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唇干
概述
口唇干即嘴唇出现干燥的症状
表现为嘴唇干燥、皲裂、脱屑脱皮,发作时间、年龄等特征各异
常见于唇部疾病,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系统性疾病也可引发
症状反复发作,瘙痒、疼痛明显,或者伴全身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定义
口唇干是嘴唇出现干燥、皲裂、脱屑脱皮的表现。
口唇干多见于唇部炎症,如慢性非特异性唇炎、慢性光化性唇炎等;也可能是系统性疾病所致,如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
天气寒冷、营养不良以及舔唇等也会引起口唇干 。
发生机制
唇是口腔的门户,唇红是黏膜与皮肤的移行部分,独特的生理环境决定了唇部是口腔最易受到伤害的部位。
唇部含有许多毛细血管,故全身状态能通过血液循环的变化表现于唇部,嘴唇干可以是全身疾病的伴随症状。
唇红部黏膜暴露在外,相较于其他口腔黏膜,容易丢失水分出现干燥,从而导致嘴唇干燥、皲裂、脱屑。
表现
在不同人群,口唇干可能在发作时间和年龄等特征上会有所不同。
症状特征
口唇干最突出的表现是唇部失去湿润的外貌,表现为干燥,伴有皲裂、脱屑。季节、年龄、职业不同,唇炎类型有所不同。
季节不同
大部分口唇干常见于干燥寒冷季节,如慢性非特异性唇炎;夏季出现的口唇干多见于光化性唇炎。可反复发作。
年龄不同
各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口唇干,其中,慢性非特异性唇炎多发于30岁以前女性;光化性唇炎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婴幼儿及儿童可见于特应性皮炎。
职业不同
慢性光化性唇炎多发于农民、渔民及户外工作者。
伴随症状
瘙痒:常见于慢性非特异性唇炎、特应性皮炎等。
口干:常见于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其中干燥综合征还会有眼干的症状。
口角皲裂:可见于营养不良、念珠菌感染等。
皮肤干燥、瘙痒:可见于脱水、特应性皮炎等,糖尿病也可有此表现。
原因
口唇干可以由很多疾病引起,但口唇干未必一定发生了疾病,也可能由季节变化、吸烟、吃过烫的食物等诱发。
医生在诊断口唇干的发病原因时,会结合病史及伴发症状,综合分析判断。
疾病因素
引起口唇干的疾病较多,在此列举几种常见的疾病,不代表你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唇部疾病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病程反复,寒冷干燥季节好发,唇部反复干燥、脱屑、痛胀痒、渗出结痂。
慢性光化性唇炎:好发于日照强烈的夏季,与暴晒程度有关,脱屑呈秕糠状。
其他疾病
糖尿病:可发生口干、唇部干燥、脱屑等症状,同时有血糖升高和“三多一少”等糖尿病典型症状。
特异性皮炎:唇部表现为干燥、结痂、皲裂,同时有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炎和剧烈瘙痒。
营养不良:可表现出嘴唇干裂,同时可出现口角皲裂、糜烂的症状,尤其是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
脱水:呕吐、腹泻等原因造成的脱水,可以有口唇干的表现。
非疾病因素
环境因素
气候干燥、风吹、暴晒等,或者身处高原寒冷地区,均可能导致口唇干。
生活方式
烟酒、过烫食物的刺激、舔唇咬唇、用手揉搓等不良习惯,都可能导致口唇干。
精神因素
郁闷、烦躁、愤怒、多虑等不良情绪,也是口唇干的发病因素。
药物因素
就医
暂时性、偶发的口唇干,若没有其他的症状,一般无需治疗,自行做好唇部护理即可。若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出现唇部和全身其他症状时,常常需要就医检查治疗。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
口唇干反复发作,瘙痒、疼痛明显。
除口唇干外,出现口干、眼干、皮肤干燥等其他症状。
口唇干已经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
就诊科室
出现口唇干通常建议首诊于口腔内科。专科医院可就诊于口腔黏膜病科。
若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需到相应科室就诊:
如伴口干、眼干,可能需要就诊于风湿免疫科。
如伴发皮肤干燥、瘙痒,可能需要就诊于皮肤科。
如伴发多饮、多食、多尿,可能需要就诊于内分泌科等。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口唇干持续多久了,是否反复出现?
是否有口角皲裂、糜烂的情况?
是否有口干、眼干的情况?
是否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情况?
是否有皮肤干燥的情况?
病史清单
是否有长时间日光照射的情况?
是否喜食烫食,或者吸烟、喝酒的习惯?
是否从事吹奏乐器的工作?
是否有舔唇、咬唇的习惯?
近期睡眠、精神压力如何?
是否有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观察口唇干燥、皲裂、脱皮程度,同时检查口腔黏膜干燥情况,对引发口唇干病因的诊断和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询问患者病史后,若身体其他部位也存在病变,则需要同时检查这些病损的特征。
常规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唇部疾病通常不会导致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的改变。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怀疑糖尿病时,需要检测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辅助诊断。
免疫学检查:检测相关抗体变化,如抽血检测干燥综合征的相关自身免疫抗体。
病原微生物检测:考虑继发感染时,可以在唇部病变取材,进行涂片或培养鉴定微生物。
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切取唇部病损制成标本后进行病理检查,可帮助明确病变的性质。
唇腺活检可以辅助诊断干燥综合征。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避免日晒、风吹、寒冷、烟酒、口红以及吹奏乐器等刺激。
日常做好唇部护理,可以使用无香味、无刺激的唇部保湿护理产品。
纠正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
及时补充水分,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多吃奶类、动物的内脏及豆制品等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
口唇干而致皲裂者,局部可涂少量植物油,也可使用润唇膏,切忌撕扯皮屑。
保持心情愉悦,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
专业治疗
口唇干在采取缓解措施后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需要到医院就医明确病因,进行对因治疗。现以下列常见疾病为例:
慢性光化性唇炎:应立即减少紫外线照射。可用具有吸收、反射和遮蔽光线作用的防晒剂,如3%羟氯喹软膏、5%二氧化钛软膏等,可局部涂布糖皮质激素类或抗生素类软膏。
脱水: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可通过饮水或输液进行补充,查明导致脱水的原发病并积极治疗。
营养不良:局部对症治疗,补充维生素等。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