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脑电图
概述
通过电极记录脑内电活动,了解脑功能状态的检查
通过观察脑电信号变化,判断脑功能,辅助诊断颅内多种疾病
主要用于癫痫的诊断、分类和病灶的定位,对颅内肿瘤、血肿、炎症、脑外伤、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脑死亡等有辅助诊断价值
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
定义
脑电图检查(EEG)通常指在头皮上安放电极,记录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的检查方法。
大脑皮层细胞活动会产生生物电,将这些生物电进行放大,以电位作为纵轴,时间作为横轴,电位与时间的相互关系构成脑电波曲线,就形成了脑电图。
根据脑电曲线的波形、波幅、出现频率、出现形式,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等主要特点,进行分类、计算与对比分析,即可判定正常或异常脑电图,为临床诊治疾病和科研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广义的脑电图检查还包括蝶骨电极脑电图、立体定向脑电图、皮质脑电图等有创脑电检查方法,会在相应的词条内介绍,不在本内容中进行阐述。
检查目的
癫痫的诊疗
EEG对癫痫的诊断、分型、定位病灶、评估预后和停药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癫痫的脑电图特征是发作性、不同频率的节律性改变,呈现某种特定形式的电活动,对癫痫诊断具有特殊价值。
50%以上的癫痫患者,可在发作间期记录到癫痫样放电,不同放电特征可能提示不同的癫痫综合征
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内占位性病变,包括脑肿瘤、脑脓肿颅内血肿、脑寄生虫囊肿等,可引起不同形式的脑电图改变。
大脑半球的肿瘤,EEG可出现生理波的改变和异常波的发放,对肿瘤有一定提示作用。
多发性脑脓肿,可显示为多灶性慢波。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急性期的患者可出现EEG异常。
根据患者的EEG追踪观察,可作为脑血管疾病诊断和预后的辅助判断。
精神性疾病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图也可以出现异常。
EEG可用于癔病和器质性疾病的鉴别。
轻微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儿童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也可以出现脑电图异常。
其他颅内疾病
EEG有助于脑炎的诊断,且对病变程度和预后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脑炎临床症状愈重,EEG异常率愈高。
可作为中毒性脑病、缺氧性脑病等引起的脑机能损伤的程度、病情的演变、转归,观察治疗效果、判断预后的客观指标。
脑死亡
脑电图显示为无“电”活动的平坦曲线,是脑死亡的一个判断指标。
适用人群
EEG适用于大多数人群,尤其是疑似患有癫痫、头痛、脑部有器质性、功能性、中毒性、代谢性等疾病者。
禁忌人群
存在下列情况者不适合进行EEG检查。
头皮外伤、广泛性、开放性颅脑外伤
极度烦躁不安、无法配合的患者。
不宜搬动,病情严重危及生命的患者。
检查风险
EEG检查非常安全,通常为无创检查,没有辐射,可重复检查。
参考价格
EEG收费标准因检查类型、检查时间长短、检查仪器设备、各地区及医院等级不同,价格会有一定的差异,一般价格在200~4000元不等。
脑电图检查在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之内,报销比例因各个地区的医保政策不同而有差异。
检查流程
检查时间
EEG一般需要提前预约,按预约时间进行检查即可。
EEG不需要禁食、禁水。
检查方法
检查部位
医生会用软尺测量患者的头部,并在头皮上进行标记安放电极的位置。
为提高信号记录质量,可能会用磨砂霜摩擦患者头皮或用酒精纱布擦拭头皮去除头皮油脂。
随后用导电膏,逐一将盘状电极片贴附在患者头皮上,有时会使用带弹性的脑电帽替代。
电极的排列与头颅大小、形状成比例,通常共放置21个电极,可根据需要增减电极。
另外会在患者双侧耳垂或耳后安放2个参考电极。
检查过程
常规EEG
患者采取舒适体位,脑电图检查要在患者安静、闭目、清醒、睡眠等不同状态下进行记录。
检查时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某些动作或行为(诱发实验),诱发出异常脑电信号,提高检查的阳性率。
睁闭眼诱发实验:听从医生指令,睁眼持续5秒后,再安静闭目,间隔5~10秒可再重复,一般连续做2~3次。
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听从医生指令,做深呼吸,一般为20~25次/分,持续3分钟。如有不适,如头痛、肢体麻木等,需立即报告医生。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闪光刺激器在受检者眼前20~30cm处,给予不同频率的闪光刺激,每种频率刺激10~20秒,间歇10~15秒后,再更换刺激频率。
睡眠诱发试验:通过让患者自然入睡,或使用药物入睡,从而诱发发作间期的异常放电。一般记录时间为20分钟以上,最好为整夜睡眠记录。
24小时动态EEG
是指记录时间达到或超过24小时的便携式脑电图系统。
患者随身携带记录盒,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进行活动、休息、睡眠等,使偶发的、短暂的异常电活动得以记录,以确定发作与环境、时间、诱因、个人状态的关系。
患者需要详细记录日常各项活动、疾病发作时间等信息,以便于脑电分析时作为参考。
