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概述
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胃肠道急症
主要表现为腹胀、呕吐、便血
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早产、肠黏膜缺血缺氧等因素有关
一般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
定义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好发于早产儿的严重胃肠道急症。
发病情况
本病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时间越晚。
足月儿可在生后1周内发病,而早产儿主要在生后2~3周发病,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迟至2个月。
本病的总体发病率为(0.5~5)/1000活产婴儿,其中有90%~95%的病例发生于胎龄<36周的早产儿中。
在出生体重500~1500g的早产婴儿中,本病的发生率为7%,病死率为20%~30%,后遗症发生率约为25%。
病因
致病原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因十分复杂,至今还未完全清楚,目前多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比如感染、早产、缺血缺氧、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失调、摄入配方奶的渗透压高等。
感染
感染多被认为是本病最主要的病因。
致病菌或其毒素可直接损伤黏膜;肠道内细菌的繁殖也可造成肠管过度胀气引起肠黏膜损伤。
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克雷伯杆菌、链球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梭状芽胞杆菌等。
早产
早产儿消化系统解剖结构和功能发育不成熟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内在因素。
肠黏膜缺氧缺血
若新生儿存在围生期窒息、严重心肺疾病、严重呼吸暂停、休克、红细胞增多症、母亲孕期滥用可卡因等情况可导致其肠壁缺氧缺血,从而引起肠黏膜损伤,发生肠道炎症。
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调
早产儿或患病新生儿由于开奶延迟、长时间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等原因,导致肠道内正常菌群失调、肠黏膜损伤,从而引发本病。
其他
新生儿摄入浓度较高的配方奶和某些渗透压较高的药物(比如吲哚美辛、布洛芬等),也与本病发生有关。
症状
主要症状
全身症状
患儿常有拒食、反应差、精神萎靡的症状。
严重者可表现为面色苍白或青灰、休克、黄疸加重、四肢冷、反复呼吸暂停等。
早产患儿一般先出现全身症状。
腹胀
腹胀症状一般最早出现且持续存在。
轻者腹胀表现不明显,严重者症状可迅速加重,腹胀如鼓。
腹泻和血便
腹泻及血便症状一般出现较晚。
患儿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薄、颜色深或带血。
早产患儿可无腹泻和肉眼血便。
呕吐
患儿呕吐物一般先为奶液,逐渐可呕吐咖啡样或黄绿色胆汁样物。
早产患儿常无明显呕吐症状。
并发症
败血症
患儿可因感染进一步发展为败血症。
主要表现为反应差、嗜睡、少吃、少哭等。
腹膜炎
当感染向外蔓延引起腹膜感染会并发腹膜炎。
患儿主要表现为明显腹胀、腹壁发红、触痛等。
肠穿孔
严重炎症会引起肠道破溃,甚至肠穿孔。
患儿主要表现为全腹胀痛,低血压、呼吸暂停等。
就医
就医科室
新生儿科
新生儿若出现腹胀、呕吐和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急诊科
新生儿若出现无法缓解的急性腹胀、触痛、反复呼吸暂停等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医院急诊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可详细记录孩子出现过的症状和特点,比如呕吐物的颜色、粪便颜色和排便次数。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孩子是否有腹胀、呕吐和血便等症状?
孩子呕吐物是否呈咖啡样或黄绿色?
孩子是否有拒食、精神萎靡的症状?
孩子是否有面色苍白或青灰、黄疸加重、四肢冷的情况?
病史清单
孩子是否应用过吲哚美辛、布洛芬、抗生素等药物?
孩子是否有过感染史?
孩子是否是早产儿?
孩子是否有围生期窒息、严重心肺疾病、严重呼吸暂停、休克、红细胞增多症等病史?
孩子是否有在吃配方奶?配方奶是不是冲调得浓度比较高?
母亲孕期是否有滥用可卡因的情况?
