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概述
一组最终以虹膜与房角新生血管为特征表现的难治性青光眼
表现为眼红、眼痛、畏光、眼压升高、角膜水肿、视力下降
与原发疾病有关,绝大多数因视网膜缺血所致
可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治疗
定义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组最终以虹膜与房角新生血管为特征表现的青光眼。病情顽固,如果不加以治疗,最终导致失明。
本病常继发于广泛性视网膜缺血,如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
新生血管是从已有的血管新长出的毛细血管,细小弯曲、形状不规则,非常脆弱,容易渗漏及出血。
青光眼是一组以眼压异常,导致视神经萎缩及视盘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眼科常见疾病。
发病情况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据文献报道。
<18岁:占16.7%(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占66%,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占16%,外伤及视网膜脱离各占6%)。
18~40岁:占23.9%(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占4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占15.3%,外伤占9.7%)。
40~60岁:占20.3%(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占42.6%,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占36%,外伤占8.2%)。
>60岁:占45%(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占34.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占25.4%,原发性青光眼占9%)。
病因
致病原因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与原发疾病有关,绝大多数因视网膜缺血所致,而高眼压又加剧视网膜缺血,形成恶性循环。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中发生眼部新生血管的病例约占17%,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病例约为8.5%。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相关的全身疾病。
视盘水肿青光眼、视盘玻璃膜疣、结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最典型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后3个月左右(约100天)。也有文献报道发生时间从4周到2年不等。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病程持续数年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虹膜新生血管。存在视盘新生血管者,虹膜红变的发生率约为50%。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有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向眼前前部生长时,阻塞房水排除通道,导致眼压升高,引起青光眼。
眼外血管性疾病
眼外血管性疾病可引起视网膜缺氧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颈动脉阻塞性疾病是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第三大原因,约占所有病例的13%。其中,最常见的疾病是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海绵窦瘘、颞动脉炎也可能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其他眼后节疾病
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继发虹膜新生血管及青光眼,与脱离的视网膜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释放血管源性生长因子有关。
后葡萄膜炎
后葡萄膜炎巩膜炎比虹膜炎更有可能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主要是因为炎症影响了视网膜血管灌注,从而导致血管源性生长因子释放。
肿瘤
眼内肿瘤可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比如恶性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
体积大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继发视网膜脱离或是坏死,更有可能引发虹膜新生血管。
高危因素
具有下列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者,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高血压。
糖尿病。
颈动脉狭窄。
系统性红斑狼疮。
视盘水肿。
视网膜脱离。
眼内肿瘤。
发病机制
广泛的眼部缺血,尤其是视网膜缺血,导致眼内产生大量新生血管相关因子,后者刺激虹膜生成新生血管,并向周围组织蔓延,延伸至房角并呈树枝状分布于小梁网上。
新生血管的纤维组织膜可阻塞小梁网引起开角型青光眼,最终纤维血管膜收缩,导致房角前粘连,最终房角关闭,形成闭角型青光眼。
症状
主要症状
眼部充血
眼睛表面血管充血,眼红明显。
眼部疼痛
眼部感到疼痛,部分严重患者可感到头痛。
畏光、流泪
患者眼睛不能耐受光线的刺激,可伴有流泪。
眼压增高
眼压急剧升高,可达60mmHg以上。
视力下降
视力下降明显,常常只能进行眼前指数或感受手动,甚至下降至光感或者失明。
并发症
前房积血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眼内新生血管渗透性增加或由于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前房。
前房积血多能自行吸收。但当积血量大,可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症状加重。
就医
就医科室
眼科
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眼部不适时,建议尽快到眼科就医。
急诊科
出现眼痛剧烈,或视力突然下降,眼前只能感觉到手动,甚至无光感时,建议及时到急诊科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不要戴隐形眼镜,眼部不要化妆。
建议家人陪同就医,避免自行驾车或骑行前往医院。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眼红、眼痛的症状?
是否有眼胀、头痛的症状?
是否视力有明显减退?