通常用于确定癫痫发作、发作性神经功能缺失、癫痫发作的类型,癫痫灶的定位,观察药物治疗的疗效,判断癫痫预后等。
数字视频EEG
在脑电图检查时同步使用摄像机记录、存储患者发作时的面部表情、肢体抽搐情况,可反复播放、有助于医师分析、研究。
可提高癫痫样放电的阳性率,识别临床轻微发作。
明确癫痫类型的分类、癫痫灶的定位,作为患者的术前准备。
注意事项
检查前
停药:在检查前3天停止服用镇静剂、兴奋剂药物,如氯丙嗪氯氮平尼可刹米等;对特殊治疗不能停药者,需告知医生药物名称、剂量、用药方法和最后一次用药时间。
禁烟酒:检查前一天不宜饮浓茶、咖啡、饮酒,检查前禁止吸烟。
规律作息:检查前一天避免熬夜,对于配合不佳的儿童及精神症状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给予镇静剂。
清洗头发、头皮:检查前一晚或当天清洗头发,但不可使用护发素、发乳、喷雾剂或定型凝胶,如果有必要,可剪短或剃光头发。
其他:检查前,避免空腹,保持面部清洁,不要使用化妆品。
检查中
检查时采取舒适体位。
保持安静、放松。
检查过程中,听从检查者要求,如睁眼、闭眼、深呼吸、进入睡眠状态等。
配合回答问题,以便检查者观察有无头痛、肢体麻木等。
在检查中如有不适,可立即告知检查医生。
不要将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带入检查室。
检查后
EEG检查对人体影响很小,不影响正常生活。
检查后,无身体不适,即可离开。
头部残留的导电膏可溶于水、无毒、无害,可用清水或洗发水清洗。
可能引起的不适
在诱发试验中,闪光刺激可引起眼部不适。
过度换气可引起头痛、肢体麻木等。
报告获取时间
常规EEG通常在检查结束后,半小时~24小时内出示结果。
动态EEG、视频EEG一般需要2~3天分析脑电数据后出结果,具体时间以医院信息为准。
获得检查报告后,应注意核对个人信息、检查时间等基本信息。
注意纸质报告单不要湿水、日晒,应于阴凉干燥处平铺保存。
结果解读
取得报告后,应交给专业医生分析报告结果。
正常情况下,如果脑部未发生病变,检查结果的描述中通常无:三相波、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等词汇。
正常结果
结果无异常,报告单诊断处会显示:正常脑电图。
异常结果
EEG检查结果,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有无外界刺激、低血糖等影响因素,结合症状、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弥漫性慢波
是指大脑多个区域以频率低于7Hz的波形为主的持续性脑电活动。
是最常见的异常表现,往往无特异性。
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弥漫性脑损伤、缺氧性脑病、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脱髓鞘性脑病等。
局灶性慢波
是指在大脑半球的一侧、或额颞顶、或枕部等某一区域出现频率低于7Hz的慢波。
往往由于局部脑实质功能障碍所致。
见于局灶性癫痫、单纯疱疹脑炎、脑脓肿、局灶性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等疾病。
三相波
是指脑波沿基线上下有三次偏转,形成基线上下交替三个成分的波。第一相是波幅较低的负相波,第二相是正相波,第三相是波幅高于第一相的负相波。
主要见于克雅病肝性脑病、其他原因所致的中毒代谢性脑病。
癫痫样放电
癫痫样放电,是脑电图上的异常放电表现,但如果异常放电没有扩散,或扩散不广泛,临床上可无癫痫发作。
棘波:波形是直升、直降的波形,极端尖锐,是癫痫发作间期最具特征的表现之一,意味着脑部可能存在致痫性病灶。
尖波:波形类似棘波,但上升快,下降慢,呈锯齿状,也是常见癫痫发作间期放电的特征之一。
棘慢波或尖慢波综合:棘波合并慢波,为棘慢波;尖波后面跟着慢波,连续出现,称为尖慢波;棘波与慢波综合,多为肌阵挛性癫痫
高幅失律:整体表现为在不规则中、高波幅混合慢波基础上,夹杂着杂乱的高波幅尖波、棘波,左右不对称、不同步,失去了正常脑电图的节律。多见于婴儿痉挛症、苯丙酮酸尿症等患者。
就医建议
体检异常建议
常规EEG最常用于诊断癫痫,而且不同癫痫发作类型有相应脑电波表现。
表1.常见癫痫发作类型与相关脑电波
癫痫分类临床表现EEG表现
癫痫大发作全身肌肉强直、抽搐、口吐白沫、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等。发作性高波幅慢波、棘波、尖波、棘慢波或尖慢波综合。
癫痫小发作(失神发作)发作性短暂意识丧失。双侧对称、同步的3Hz棘慢波综合。常为高波幅,一般以双额、中央区最明显,常突发突止。
局限性癫痫大脑某一区域的局限病灶所引起的局限性发作。局限性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尖慢波综合,以及不同形状、不同频率的局限性、发作性节律波。
植物神经发作\n(内脏型癫痫、间脑癫痫)主要表现是发作性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呼吸过速、呼吸过缓,哮喘、窒息性发作,还可有出汗、皮肤潮红、瞳孔散大、发热、寒战等。发作性、双侧对称同步的高波幅4~7Hz的θ节律和发作性6Hz、14Hz的尖波,在浅睡时容易出现。
反射性癫痫由某种特定刺激(如光刺激、声刺激等),反射性引起癫痫发作。发作性高波幅慢波、棘波、尖波、棘(尖)慢波综合,出现EEG异常的部位与反射性癫痫有关。如视觉性的脑波异常主要在枕区,听觉性的多见于颞区等。
临床检查异常建议
临床检查异常结果需要请主治医师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解读,并得到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检查流程
结果解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