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概述
概述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临床症状
腹痛、水泻、血性腹泻等。
危害
大部分患儿表现为血便和/或轻度水泻,少数严重者可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可危及生命。
并发症
检查
粪便培养、免疫学检测等。
诊断
根据患儿出现严重痉挛性腹痛、大量水泻、血性腹泻等临床表现,有进食被污染的母乳或奶粉史,结合粪便培养找到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作出诊断。
治疗原则
寻找病因、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并发症。
治愈性
大部分患儿症状持续约1周,可自行痊愈,无任何后遗症;治疗可减轻症状,促进自愈。
饮食建议
注意患儿饮食卫生,保证患儿饮用的母乳、奶粉、水清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科学喂养。
病因
病因
可能因为食入被大肠杆菌污染的母乳、奶粉或水所致。还可能因大人卫生习惯不良传染给患儿。
流行病学
夏秋季高发。
传播途径
饮食传播、粪口传播。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潜伏期为1~14天,常为4~8天。初期表现为严重痉挛性腹痛及大量水泻,患儿常因腹痛哭闹不止。几天后可发展为大量血性腹泻,不发热或低热。如无并发症,大部分患儿1周左右便可自行痊愈。
其他症状
诊断依据
患儿出现严重痉挛性腹痛、大量水泻、血性粪便(血水便或脓血便)等临床表现。患儿有进食被大肠杆菌污染的母乳或奶粉史。粪便培养找到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作出诊断。
治疗
治疗方针
病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其他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静脉滴注补充等渗盐水,纠正脱水,保持电解质平衡;禁止用止泻剂和抵制肠道运动的药物。治疗并发症急性肾衰竭者应保证足够热量,严格限制入量;重症者最终需要血液透析;血红蛋白50g/L以下者应静脉滴注新鲜红细胞,维持血红蛋白在70~80g/L。
预后情况
大部分患儿症状持续1周左右,可自行痊愈,无任何后遗症;少部分患儿可发生溶血性尿毒症,3%~5%的患儿可死亡,预后差。
护理
日常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体征,如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应及时补水,纠正电解质紊乱。注意保持患儿个人卫生。
饮食调理
注意患儿饮食卫生,保证患儿饮用的母乳、奶粉、水清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科学喂养。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