是否有怕光、流眼泪?
病史清单
既往有无眼部疾病史?
是否患有糖尿病?如有,持续多少年了?血糖控制得如何?
是否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
是否做过眼部手术或治疗?
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是否有人患有青光眼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前房角镜检查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
眼压检查
视野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局部用药: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等散瞳类眼药水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全身疾病史。
有眼部外伤病史或手术史。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以及眼缺血综合征等眼部疾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眼部疼痛,眼压增高,视力常常只有眼前指数或手动,甚至失明。
体征
虹膜及前房角可见新生血管,同时伴有持续的眼部充血、角膜水肿、瞳孔散大、瞳孔缘色素外翻等。
视力检查
判断视力有无下降,是间接评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严重程度的指标。
检查时遮盖其中一只眼睛,由上至下指出视力表的字符,受检者能正确看清的那一行的标志数字为受检者视力。
眼压检测
判断眼压情况。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常可导致眼压急剧升高。
检查时,双眼同时注视前方,睁大眼睛注视仪器内红色指示点。测量时有轻微气流喷出,避免瞬目(眨眼或闭眼)及后退。伤势较重者可指测眼压。
眼内组织结构检查
检查项目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观察眼部充血、角膜水肿、瞳孔边缘及虹膜表面的新生血管等情况。
前房角镜:可观察房角新生血管、周边虹膜前粘连以及房角关闭情况。
眼底照相:可观察眼底视盘形态及杯盘比,眼底新生血管以及原发病相关眼底表现。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分析患者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黄斑区厚度。
检查时注意事项
检查时保持良好心态,呼吸平稳,眼部保持平静,不要随便眨眼或者转动眼球。听从医生指挥转动眼球。
视野检查
疾病后期出现青光眼典型的视野缺损
医生会将一眼遮盖,伸出自己的手来回摆动,在两人之间从各个方向的外周向中心移动。觉察手指出现的刹那,立即告知医生。
视野仪检查需要患者按医生要求判断闪烁光标,手动按压按钮。
虹膜新生血管荧光造影
早期即可看到瞳孔缘血管扩张和荧光素异常渗漏,中后期渗漏明显。
其他
与原发性疾病相关的一些辅助检查。
分期
按照临床病理过程分为Ⅰ期(青光眼前期)、Ⅱ期(开角型青光眼期)、Ⅲ期(闭角型青光眼期)。
Ⅰ期(青光眼前期)
虹膜或前房角出现新生血管,但由于尚未危及房角功能,眼压正常,患者可以没有症状。
Ⅱ期(开角型青光眼期)
房角无关闭,但新生血管膜伸进小梁网,小梁网功能受损,房水外流受阻,眼压升高。
Ⅲ期(闭角型青光眼期)
新生血管膜收缩,房角粘连、关闭,眼压急剧升高。
鉴别诊断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点:患者都可能出现眼红、眼痛、畏光、视力下降、眼压升高。
不同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没有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也没有纤维血管膜覆盖小梁网。通过裂隙灯、前房角镜、眼底照相等检查可进行鉴别。
炎症性开角型青光眼
相似点:患者都可能出现眼痛、畏光、视力下降、眼压升高。
不同点:炎症性青光眼患者症状轻微,有显著的前房炎症,没有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房角开放。也没有纤维血管膜覆盖小梁网。通过裂隙灯、前房角镜、眼底照相等检查可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消除新生血管、降低眼压、缓解症状,挽救患者视功能。
治疗原则
采取一切手段降低眼压,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视功能。
创造一切条件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全视网膜光凝是治疗视网膜缺血的主要方法。
强调全身疾病和眼部疾病的后续治疗。
无光感患者根据病情和患者全身情况选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急性期治疗
要采取一切手段在最短时间内控制高眼压。
局部缩瞳剂:如1%~2%毛果芸香碱。
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如乙酰唑胺或50%甘油和20%甘露醇。
前房穿刺:眼压迅速升高后,前房穿刺可能会有所帮助。但应谨慎操作,因为有可能造成前房积血
手术:情况紧急时可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一般治疗
定期进行视力和眼底检查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要尽早、规律地进行视力和眼底的筛查。
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至少一年随诊1次。矫正视力≤0.6或视力突然下降,要立即到眼科就诊。
基础疾病的治疗
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可以预防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发展。
视网膜脱离、眼内肿瘤视盘水肿等眼部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进展。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药物治疗可以暂时降低,保护视神经,缓解疼痛,并有可能缓解高眼压角膜水肿,从而改善视力。