检查清单
最近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培养。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平片、腹部超声。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患儿有过感染史。
患儿为早产儿。
患儿有吲哚美辛、布洛芬、抗生素等用药史。
患儿有围生期窒息、严重心肺疾病、严重呼吸暂停、休克、红细胞增多症等病史。
患儿饮用的配方奶浓度较高。
母亲孕期有滥用可卡因的情况。
临床表现
患儿出现精神萎靡、腹胀、呕吐和血便等症状。
患儿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早产患儿胃内可抽出含咖啡或胆汁样胃内容物。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了解血细胞、血小板变化情况。
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或降低,核左移,可见血小板减少。
血培养
有助于判断是否出现感染。
血细菌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明确诊断和用药。
大便常规
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
粪便检查外观色深,隐血阳性,镜检下有数量不等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提示消化系统出现病变。
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本病诊断有重要意义,肠壁积气和门静脉充气征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其他常见表现为肠壁间隔增宽、部分肠袢固定、腹水和气腹等。
腹部超声与腹部X线平片相比,超声诊断门静脉积气、肠壁积气的敏感性更高。
分期
分期 | 全身症状 | 胃肠道症状 | 影像学检查 |
---|---|---|---|
ⅠA(疑诊期) | 体温不稳定、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 胃潴留、轻度腹胀、便潜血阳性 | 正常或轻度肠管扩张 |
ⅠB(疑诊期) | 同ⅠA | 肉眼血便 | 同ⅠA |
ⅡA(确诊期,轻度) | 同ⅠA | 同ⅠA和ⅠB,肠鸣音消失、腹部触痛 | 肠管扩张、梗阻、肠壁积气征 |
ⅡB(确诊期,中度) | 同ⅡA,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轻度血小板减少 | 同ⅡA,肠鸣音消失,腹部触痛明显,伴或不伴腹壁蜂窝织炎或右下腹部包块 | 同ⅡA,门静脉积气,伴或不伴腹水 |
ⅢA(进展期,重度,肠壁完整) | 同ⅡB,低血压、心动过缓、严重呼吸暂停、混合性酸中毒、中性粒细胞减少、无尿等 | 同ⅡB,弥漫性腹膜炎、腹膨隆和触痛明显、腹壁红肿 | 同ⅡB,腹水 |
ⅢB(进展期,重度,肠穿孔) | 同ⅢA,病情突然恶化 | 同ⅢA,腹胀突然加重 | 同ⅡB,气腹 |
鉴别诊断
肠扭转
相似点:均可出现呕吐、肠鸣音减弱。
不同点:肠扭转的患儿血常规多正常,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没有肠壁积气和门静脉充气征。
先天性巨结肠
相似点:均可出现腹胀、呕吐症状。
治疗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原则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禁食
一旦怀疑是本病,患儿应立即禁食,使胃肠道休息,预防进一步损伤。
Ⅰ期患儿一般需禁食72小时,Ⅱ期禁食7~10天,Ⅲ期禁食14天或更长。
待病情好转,大便潜血阴性,X片正常后可逐渐恢复经口喂养。
胃肠减压
置经口胃管,引流胃肠潴留液,缓解腹胀。
支持疗法
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供肠外营养支持。
每日供给液体,根据胃肠道丢失再作增减。
有凝血机制障碍时可输新鲜冰冻血浆,严重血小板减少可输注血小板;出现休克时给予抗休克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菌药物
通常在确定致病菌之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若明确病原菌后则应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抗生素疗程视病情轻重而定,一般需7~10天,重症14天或更长。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
切除坏死或穿孔部分的肠道。
适应证
肠穿孔是手术治疗的绝对指征。
经积极保守治疗,病情仍持续恶化,出现酸中毒、低血压、腹壁红斑时也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腹腔引流、剖腹探查术、坏死或穿孔部分肠切除肠吻合术及肠造瘘术等。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Ⅰ期和Ⅱ期的患儿远期预后良好。
经手术治疗的患儿,约有25%留有远期后遗症,如短肠综合征、肠狭窄。
危害性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易引起短肠综合征、肠狭窄等后遗症,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保持家中清洁,勤换被褥。
患儿的食具、水杯、水瓶要及时消毒,护理患儿前后均应清洗双手。
如果患儿排便次数较多,一定要及时更换尿不湿,同时用清水将臀部清洗干净。
患儿呕吐时应将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
饮食管理
若患儿病情较重,应听从医生指导采取相应的饮食模式,必要时需给患儿禁食禁水。
如患儿恢复正常喂养,鼓励选择母乳喂养。
病情监测
居家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患儿大便次数增多、便血、腹胀等症状,或患儿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等情况时,应及时就诊。
家长可记录患儿的症状日记,在复诊检查时可作为医生的参考资料。
预防
本病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因此无有效预防措施,但通过以下措施可帮助降低患病概率。
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可选择奶粉喂养,但要按照说明合理冲调奶粉,避免冲泡浓度过高。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母体及胎儿的异常,尽量避免发生早产、围生期窒息等情况。
孕期及新生儿用药应严格遵医嘱,切勿滥用可卡因、抗生素、吲哚美辛、布洛芬等药物。
家庭成员接触新生儿时,要注意手卫生,规范洗手,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流通。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