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口腔肉疙瘩
概述
发生在口腔黏膜的肿物
多由创伤、感染或全身疾病导致,有时为正常黏膜结构
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局部和全身治疗
定义
口腔肉疙瘩不是规范的医学名词,一般是指口腔内部出现的高出正常组织表面的异常结构。导致这种改变的情况很多,通常见于以下几种。
息肉:是指口腔黏膜或牙龈处隆起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物。口腔黏膜息肉一般来讲是由外伤、炎症等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通过手术切除即可,但有复发的可能性。还可以采用激光,冷冻等手段治疗。
囊肿:发生在舌下或下唇黏膜的多为唾液腺囊肿,是最常见的唾液腺的瘤样病变。常用手术切除,舌下腺囊肿者需切除舌下腺。小唾液腺黏液囊肿手术切除后有复发可能。
牙龈瘘管或牙龈瘤:出现在牙龈上的肉疙瘩多为牙龈瘘管甚至牙龈瘤,通常由慢性根尖周炎或牙周炎症引起。反复消长,很难自愈,通常需要门诊进行根管治疗或牙周治疗等治愈。
舌腹伞襞、舌根舌乳头和淋巴滤泡、口底的小唾液腺、腮腺乳头等正常黏膜结构有时被患者误认为是疾病原因导致的“肉疙瘩”。
本文主要针对常见的表现为口腔肉疙瘩的情况进行介绍。
发生机制
黏液腺囊肿主要是局部创伤,黏液外漏入组织间隙,形成外渗性黏液囊肿,或者导管系统的阻塞导致唾液潴留。
牙龈瘘管的发病多源自根尖周炎或根尖脓肿,患牙的髓腔内产生较多的脓液,穿透骨膜、黏膜等在患牙周边的牙龈上形成瘘管排出。
表现
口腔息肉一般表现为口腔黏膜局部的局限性肿胀,质地柔软,若伴发感染可有液体渗出,甚至黏膜破损。可由多种原因导致,例如创伤、感染,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症状特征
黏腺囊肿
好发于舌尖腹侧及下唇,呈浅蓝色、半透明小疱,形似水疱,大小可从黄豆至硬币大小,质地软且富有弹性。
由于舌体运动受下前牙摩擦以及不自觉地咬下唇动作,囊肿易被咬破,流出蛋清样透明液体,破溃处愈合后会再次被黏液充满,再次形成囊肿。
反复破损后表现为白色瘢痕状突起,此时囊壁不再透明。
舌下腺囊肿
分为单纯型、口外型和混合型。
单纯型:多位于口底一侧,囊肿呈浅蓝紫色,柔软且有波动感。
口外型:主要为下颌下区肿物,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体位改变时可因重力原因稍增大。
混合型:即为上述两种的混合类型,表现上也有以上两种的特点。
牙龈瘘管
牙龈瘘管一般是慢性根尖周炎的一种表现,表现为牙龈处的突起,可能破溃后流出脓性液体。
根尖周炎感染明显时通过牙龈排脓,形成瘘管
牙周脓肿智齿冠周炎未及时控制时也可形成瘘管。
口腔癌
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型、浸润型和外生型三种。初起时常为局部溃疡、硬结或小结节。一般无明显的自发性疼痛,随着癌肿迅速生长并向周围及深层组织浸润,可出现疼痛。
不同部位的肿物因破坏邻近组织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功能障碍,龈癌常侵犯颌骨引起疼痛或麻木。
伴随症状
发生在口腔黏膜或牙龈处的肿物,可能在咀嚼过程中被咬伤,因而出现疼痛、出血等。
舌下腺囊肿很大时,可引起吞咽、发音和呼吸困难。
原因
引发口腔肿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由创伤、感染、全身疾病等引起。
疾病因素
常见疾病
唾液腺黏液囊肿
外渗黏液囊肿占黏液囊肿的80%以上,是由局部创伤引起的,由于导管破裂、黏液外漏入组织间隙,形成外渗性黏液囊肿。
潴留性黏液囊肿主要是由于导管系统阻塞所致,原因有导管系统弯曲、微小唾液腺结石、分泌物浓缩等。
牙龈瘘管
根尖周炎导致的牙龈瘘管:一般由龋齿发展,影响牙髓组织,并进一步通过根管系统引发根尖周炎而形成瘘管。
牙髓息肉或牙龈息肉
牙髓息肉是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时,炎性牙髓组织增生呈息肉状经穿髓孔突出,多见于儿童、青少年的乳磨牙或第一恒磨牙。
牙龈息肉是牙齿邻接面出现龋洞时,由于食物长期嵌塞和患牙缺损处粗糙边缘的刺激,牙龈乳头向龋洞增生所形成的息肉样物体。
口腔良性肿物
血管瘤、淋巴管瘤多为口腔的良性肿瘤,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
口腔癌
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为常见,肉瘤较少。
常表现为溃疡型、浸润型和外生性型三种。初时多为局部溃疡或小结节,一般无明显自发痛,随肿物迅速生长并向深层组织浸润,可出现疼痛。
肿物外突、表面溃疡、或边缘隆起呈菜花状,基底硬,中心组织坏死,常伴有感染。
其他疾病
多形红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黏多糖代谢病、硬肿病等疾病也可出现口腔局部肿物。
