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肿物
概述
舌下隆起、突出的软组织肿物
多因舌下腺囊肿、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等引起
表现为舌下突出于口底黏膜的肿物,肿物较大时可推舌体抬高,影响舌体活动等
一般需手术切除
定义
舌下肿物是指舌头下面的口底部位出现隆起状、突出于黏膜的软组织肿块。
舌下又称口底。在舌(腹)下正中可见舌系带,舌系带前方两旁有乳头状的突起,为舌下肉阜,上有舌下腺及下颌下腺导管的开口。口底黏膜下有舌下腺,下颌下腺导管和舌神经走行于舌下腺的内侧其间。
部分人舌下肉阜较厚,为正常现象,如果没有不适症状、不在短时间内长大,就无需处理。
发生机制
舌下肿物通常由以下情况引起。
舌下腺囊肿是一种黏液囊肿类的疾病,多由舌下腺排泄管堵塞或破裂后,新分泌的黏液外渗到周围组织内产生潴留,导致囊肿出现。
发生于舌下的恶性肿瘤多为腺样囊性癌,是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之一。具体发生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生活习惯不良、辐射、癌细胞转移等因素导致,会表现为舌下的肿物。
口底鳞状细胞癌,简称口底鳞癌,是口腔癌的常见类型之一。发生原因可能与长期吸烟、口腔卫生差等有关。口底鳞癌也可在舌下出现肿块。
舌下肉阜位于舌下,舌系带口底前端的两侧,为左右对称的两个小肉粒样结构,舌下腺和下颌下腺导管的开口于此处。部分人的舌下肉阜突出较明显,在照镜子时翘舌后可以看到,有可能被误认为是肿物。
类型
舌下肿物可根据肿物质地分为以下几类:
囊肿。
良性肿物。
恶性肿物。
表现
不同原因导致的舌下肿物,在表现上也会有所不同。部分疾病还可导致疼痛,出现舌头运动、知觉异常等。
症状特征
囊肿
舌下腺囊肿在舌下可见浅紫蓝色囊性肿物,囊壁薄,紧贴口底黏膜,扪之柔软,有波动感。通常位于口底的一侧,有时在中线可扩展至对侧。
皮样表皮样囊肿多位于舌下中间(更多是发生在颏下),扪之柔软似面团样感。
良性肿物
生长缓慢,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孤立性软组织肿块。
恶性肿物
口底鳞癌以溃疡型肿块最为多见,肿块表面破溃,基底粘连,较为固定。
伴随症状
疼痛
腺样囊性癌早期以无痛性肿块居多。随疾病发展出现疼痛,疼痛性质为间断或持续性。有的疼痛较轻微,有的可剧烈。病程较长,可为数月或数年。
口底鳞癌早期便可以出现疼痛,且在舌活动时加重。
舌知觉和运动障碍
舌下腺的腺样囊性癌,可沿舌神经或舌下神经扩展至距原发肿瘤较远的部位,并造成患侧舌知觉和运动障碍。
口底鳞癌侵及舌神经可出现舌麻木。
原因
舌下肿物的发生,可能与良性或恶性肿瘤有关,非疾病因素也与其发生有关。
疾病因素
多种因素可以导致舌下肿物,以下仅枚举出可能导致舌下肿物的部分常见疾病,不代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就医。
口底皮样表皮样囊肿。
口腔鳞癌。
非疾病因素
舌下肿物一般由疾病因素所致,非疾病因素多不会直接导致该症状。以下情况为导致舌下肿物的常见生活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如饮食不规律、长期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高能量高脂肪饮食、吃霉变食物等。
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嚼槟榔等。
不良生活习惯:熬夜、没有充足的睡眠、作息不规律,也可能会导致肿物的发生。
部分人群舌下肉阜较厚,疑似肿物,如无不适症状,也没有增大的趋势,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就医
发现舌下肿物,如果能排除正常的舌下肉阜,均建议及时就医处理。
就医指征
以下情况应尽快就医检查和治疗:
舌下出现肿物会导致舌体抬高,影响舌体活动,影响日常进食、语言等。
肿物在近期快速增大,并伴随疼痛、舌体周围麻木等。
就诊科室
出现舌下肿物建议首诊于口腔颌面外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肿物什么时候发现的,是否有明显诱因?
肿物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近期口腔卫生情况如何,口内是否有异常分泌物?
肿块是否有疼痛?
肿物有没有变化?是否逐渐长大?
是否有舌麻木、活动受限?
病史清单
是否有家族相关遗传病史?
近期是否有牙疼、口腔黏膜病等口腔疾病?
是否有口腔不良习惯史?
近期是否有明显口干?
近期是否有口腔外伤史?
相关检查
舌下肿物的检查通常以口腔检查为主,如有必要可能需进一步进行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
口腔检查
查看舌体活动及感觉是否有异常。
查看舌下肿物大小、质地、活动度,边界是否清楚,是否有波动感等。
查看肿物周围牙齿、牙周情况。
辅助检查
曲面体层片:可明确上下颌骨及牙齿的龋坏、根尖炎症、埋伏牙等病变。
磁共振检查:如口腔检查明确是舌下肿物,可以选择性进行磁共振检查,进一步明确肿物位置、大小、质地及周围血流情况等。
病理学检查:怀疑为恶性肿瘤时,需要取病变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缓解与治疗
舌下肿物一般需要接受专业治疗,患者不要自行处理。
缓解措施
发现舌下区的肿物,需及时就诊,不要自行诊断和用药。
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反复触碰肿块。
专业治疗
舌下腺囊肿
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将囊肿连同其表面部分黏膜完整切除,并摘除舌下腺,但残留部分囊壁不致造成复发。
对全身情况不能耐受舌下腺切除的患者及婴儿,可做简单的袋形缝合术,待全身情况好转或患儿长至4~5岁后再行舌下腺切除术。
舌下腺多形性腺瘤
需行手术切除。
虽然为良性肿瘤,但不能单纯做肿瘤摘除即剜除术,而应连同腺体和肿瘤包膜外的正常组织切除。
口底皮样表皮样囊肿
需要经口内将囊肿完整切除。
腺样囊性癌
肿瘤浸润性极强,与周围组织无界限,故手术中很难确定正常周界,除手术设计时应常规扩大手术正常周界外,术中还需做冷冻切片检查,以确定周界是否正常。
因肿瘤易沿神经扩散,故手术中需追踪性切除舌神经。
位于舌根部的腺样囊性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需考虑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放疗可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且腺样囊性癌常不易手术切净,致瘤细胞残存。因此,术后常需配合放疗。
口底鳞癌
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据肿瘤分期联合颈部淋巴结清扫。
晚期肿瘤需要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