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上腭疼痛
概述
发生在口腔上腭部的疼痛,是多种口腔疾病共有的临床表现
可由外伤、炎症、肿瘤等多种原因引起
上腭疼痛反复发生,长时间无缓解或加重,伴有黏膜病损,应及时就医
通常使用对症止痛,并针对病因进行药物治疗、根管治疗、手术治疗等
定义
上腭疼痛是一种症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表现为上腭(口腔顶部)疼痛不适,可伴有肿胀、麻木、烧灼等感觉。
上腭疼痛是多种口腔疾病均可能出现的常见症状,这些疾病包括上腭外伤、溃疡、牙体牙周疾病、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发生机制
与身体其他部位疼痛原理类似,当上腭存在外伤、炎症或肿瘤时,可由于局部神经传导或局部痛阈值降低(即引起疼痛的刺激程度发生改变)而引发疼痛感。
类型
上腭疼痛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疼痛性质分类:包括机械性痛(触摸、按压、舔舐、咬疼痛)、温度性痛(冷热刺激痛)、化学性痛(刺激性食物或者药物引起的疼痛)。
按疼痛病因分类:包括创伤性疼痛(如上腭烫伤)、炎性疼痛(黏膜炎症、溃疡)、神经病理性疼痛(三叉神经痛)、癌痛(腭部恶性肿瘤)、精神心理性疼痛(灼口综合征)。
按疼痛持续时间分类:包括急痛(发生突然,持续时间短)、慢痛(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逐渐加重或者减轻)、顽固性痛(疼痛长时间持续无缓解)。
按疼痛的规律分类:包括一过性疼痛、间断性疼痛、周期性疼痛及持续性疼痛。
表现
症状特征
上腭疼痛是多种疾病可共有的一种症状,并不是一种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因其病因不同,呈现不同特点。
疼痛定位不同
疼痛可定位:即患者可明确是哪里出现的疼痛。创伤、炎症、癌痛一般为此表现。
存在“扳机点”:即可追溯到疼痛触发点。见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
疼痛无法准确定位:见于精神心理性疼痛。
疼痛出现的条件不同
自发性疼痛:在没有外界刺激时即可出现的疼痛。创伤、炎症、癌痛等常见。
刺激性疾病:在受到机械刺激、化学物质刺激时出现或者加重的疼痛。创伤和炎症时常见。神经性疼痛则是在“扳机点”受到刺激时突然出现疼痛。精神心理性疼痛则在心理压力增大、焦虑抑郁时有疼痛加重的主观感觉。
疼痛性质/范围不同
创伤、炎症、癌症导致的疼痛,以病变区域为主。
三叉神经痛导致的疼痛表现为突然发生并骤然中止,为电击样、针刺样的剧痛,持续时间短但反复发作。疼痛一般局限在一侧,与神经分布范围一致,不越过中线。
精神心理性疼痛主要为烧灼样疼痛,持续时间一般较长。
伴随症状
上腭疼痛的病因较多,每种病因在引起上腭疼痛的同时,会伴有相应的症状:
上腭物理损伤
上腭由于坚硬的食物如骨头等刺伤,或者发生烫伤,受伤处有裂口、肿胀、出血。
上腭溃疡
主要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创伤性溃疡。上腭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面, 溃疡表面覆盖有黄白色伪膜、中央凹陷、周围有窄的红晕、疼痛明显(即“红、黄、凹、痛”特征)。一般2周左右可以自愈,但会反复发生。
上腭创伤性血疱
食物擦伤或烫伤口腔黏膜后引起,主要发生在咀嚼侧口腔顶部靠后的区域。血疱发生后可迅速扩大,疼痛感不明显,但异物感明显。血疱破溃后形成创面则有明显疼痛。若继发感染可形成溃疡或糜烂,表面覆盖伪膜。
牙龈肿痛
常见于牙龈炎及牙周炎。主要表现为上颌牙齿腭侧(内侧)菌斑、牙石堆积,腭侧牙龈红肿、疼痛。出现牙周脓肿时疼痛加重,在牙龈处形成椭圆或半球状的肿胀突起,可有搏动性疼痛,患牙有浮起、伸长感,脓肿破溃后疼痛可减轻。
牙痛
当上颌后牙发生根尖脓肿时,可引起患牙及腭侧牙龈剧烈疼痛,随后发生黏膜肿胀。脓肿破裂后疼痛可有所缓解。
上腭疱疹
上腭疱疹是上腭疼痛常见的伴随症状,见于多种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常见如下:
口腔单纯疱疹
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包括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及复发性疱疹性口炎,两者均可发生疼痛,但有不同的伴随症状。
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又称急性疱疹性龈口炎,以6岁以下儿童多见,有发热、头痛、疲乏、肌痛等前驱症状,小儿可有流涎、拒食、烦躁。此后口腔黏膜红肿,有成簇小水疱,在大牙内侧牙龈明显。水疱破溃后成浅表溃疡,有明显疼痛。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多见唇疱疹,发生在上腭的口内疱疹少见。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引起局部疼痛不适。
