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新生儿硬肿症
概述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低体温和皮肤硬肿,重症可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
患儿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和皮肤凉、硬、肿等
由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缺氧等多种原因引起
在复温、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相应药物治疗
定义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由于寒冷、早产、感染等多种原因所致,以新生儿低体温和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重症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
发病情况
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绝大部分多发生于婴儿生后1周。
早产儿尤为多见。
病因
致病原因
引起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构成,一般认为与寒冷和/或感染、早产、窒息缺氧等因素有关:
寒冷损伤
寒冷导致的低体温是新生儿硬肿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生儿皮下脂肪所含的饱和脂肪酸较多,体温过低时易于凝固而引起皮肤发硬。
感染
严重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肺炎、感染性腹泻等可伴发硬肿症。
感染引起硬肿症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早产
临床观察到新生儿越不成熟,发生硬肿的可能性越大。
早产儿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体内棕色脂肪贮存少,吸吮力弱导致能量供给不足,以上因素素均增加了早产儿硬肿症发生的可能性。
窒息缺氧
窒息可导致患儿机体缺氧。
缺氧可引起血管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进而影响脂肪代谢和产热过程,使棕色脂肪产热减少,引起体温不升,皮下脂肪凝固,从而促使硬肿症的发生。
症状
主要症状
一般表现
患儿常在生后1周内发病。
患儿一般表现为精神差,哭声微弱或不哭,吸吮无力或不会吸吮,肢体动作少,尿少甚至无尿。
低体温
患儿低体温是本症的主要表现之一。
患儿的全身及手脚冰凉,测量体温常在35℃以下,甚至低于30℃。
皮肤硬肿
可先在患儿小腿或大腿外侧发现皮肤变硬,渐渐扩大至整个下肢、臀部、面部、上肢,甚至全身。
患儿的皮肤呈暗红色或青紫色,光亮发硬,触摸时像硬橡皮一样,用手指按压硬化的皮肤时,可能有轻度凹陷。
并发症
肺出血
肺出血是本病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
主要表现为患儿突然出现呼吸急促、节律不规则、呼气呻吟、烦躁不安和口周青紫,血性分泌物从口鼻涌出。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新生儿硬肿症时由于血流变慢、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缺血及自由基产生增多等,易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主要表现为患儿的皮肤有散在的针尖大小出血点,在针刺取血处出现瘀斑扩大等症状。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431
新生儿硬肿症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新生儿科
新生儿出现以下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新生儿精神差,哭声微弱,四肢不动,吃奶差。
新生儿体温低于35℃或不升。
新生儿局部皮肤发硬。
急诊科
若新生儿突然出现呼吸加快(>60次/分)、呼吸节律不规整、口周发紫、烦躁不安等症状时,家长应立即带患儿前往医院急诊就诊,或拨打“120”。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建议携带孕期档案、出院诊断证明,方便医生了解病史。
可详细记录患儿出现过的症状,以及发生症状的时间、变化情况等,以供医生了解发展过程。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新生儿体温过低?最低体温是多少?持续多久了?
什么时候发现新生儿出现皮肤发硬、青紫或苍黄?最先出现在什么部位?范围有没有扩大?
新生儿平时的精神状态如何?有无出现精神萎靡、反应低下、拒乳现象?
病史清单
新生儿是否为早产儿?
新生儿是否患过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脑膜炎、肺炎、腹泻等?
