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概述
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一过性血清间接胆红素増高的现象
新生儿全身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颜色发黄
新生儿时期胆红素生产量大于排出量,导致体内血清胆红素过高
多数无需特殊干预,加强喂养,多吃多排,密切观察,可自行消退
定义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的一过性血清胆红素増高的现象。
胆红素是人体自然产生的黄色色素样物质,新生儿时期胆红素的代谢特点为生成量大于排出量,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超过85μmol/L,就可以观察到皮肤、巩膜(眼球的白色部分)、黏膜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黄,也就是出现了黄疸
血清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升高,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 μmol/L(5 mg/dl,胆红素值不同单位换算:1 mg/dl =17.1 μmol/L)或每小时<8.5 μmol/L(0.5 mg/dl);或血清总胆红素最高值尚未达到相应小时龄(即具体到生后多少小时)的光疗干预标准。
足月儿(出生胎龄满37周)黄疸多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第4~5天达高峰,生后2周内消退,早产儿(出生时胎龄<37周)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到高峰,在3~4周内消退。
流行病学
超过80%的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早期可出现生理性黄疸
病因
致病原因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有关,新生儿肝脏、肠道等器官还未发育成熟,胆红素代谢速度跟不上产生速度是产生黄疸的主要原因。
发病机制
胆红素主要是由红细胞在正常细胞周期结束时破坏形成的一种色素。通常情况下,胆红素由肝脏代谢,排泄到肠道,通过粪便排出。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导致的。
胆红素生成相对过多
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明显高于成人。新生儿出生时红细胞数量多、寿命相对成人短,红细胞破坏导致新生儿每天产生的胆红素量明显高于成人(新生儿8.8mg/kg,成人3.8mg/kg)。其他来源如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新生儿也比成人高。
血液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与成人相比,新生儿血液中的白蛋白并不足以结合全部胆红素。刚分娩出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为低,运送胆红素的能力更加不足。
肝脏清除胆红素能力差
胆红素经肝细胞摄取在肝脏处理后,形成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可溶于水。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为脂溶性,不能溶于水。结合胆红素可以通过胆汁排泄到肠道,后随粪便排出。新生儿出生时肝脏相关蛋白含量极少,处理胆红素转化的酶含量也低且活性仅为正常的0~30%,不能及时处理生成的大量胆红素。
此外,新生儿出生时,肝脏将结合胆红素排泄到肠道的能力也暂时低下,早产儿则更为明显,可出现暂时性肝内胆汁淤积。
胆红素在肠道中重吸收增加
当肝脏将结合胆红素排泄到肠道后,肠道可以通过相关酶将结合胆红素再转化为未结合胆红素。新生儿肠道内相关酶的活性较高,导致非结合胆红素生成较多,经肠道吸收到血液中,导致血胆红素水平增高。
新生儿肠蠕动性差和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导致胎粪排出延迟也可增加这一过程。
症状
主要症状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巩膜、黏膜及尿液等颜色发黄,症状较轻。轻者一般局限在面颈部,重者可能波及到全身。新生儿的精神、吃奶、大小便、发育、睡眠等一般状况良好。
黄疸通常起自面部,然后是胸部和腹部,最后表现在四肢,消退时顺序则相反。因此,家长会发现黄疸初期孩子眼球巩膜变黄,而要等黄疸几乎完全消退后才会消失。
足月儿通常在生后2~3天开始逐渐出现巩膜、皮肤等变黄,4~5天达到高峰,大部分在5~7天逐渐消退,一般不超过2周;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到高峰,可能持续4周。
潜在并发症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可以自行消退,没有并发症。但要注意监测黄疸情况和孩子的一般状态,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黄疸消退后再出现,应及时就诊。
就医
需要就医的情况
多数新生儿黄疸在几天之内会自行消失。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尽早就医,寻求专业指导和干预:
黄疸没有自行消退,例如足月儿黄疸持续>2周,早产儿>4周。
病情加重,如几小时、几天内皮肤明显变黄,尤其是四肢和手心脚心均出现黄疸。
黄疸消退后再出现。
出生1个月后出现黄疸。
建议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急诊儿科。
就诊准备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医前需要通过医院的官网、官方App等正规渠道挂号,准备好社保卡(医保卡)等就诊资料,携带之前的就医资料,异地就医的病人还要办理备案手续。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孩子什么时候出现的黄疸?什么时候开始加重?
孩子出生情况比如是足月还是早产,生后有没有缺氧?
孩子胎便(生后早期的墨绿色均匀一致大便)是否排泄以及排尽的时间?
孩子是不是母乳喂养?
孩子吃奶怎样?
孩子大小便如何?
孩子睡眠如何?
孩子来医院前精神状态如何?
家里有几个孩子,大孩子出生时有没有黄疸?
孩子妈妈血型是什么?
出生住院和出院时有没有测黄疸?
你可以咨询医生的问题
孩子的黄疸严不严重?
孩子需要做哪些检查?
孩子需不需要入院治疗?
孩子需不需要照蓝光?
孩子需不需要吃药?
在家怎么观察黄疸?
何时需要再次就医?
黄疸宝宝应该怎样喂养?
黄疸对疫苗接种有没有影响?
