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尿蛋白
概述
尿蛋白是反映肾损伤的重要指标,可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检测
主要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
指标升高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病有关
结果异常需及时就诊肾内科等科室,行肾功能、肾脏B超等检查
定义
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对血浆蛋白的选择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蛋白含量极微,定性检查是测不出的,结果为阴性。当肾小球或肾小管出现功能损伤或血浆中低分子蛋白质过多时,便会出现尿蛋白阳性。
尿蛋白是用蛋白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检测尿中蛋白质含量,主要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
参考范围
定性:阴性(-)
定量:≤150mg/24h
温馨提示
当尿常规报告中,尿蛋白定性结果为阳性时,建议到肾内科就诊,复查尿常规,必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
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应高度重视,及时到肾内科就诊,排除肾脏疾病。
收集尿液时避免混入阴道分泌物、月经血、精液、前列腺液等,否则尿蛋白可能为阳性或升高。
不同仪器不同测定方法参考范围可能不同,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结果解读
指标升高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参考范围上限称为蛋白尿,检测报告单常用“+”或“↑”标识。尿蛋白含量越高,“+”越多。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即为蛋白尿。
蛋白尿分为:轻度升高(<0.15 g/24h)、中度升高(0.15~0.50g/24h)和重度升高(>0.5 g/24h)。
原因
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原因
生理性原因引起的蛋白尿,定性一般不超过(+),定量常小于0.5 g/24h。
人在发烧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蛋白尿,退烧后,蛋白尿随之消失。
部分人群在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时,会出现一过性蛋白尿,经过充分休息后,蛋白尿通常会自行消失。
有些青少年人群,在长时间直立、行走或活动时,蛋白尿增多,但平卧休息后蛋白尿可下降或消失。
摄入过多的蛋白食品。
妊娠期可出现一过性蛋白尿。
病理性原因
常见疾病: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淀粉样变等,通常会伴有乏力、水肿等症状。
其他情况:肾盂肾炎、肾小管酸中毒、间质性肾炎、遗传性肾小管病、肾毒性药物引起肾小管损伤等也会出现蛋白尿。
危害
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或者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出现蛋白尿,尿蛋白的漏出进一步加重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和肾小管重吸收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肾功能持续恶化。
如果长期存在蛋白尿,体内蛋白通过尿液持续排出,导致蛋白质大量丢失、营养缺乏,引起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等。
导致蛋白尿的原发病也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诊疗建议
生理性波动
发热、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摄入过多的蛋白食品引起的暂时性蛋白尿,属于正常现象,诱因去除后,常可消失。
青少年时期的蛋白尿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消失,但仍需就诊肾内科,进一步检查肾功能及其他指标,排除疾病。
妊娠期可出现一过性蛋白尿。而持续性蛋白尿提示肾脏损伤,需就诊产科、肾内科,排除妊娠期高血压、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疾病。
病理状态
尿蛋白增多时一般都会出现泡沫尿,这种泡沫尿的特征是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久不消失。如果出现泡沫尿,需要及时就诊肾内科,排除相关疾病。
体检发现或偶然发现尿蛋白阳性,无其他症状,需就诊肾内科,复查尿常规,进一步检查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等。若指标正常,一般无需治疗,定期门诊复查。如果检查结果异常,要做自身抗体、肾脏超声、腹部CT等检查,必要时行肾活检等检查,明确原因。
尿蛋白升高伴有水肿,需进一步做肾功能、自身抗体、肾脏超声等检查,必要时行肾活检,以选择适当治疗方案。
规范治疗有效时,尿蛋白会逐渐下降,甚至转阴;如果治疗一段时间后,尿蛋白水平不降反升,提示治疗无效,需要更改治疗方案。
饮食不具有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尿蛋白高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优先摄入人体利用率高的优质蛋白,如蛋白、瘦肉和牛奶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参考范围
结果解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