非疾病因素
环境因素
部分患者可因对生活环境中的日光、花粉、灰尘、螨虫等过敏,出现口腔黏膜肿胀。
使用药物
磺胺类药物、水杨酸类药物等引起药疹而出现口腔黏膜肿胀。
苯妥英钠、硝苯地平等有可能导致牙龈增生
就医
就医指征
出现口腔黏膜息肉、牙龈瘘管、唾液腺囊肿等均建议就医。
若出现症状加重,伴有疼痛,出现呼吸困难,以及既往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积极治疗。
就诊科室
口腔内出现肿物,通常于口腔内科就诊。
出现以下症状时,建议及时到相关科室就医。
牙龈处有小肉疙瘩,伴有牙痛、不敢咀嚼。或者破后有脓液流出,建议于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科就诊。
口腔侧壁、唇内侧等黏膜有小的突起肿物,但有疼痛、破溃等,建议于口腔黏膜病科就诊。
出现口腔无痛性肿物,近期内有增大,或者肿物较大,影响吞咽、呼吸等,建议就诊于口腔颌面外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发现口腔内肉疙瘩多长时间了?在哪个部位?是否伴有疼痛?
伴有牙痛、不敢咀嚼等其他不适症状吗?
病变处有没有破溃出血?有无脓液排出?
肿物是否有长大趋势?是否伴有吞咽或呼吸困难?
是否伴有食欲下降、体重短期内大幅降低?
病史清单
是否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系统疾病?
是否有食物、药物过敏史?
是否有创伤史?病变处是否曾经被咬伤?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辅助检查,如是否有必要进行组织活检。
身体检查
医生会检查口腔黏膜是否存在色、形、质的变化,有无肿胀、丘疹、异常分泌物等病变。
辨别口腔内病损的类型、分布、大小、形状、数目、深浅、软硬、是否有增生等。
检查相应部位淋巴结情况,经检查可初步分辨是一般炎症或特殊感染,是良性或恶性病变。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感染性疾病或口腔黏膜病有继发感染时,血常规可用于判断感染情况及程度。当使用影响白细胞的药物时应关注白细胞计数。当怀疑过敏性疾病时,应关注白细胞分类及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主要用于辅助诊断龋齿、牙周组织及根尖周组织是否有破坏。
超声检查:对软组织肿瘤进行超声检查可以确定肿物是实质性还是囊形,提示肿瘤大小,根据周界清晰度和内部光点分布均匀与否判断肿瘤良恶性。
CT、MRI检查:适用于舌根肿瘤、唾液腺肿瘤、淋巴结转移等的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
当临床对病变性质不能明确诊断时,可以在病损处取部分活体组织送病理学检查,根据组织病理学变化并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明确良恶性。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少吸烟,少饮酒,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
改掉喜欢咬唇、咬舌等习惯,避免对口腔黏膜造成创伤。
少吃酸、麻、辣、涩、烫和油炸的食品,更不能吃用工业盐腌制的、用“地沟油”炸制的、用石灰炒制的劣质食品。
保持良好的心情,应注意避免情绪较大波动,保持乐观积极心态,有焦虑紧张情绪时及时倾诉,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减轻不良生活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局部口腔黏膜息肉无需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因对某些食物药物过敏导致的口腔黏膜肿胀,应立即停止接触过敏原,遵医嘱服用抗过敏药物,观察病情变化,若持续加重则需立即就医。
专业治疗
根尖周炎所致的牙龈瘘管
对患牙进行根管治疗,局部脓肿导致间隙感染需要切开引流,并辅助抗感染药物治疗。
牙周脓肿
牙周脓肿主要是牙周支持组织的局限性炎症,它会引起牙周支持组织、骨组织的丧失,存在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临床治疗以龈上洁治(洗牙)、龈下刮治为主,必要时配合牙周手术治疗。
牙龈瘤
以手术切除为主。同时注意去除龈上、龈下牙石,拆除不良修复体等刺激因素。
小唾液腺黏液囊肿
局部麻醉下,切开黏膜,在黏膜下和囊壁外面分离囊壁,取出囊肿及与之相连的腺体,防止复发。
舌下腺囊肿
根治方式是舌下腺切除术。一般成人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此项手术,儿童多采用全身麻醉,口内切口入路切除舌下腺。
口腔癌
手术切除和放化疗结合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