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螺旋体培养
概述
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在生物学位置上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螺旋体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常见于水、土壤及腐败的有机物上,亦有的存在人体口腔或动物体内。螺旋体培养是指采集患者的血清、尿液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从而判断患者是否感染螺旋体。螺旋体的种类很多,对人致病的主要有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和回归热螺旋体。其中,钩端螺旋体是惟一比较容易人工培养的螺旋体。
培养要求
钩端螺旋体虽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但营养要求复杂,其培养基中常需加入10%新鲜、灭活的兔血清或牛血清。分离培养钩端螺旋体最常用的培养基是兔血清的柯索夫培养基,该类培养基含有能促进钩端螺旋体生长的长链脂肪酸、B族维生素、无机盐等。
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依病程而定。
培养方法
1.标本接种:血液标本接种前无须特殊处理,尿液标本离心后取沉渣接种。
2.培养:每份标本接种2支或3支柯索夫液体培养基试管,每管接种全血0.1ml,或中段尿液沉渣0.3~0.5ml,放置在28℃培养箱内培养。
3.从培养的第3天起每天观察培养基的情况,一般7到10天可取培养物做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并寻找钩端螺旋体。
培养结果
钩端螺旋体生长良好者,液体培养基一般呈现为半透明、云雾状浑浊,液面下1cm左右最明显。培养7到10天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确定有无钩端螺旋体。若培养1个月仍无钩端螺旋体生长则为阴性。
临床意义
钩端螺旋体的分离培养对研究钩端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诊断钩端螺旋体病、研制钩端螺旋体疫苗及进行钩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培养要求
标本采集
培养方法
培养结果
临床意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