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感染后状态
概述
链球菌感染后状态(post streptococcal infection state)又称链球菌感染后综合征,是一种链球菌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以体温反复波动于38℃左右,持续1~2个月的长期低热为主要表现。多见于6月~3岁的小儿。冬春季发病较多。
病因
链球菌属化脓性球菌,既可以引起化脓性炎症,如急性扁桃体炎、脓皮病、肺炎等;也可以引起超敏反应的出现,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急性感染之后。链球菌感染后抗原抗体的形成作为内源性致热原刺激下丘脑前部,合成及释放前列腺素E,可引起发热。
症状
见于某些患者在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后,持续出现长期低热、关节酸痛、心率增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颈部淋巴结肿大,咽拭子培养可有β-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检查
诊断
主要依据链球菌感染的流行状况与患者接触史及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有的只需根据临床表现即可确诊。恢复期抗体效价4倍升高往往可以确定诊断。
治疗
预后
链球菌感染后状态可继续发展至风湿热,或发展至急性肾小球肾炎。如果治疗及时,可在不发生风湿热各项主症的条件下达到治愈。链球菌感染后状态虽然没有典型风湿热的表现,但若复发引起心脏损害的危险性更大。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