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全血黏度(切变率192)
概述
全血黏度(CP)是指全血在流动时与血管壁产生的一种内摩擦力。它是一个综合性指数,是血浆黏度、血细胞压(比)积、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它是流动的倒数,黏度越大,流动越慢;反之,流动越快。全血黏度是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切变率范围内(200S-1以下),全血黏度随切变率增高而降低。当切变率在100s-1以上时的全血黏度称高切黏度,在高切变率条件下,红细胞容易变形,所以,高切变率下测定的全血表观黏度实际上是反映了该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
临床意义
可作为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灵敏指标,对血液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病等的诊断和治疗有意义。
1.全血黏度增高
(1)血浆蛋白异常  如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先天性高纤维蛋白血症等。
(2)红细胞数量增多  原发性或继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白血病、高原环境、长期缺氧等造成红细胞增多的疾病。
(3)红细胞质异常  最典型的疾病为心肌梗死、冠心病;此外还可见于脑梗塞、糖尿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肺梗塞、视网膜动静脉栓塞、镰状红细胞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球形细胞增多症等。
2.全血黏度降低
见于出血性疾病,如出血性脑中风、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正常值参考范围
F3.71~5.07;M4.50~6.02 。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临床意义
正常值参考范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