诊断
疾病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一般无特殊病史,可通过新生儿出生记录了解出生情况。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是巩膜、皮肤、黏膜及其他组织和体液颜色变黄。轻者一般局限在面颈部,重者可能波及到全身。
新生儿的精神、吃奶、大小便、发育、睡眠等一般状况良好。
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TSB)
TSB是诊断高胆红素血症的金标准。但因有创、费时,不宜作为普查方法。
经皮胆红素水平测定(TcB)
测定结果和血清胆红素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代替血清胆红素作为高胆红素血症的筛查工具。但是,当新生儿接受光疗及受皮肤色素等影响,其结果不能正确反映血清胆红素水平。胆红素水平较高时测得的经皮胆红素值可能低于实际血清胆红素水平。
诊断标准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排除性诊断。诊断依据为:
一般情况良好,包括新生儿的精神状态、睡眠、食欲等。
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 μmol/L(5 mg/dl)或每小时<8.5 μmol/L(0.5 mg/dl)。
血清胆红素最高值尚未超过小时龄胆红素曲线的第95百分位数。血清胆红素的最高界值,由于受出生个体差异、种族、地区、遗传及喂养方式等影响,尚不存在统一标准。目前临床采用日龄或小时龄胆红素值进行评估。
出生后小时龄胆红素曲线的第95百分位数值见下表。
生后(h)95%(mg/dl)95%(μmol/L)
127119.9
247.8133.6
3611.1190.1
4813.2226.1
6015.2260.4
7215.9272.4
8416.7286.1
9617.4298.1
10817.5299.8
12017.7303.2
13217.4298.1
14417.3296.4
鉴别诊断
病理性黄疸
相同点:血清胆红素升高,新生儿出现巩膜、皮肤及黏膜黄染。
不同点:病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或胆红素增高性质的改变,临床表现为:
出现时间更早,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
血清总胆红素值增高更明显,已超过小时龄95%位数的新生儿胆红素值,或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 μmol/L(5 mg/dl)或每小时>0.5 mg/dl,或血清结合胆红素>34 μmol/L(2 mg/dl)。
持续时间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黄疸消退后再出现。
此外,病理性黄疸常伴有其他疾病,比如新生儿溶血症、感染(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先天性疾病(胆道闭锁等)、遗传性疾病。部分药物如水杨酸盐、维生素K3等也可以引起黄疸。
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
相同点:血清胆红素升高,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新生儿出现巩膜、皮肤及黏膜黄染。新生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常可通过增加母乳喂养量和频率而得到缓解。
不同点:新生儿出现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一般存在生后数天内热量和液体摄入不足、排便延迟等。患儿可有明显体重下降及血钠增高。
母乳性黄疸
相同点:血清胆红素升高,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新生儿出现巩膜、皮肤及黏膜黄染。
不同点:母乳性黄疸,新生儿在生后1~3个月内仍有黄疸,停喂母乳24~48小时,黄疸可减轻。但一般不建议停母乳,当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标准时应给予干预。
治疗
对于生理性黄疸,多数无需特殊干预,可通过加强喂养,让孩子多吃多排,可自行消退。
母亲适量多给新生儿哺喂乳汁,孩子排便的次数多,随尿液和粪便排出的胆红素也就越多,相应地,黄疸消退得就越快。
适当晒太阳对黄疸消退也有一定的帮助。为了避免直射光带来的损伤,晒太阳时要用衣物或帽子遮挡住孩子的眼睛和生殖器部位,并充分暴露身体皮肤,但注意不要着凉。照射时间以上午、下午各半小时为宜,应经常变换体位,避免晒伤。
密切观察孩子状态。当家长对新生儿黄疸情况比较担忧,或认为新生儿皮肤太黄时,应及时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黄疸出现时间、黄疸程度、是否有高危因素,给予观察或治疗建议。
预后
治愈情况
可自愈。家长给予新生儿正确的喂养护理,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消退,预后较好。
危害性
一般无危害,但应密切监测,一旦胆红素升高较多或过快,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和神经功能障碍发生。
家长需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状态,当发现精神状态、饮食、大小便发生变化,巩膜或皮肤黏膜黄染加重,黄疸消退延迟或消退后再出现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
日常
日常生活
密切观察孩子状态
观察并记录精神状态、睡眠、奶量、大小便情况。在良好的光线下,观察孩子皮肤黄疸的情况,如果黄疸有反复或者明显加重,需要去医院就诊。
加强喂养,避免糖水
新生儿期间每天哺乳8~12次,增加大小便的次数,促使胆红素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糖水会导致新生儿产生饱腹感而减少进食母乳,故应避免添加糖水。
注意清洁卫生,避免感染
注意新生儿脐部、臀部护理,保持干燥清洁。新生儿及其密切照顾者不到人群密集处,尽量减少接触病原微生物,避免感染。
适当抚触和按摩
家长可以学习抚触按摩,可在婴儿洗澡后或睡前轻柔抚触和按摩,促进胃液的释放,加快婴儿对食物的吸收,并促进肠道蠕动,帮助粪便排出,降低胆红素水平。
晒太阳时注意防护
居家自行晒太阳时注意室内温度,适当保暖,避免着凉。
预防
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现象。我国几乎所有足月新生儿在生后早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暂时性血清胆红素增高。
母亲孕期做好产检和保健,避免感染。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住院期间应注意监测胆红素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及早治疗,并适当延长住院时间。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合并有血型不合溶血或其他溶血,胎龄37周以下的早产儿,头颅血肿或明显瘀斑,单纯母乳喂养且因喂养不当导致体重丢失过多等。
新生儿出生后及早开奶,让孩子多吃母乳,每天哺乳8次以上,增加大小便次数,促进胆红素排出。
新生儿黄疸的峰值在生后5~7天,而绝大多数健康足月儿在此时已出院,因此,应在出院前后对新生儿进行胆红素水平的检测,并在出院后定期接受家庭随访。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