减轻炎症和疼痛药物
可局部应用类固醇(如醋酸泼尼松龙)和睫状肌麻痹剂(如1%阿托品)。
降眼压药物
局部用药
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房水生成。常用药物为0.25%~0.5%噻吗洛尔、0.25%~0.5%盐酸左旋布诺洛尔和0.25%~0.5%倍他洛尔等滴眼液。
α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常用药物为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
碳酸酐酶抑制剂:以布林佐胺滴眼液为主。
全身用药
脱水剂:常用药物为50%甘油和20%甘露醇。
碳酸酐酶抑制剂:常用药物为乙酰唑胺,可以通过减少房水生成降低眼压。
前列腺素类药物:可能有助于降低眼压,但也可能加重眼内炎症。常用药物有拉坦前列腺素、贝美前列腺素等。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是按照一定的光凝范围、光斑密度和光斑数对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进行一定规格的激光凝固技术。
治疗目的是减少视网膜代谢需求,减轻缺氧,促进新生血管消退。PRP是治疗视网膜缺血的根本方法。
因高眼压出现角膜水肿,应首先降眼压,消退角膜水肿后,尽快完成PRP。
对合并白内障、玻璃体出血等情况时,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考虑抗青光眼术+白内障摘除术+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PRP。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
雷珠单抗、贝伐单抗阿柏西普是临床常用的抗VEGF药物。
使用抗VEGF药物可使虹膜血管快速消退,但新生血管回退是暂时的,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屈光介质模糊,比如有前房出血或角膜水肿的患者,眼底无法窥清,无法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此时可进行药物治疗和抗VEGF治疗。
手术治疗
青光眼滤过手术
例如小梁切除术,可在新生血管不活跃且眼压无法通过药物控制的情况下进行。效果可能被术眼强烈的术后反应所限制。
青光眼引流阀门置入术
对部分新生血管活动期患者的眼压控制有一定的帮助,但术后可能出血。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常用于视功能差的患者。
眼球摘除术
建议用于上述方法无法控制眼压和缓解疼痛者以及治疗已无价值者,或根据患者意愿。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本病不能自愈,未经治疗可导致眼痛及视力急剧下降,最终引起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后
早期通过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后期患者通常预后不佳。
危害性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若眼压控制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伴有持续严重的眼球胀痛,并出现不可逆性眼组织损伤,短时间内即可致盲,严重者需要眼球摘除。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过度用眼,注意劳逸结合。
控制每次的饮水量,少量多次、总量不变,一次不超过300毫升。
饮食上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适量补充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保持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如举重、仰卧起坐等。
保持情绪稳定,生气和着急以及精神受刺激,容易使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
心理支持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通常有原发病病史,一般病程较长,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心理。
家属应当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后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要进行心理疏导。
病情监测
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是否有变化。
患者平时应注意有无眼红、眼痛、畏光、视力下降、头痛等症状。
随诊复查
随诊的时间:对于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患者,通常需要每周复查1~2次,避免虹膜及眼底新生血管的发生。
眼部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基础检查,如视力、眼压、眼底等。
还可行进一步检查,包括观察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纤维增生等。
预防
原发病的防治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
早期筛查
青春期前诊断的1型糖尿病者应在青春期后开始筛查眼底;在青春期后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在病程5年内开始筛查眼底。
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应立即进行全面眼科检查。
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其他可能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疾病的患者应遵医嘱,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发现异常后应积极进行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