带状疱疹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可侵犯三叉神经。起病前有发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可能导致上腭疱疹,一般不越过中线,有明显疼痛,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愈合后一般不复发。
手足口病
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好发于儿童。病变发生在上腭时,腭黏膜及口咽部有红斑及水疱,很快破裂形成溃疡,引起上腭疼痛。可伴有手掌、足底、足跟、膝部、腿部等皮肤损害。
口腔念珠菌感染
常累及上腭,出现上腭黏膜充血发红及白色伪膜,可引起烧灼不适、疼痛。
腭部恶性肿物
腭癌,主要表现为疼痛性溃疡,侵犯邻近牙齿时可引起牙痛、牙齿松动。
原因
疾病因素
上腭溃疡
异物、义齿边缘、坚硬食物等的刺激常引起上腭溃疡。
遗传因素、免疫系统疾病、细菌及病毒感染、心理压力、微量元素(锌、铁等)及B族维生素缺乏、月经周期、消化道疾病、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异常等全身因素,也会促进溃疡的发生。
上腭创伤性血疱
黏膜血疱的形成与局部进食过烫、过硬、过大的食物刺激相关。一些凝血障碍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导致上腭血疱反复出现。
牙龈炎及牙周炎
牙龈炎及牙周炎可引起腭部牙龈肿痛,其发生与局部和全身促进因素有关:
局部促进因素
常见为牙石、牙齿位置异常、拥挤或错?畸形,口中有不良修复体或充填体、固定正畸矫治装置,食物嵌塞,牙面着色等。
全身促进因素
主要包括遗传易感因素、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如艾滋病、白细胞黏附缺陷病、粒细胞缺乏症、吞噬细胞功能异常等)、内分泌功能紊乱(妊娠期、糖尿病、骨质疏松)、精神压力、长期全身用药(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降压药如硝苯地平)。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主要由于牙髓腔内细菌感染,或牙齿长期的咬合创伤、突然的暴力作用等影响根尖部血运,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可引起靠近上腭的内侧牙龈处疼痛。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主要包括包括病毒感染(口腔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手足口病)及真菌感染口腔念珠菌病),一般与机体防御功能下降或免疫缺陷有关。
全身使用抗生素、激素;铁、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A的缺乏;食物含糖量过高;免疫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HIV感染、免疫缺损、甲减等)。
局部义齿或矫治器创伤、口腔扁平苔藓、口腔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口腔局部应用抗生素及激素、头颈部放疗等。
腭部恶性肿瘤
腭癌病因尚不明确,但与口腔内长期存在残根残冠、锐利牙尖、慢性炎症的刺激、咀嚼槟榔、口腔黏膜白斑病变等局部因素,维生素A缺乏、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疾病、机体免疫力差、遗传因素、吸烟饮酒习惯、HPV感染等全身因素相关。
非疾病因素
主要为食物中的坚硬部分,如骨尖、鱼刺、坚果壳等导致上腭外伤,从而引起伤口疼痛。
不良的戴义齿习惯、口腔卫生维护不佳、咀嚼槟榔、吸烟饮酒等,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疾病,且与腭部恶性肿瘤有关,可能是上腭疼痛的诱发因素。
就医
就医指征
由黏膜局部外伤导致的疼痛,若无活动性出血或者疼痛加剧,可以观察。发生上腭反复性、无缓解甚至加重、持续时间较长的疼痛,尤其伴有黏膜色、形、质的变化或其他黏膜病损时,均应就医确定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就诊科室
上腭疼痛一般首诊于口腔内科或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专科医院可就诊于口腔黏膜病科、口腔颌面外科。
最终就诊科室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针对上腭疼痛,医生可能会就病史和患者感觉进行了解。请患者就诊前准备以下症状和病史清单。
症状清单
上腭疼痛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疼痛是局限在上腭的某一处、可定位,还是弥漫性的、不易定位?
