或吞咽困难,也可有胸骨后异物感或胸骨后疼痛、发热,偶有食管出血
轻微感染多无症状。
疱疹性食管炎时,鼻部和唇部可能同时存在疱疹。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黏膜破损,可导致食管出血,出现黑粪或呕血。
食管狭窄
食管炎反复发作,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瘢痕狭窄。
就医
需要就医的情况
患者出现吞咽痛、吞咽困难或胸骨后疼痛时,需及时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以吞咽痛、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者,建议前往消化内科。
以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建议前往心内科或急诊科。
就诊准备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医前需要通过医院的官网、官方App、114等正规渠道挂号,准备好社保卡(医保卡)等就诊资料,携带之前的就医资料,异地就医的患者还要办理备案手续。
急诊科就诊可直接挂号就诊。社保卡、之前的就医资料可在就诊期间随时补充。异地就医不用备案。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吞咽痛出现了多长时间?是否于咽下食物后加剧或突然发作?
是否有吞咽困难?
单纯进食固体食物有吞咽困难,还是无论固体、液体都有吞咽困难?
是否有胸部烧灼感(烧心)?
是否有食物或液体反流的感觉?
是否有胸痛?
是否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
是否有糖尿病等慢性病?
目前在服用哪些药物?
你可以咨询医生的问题
目前考虑诊断什么疾病?
需要做哪些检查?
吞咽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日常如何增强免疫力?
是否可以治愈?
诊断
疾病诊断
病史
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如患有恶性肿瘤、艾滋病、糖尿病,器官移植术后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吞咽痛和/或吞咽困难,也可有胸骨后疼痛、发热等。
内镜检查
疱疹性食管炎
早期表现为囊泡,后期病灶融合为“火山口样”浅溃疡,溃疡边界清楚,通常小于2厘米。
病变主要累及食管下半段,亦可累及全食管甚至胃。
巨细胞病毒性食管炎 
呈线性或纵行性溃疡(通常大于2厘米),且更深,溃疡边界清楚,可单发或多发。
病变主要位于食管中下段。
食管钡餐造影
多发小火山形小溃疡可提示疱疹病毒感染。
线性深溃疡则提示巨细胞病毒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病理检查
疱疹性食管炎
从溃疡边缘取得的活检标本,最易显示毛玻璃核、嗜酸细胞Cowdry A型包涵体及巨细胞等特征性表现。
可通过免疫组化,发现单纯疱疹病毒的早期抗原。
巨细胞病毒性食管炎 
从溃疡基底部取得活检标本,最易发现肿大的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细胞内含大的、致密的核内包涵体。
可通过免疫组化,发现巨细胞病毒的早期抗原。
核酸检测
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的DNA、mRNA,具有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定量的优点。
病毒分离培养
病毒分离培养是诊断病毒感染的金标准,但具有技术要求高、易污染、耗时长的缺点,临床应用较少,主要用于科学研究。
鉴别诊断
胃食管反流病
相同点:二者均可有吞咽痛、吞咽困难等表现。
不同点:其典型症状、好发人群均有不同,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
胃食管反流病:最典型的症状为反酸和烧心,吞咽痛与吞咽困难相对少见;年龄>40岁、肥胖、吸烟、饮酒、有食管裂孔疝者好发。
病毒性食管炎:一般不会有反酸;免疫功能低下者好发。
真菌性食管炎
相同点:二者均可有吞咽痛、吞咽困难等表现。
不同点:真菌性食管炎中最常见的为白念珠菌感染,其特征性表现为食管壁覆盖松散的白斑,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可鉴别。
治疗
主要为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疱疹性食管炎
免疫功能正常:此时本病可有自限性,1~2周可自行缓解。
免疫功能低下:可口服阿昔洛韦,多在1周内起效;存在严重吞咽困难者,可静脉滴注阿昔洛韦。
巨细胞病毒性食管炎
首选方案为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替代方案为膦甲酸钠静脉滴注或缬更昔洛韦口服。
治疗应持续至病变痊愈为止,需3~6周。
不推荐长期维持治疗,但需警惕复发的可能。
预后
治愈情况
一般预后良好。
免疫功能正常者患疱疹性食管炎时,病变具有自限性,可无需治疗。
艾滋病患者发生巨细胞病毒性食管炎时,有可能会反复发作。
危害性
如不及时有效治疗,有可能发生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等并发症。
日常
日常生活
饮食
多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牛奶、豆浆、豆腐,提高机体免疫力。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低盐、低油。
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
适当进行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强度过大的运动。
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预防
HIV感染者应尽早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争取尽早重建免疫功能。
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调整膳食结构,均衡膳食营养,纠正不良作息,增强机体免疫力。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