母亲在分娩过程时有无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情况?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431
新生儿硬肿症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患儿有早产史。
患儿患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脑膜炎、肺炎、感染性腹泻等。
新生儿有窒息缺氧史。
临床表现
患儿早期表现为哺吃奶差、哭声弱、活动减少及反应低下。
患儿的局部皮肤变硬,呈“冷、硬、紫、肿“特征。
患儿体温≤35℃。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有助于判断有无并发感染。
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
血生化
测定血清钾、钠、氯、钙、磷、镁和血糖,检查患儿有无发生电解质和血糖紊乱。
患儿血糖可降低,常并有高血钾、低血钠等。
血气分析
测量动脉血的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等指标,有助于评估危重患儿的肺功能。
血pH降低、PaO2降低、PaCO2增高,提示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肾功能测定
有助于判断有无肾功能受损。
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升高,提示患儿有肾功能损害。
凝血功能检查
有助于了解患儿有无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提示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
对出现呼吸困难的患儿行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片可有肺部炎症、淤血、肺水肿甚至肺出血表现。
分度
临床依据患儿体温及皮肤硬肿范围分为轻、中、重度。硬肿范围计算标准为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
轻度:体温≥35℃、皮肤硬肿范围<20%。
中度:体温<35℃、皮肤硬肿范围为20%~50%。
重度:体温<30℃、皮肤硬肿范围>50%,常伴有器官功能障碍。
鉴别诊断
新生儿水肿
相似点:两者均好发于早产儿,在足背、小腿等处可凹陷性水肿。
不同点:新生儿水肿患儿的皮肤不硬不红,无橡皮感。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有助于疾病鉴别。
新生儿坏疽
相似点:两者均多发生于寒冷冬季,患儿均可表现局部皮肤变硬、略肿,发红。
不同点:坏疽患儿的皮损好发于背、骶、臀、枕部等受压部位,病变中央由硬变软,触之漂浮感,最后呈紫黑色坏死、脱落形成溃疡。通过临床症状、病史等多可鉴别。
治疗
一般治疗
复温
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的首要措施。
轻、中度患儿:采取暖箱复温的措施,可将暖箱的起始温度定为30℃,渐升至30~34℃,在6~12小时内使患儿的体温恢复至正常。
重度患儿:先将其置于箱温比其肛温高1~2℃的暖箱中开始复温,每小时提升箱温1℃,在12~24小时内恢复其正常体温。
复温中应观察腹壁皮肤温度、肛温及腋温的变化,随时调节暖箱温度,并同时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气等。
供给热量和液体
病程中患儿已消耗大量热量,治疗时复温和维持正常体温又需要足够的热量,因此,在复温的同时,必须供给足量的葡萄糖
热量从209kJ/(kg·d)开始,以后随着体温上升迅速递增至418~502kJ/(kg·d)。
可采用经口、部分或者全部静脉营养等方式,以保证能量供给。
在患儿出现少尿、无尿或明显的心肾功能损害时,因严格限制输液速度及液量。
吸氧
早产儿呼吸功能不健全,而且硬肿症患儿往往并发多器官功能损伤,容易缺氧,因此需要吸氧。
在吸氧过程中氧气需湿化并适当加温,以免吸入干、冷气体造成患儿体温下降和分泌物干燥。
待患儿呼吸平稳、面色红润、缺氧情况改善后,可停止吸氧。
发生肺出血时应立即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新生儿的各个器官、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在生理及药物代谢上和成人都有很大的差异,应严格遵照医嘱用药。
抗菌药物
新生儿硬肿症常伴有感染情况,控制感染应作为治疗常规措施之一。
如伴有细菌感染,可遵医嘱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为患儿选用对肾功能无损害的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等。
肝素
适用于中度以上硬肿症,有助于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般采用小剂量肝素疗法,疗效良好,治愈率高,无出血倾向。
有肝肾功能损害的患儿,慎用肝素。
多巴胺
多巴胺既可增加肾血流灌注,促进利尿,又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此外还能改善微循环,防止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适用于中度以上硬肿症。
使用多巴胺时,宜在有效扩容和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进行;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逐渐增加剂量。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预后
治愈情况
轻、中度硬肿症患儿,预后相对较好,经积极治疗,大多数患儿恢复良好。
重症患儿常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预后很差,死亡率较高。
危害性
重症患儿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患儿死亡。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患儿应尽早开奶,以母乳喂养为主,母乳不足时适当添加配方奶。
如果患儿因面颊硬肿不能吸吮时,可用滴管喂养,每隔2~3小时喂母乳20~30mL,待患儿能吸吮时,改为直接哺乳。
喂哺时应将患儿抱起,取头高脚低位,喂完后轻拍背部防止溢乳。
喂奶后应尽量少搬动患儿,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引起窒息。
生活管理
保持房间温度适宜,通常适合患儿的室温为24℃~28℃。
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适当通风换气,但注意保暖,以免患儿受凉感冒。
患儿的衣着应柔软、透气,打包不宜过紧,给其活动留有余地。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勤换尿布。
照顾患儿前后要洗手,患儿所用物品均应定期消毒。
皮肤管理
家长给患儿沐浴或擦浴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用品,防止皮肤损伤。
患儿的尿布、衣、被要柔软,每次换尿布后,要更换体位姿势,以免局部受压过久,影响血液循环。
每次便后用温开水轻轻擦洗患儿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病情监测
出院后家长应注意监测患儿的体温、皮肤、食欲、精神状态等。
建议家长做好患儿的症状记录,方便复查时与医生沟通患儿情况。
随诊复查
家长应遵医嘱定期带患儿门诊复查,了解患儿生长发育状况。
预防
做好孕期保健,定期产检,避免早产、产伤、窒息等情况。
冬季出生的婴儿应注意保暖,室温不低于24℃,生后立即擦干羊水,用暖被包裹。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进行母乳喂养,以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
积极早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不使之发生硬肿症。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