疼痛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有无诱发因素?。
疼痛性质是怎样的,是锐痛、钝痛、烧灼痛还是针刺样痛等?
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肿胀、出血、麻木?
病史清单
是否有上腭外伤史?
是否患有口腔疾病,做过什么口腔治疗?
是否患有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骨质疏松、风湿免疫疾病?
是否每天刷牙漱口?
口内是否有修复体?
是否有吸烟、饮酒、嚼槟榔习惯?
使用过哪些药物?
有无药物和其他物质过敏史?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病史以后,将进行查体,判断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
通过问诊对于疼痛的性质初步了解以后,医生会进行视诊、触诊、扪诊等检查。
视诊:口腔黏膜是否存在外伤、溃疡、糜烂、充血、疱疹、肿物等器质性病损。
触诊及扪诊:对病损的性质、边界、有无触压痛等获取进一步检查资料。
对于牙源性疾病还会进行咬诊、牙髓活力及松动度的检查。
常规检查
实验室检查:考虑合并血液、免疫、内分泌系统疾病时,进行相应的血常规或血生化检查;怀疑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时,可采用涂片、血清免疫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针对肿物性质进行诊断。
CT、MRI检查:可疑肿瘤者需接受此检查。
缓解与治疗
如果疼痛发生突然,而且是局部外伤导致黏膜损伤引起疼痛,若无活动性出血或者疼痛加剧可以观察。发生反复、显著的腭部黏膜疼痛,尤其伴有其他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根据专科检查结果进行疼痛缓解及处理。
缓解措施
由于上腭疼痛可能涉及多种疾病,一般建议先采取以下措施缓解: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于用力的咀嚼动作。
温凉清淡饮食。
餐后以清水漱口。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剧烈的、无法忍受的、严重影响进食、语言、睡眠等的疼痛,可服用止痛类药物暂时缓解,但缓解症状的同时,也需要及时查找病因。
对因治疗
上腭外伤
发生上腭外伤,尤其出血不止时,应立即就诊于口腔急诊,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清创缝合。
上腭溃疡
首先明确是何种溃疡,主要治疗原则是消除致病因素、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控制复发、缓解病情。
轻度溃疡可观察或局部药物治疗。
中度溃疡以局部使用止痛、消毒防腐、糖皮质激素、促进创面愈合的生长因子等药物为主。
重度溃疡除局部用药外,还需要全身用药,如补充维生素、使用抗菌药物、免疫调节剂、服用中药等。
上腭创伤性血疱
创伤性血疱多可自行破溃,未破溃者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液,或刺破。
局部可使用止痛、防腐、促进创面愈合类外用药,如口腔溃疡散、氯己定含漱液等。
牙龈炎及牙周炎
首先进行牙周洁治(洗牙),必要时进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充填龋齿、更换不良充填体或修复体、正畸治疗改善牙齿排列和位置,纠正不良习惯、戒烟等。
改善和控制全身因素,对于个别患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可能还辅助使用局部缓释药物或全身使用抗生素。必要时牙周手术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可去除刺激因素后局部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上碘甘油或局部缓释剂。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首先考虑开髓缓解疼痛。评价患牙可否保留,如能保留,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口腔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治疗、全身支持疗法、对症处理及继发感染,高热及其他全身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普通型手足口病一般具有自限性,也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及全身支持、局部对症治疗。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原则为抗真菌药物治疗,改善口腔环境使之不适合念珠菌增殖,去除易感因素,提高免疫功能、补充营养等。
腭部恶性肿瘤
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病变大小、范围、有无转移,确定手术切除范围。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