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概述
概述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指由于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活瓣功能先天性发育不全,排尿时膀胱内部尿液反流入输尿管和肾盂,无下尿路梗阻和神经源性膀胱等病变。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儿科、泌尿外科
临床症状
轻症者无症状,重症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
危害
并发症
感染、肾功能不全等。
检查
尿常规、肾功能检查、B超、X线片、放射性核素检查等。
诊断
根据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症状,结合排尿性膀胱尿路造影等检查可诊断。
治疗原则
轻症者给予抗感染治疗,重症者给予手术治疗。
治愈性
轻、中度患者预后较好,重症者预后不良。
饮食建议
婴幼儿宜母乳喂养,较大患儿给予清淡、易消化、富营养饮食。
病因
病因
膀胱三角区肌发育不良,膀胱黏膜下输尿管过短导致。
流行病学
多发于1岁以上婴儿,男性多见于婴幼儿期,女性多见于学龄期。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与返流程度和并发感染有关。反复发生急性尿路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寒战、高热、嗜睡、拒奶、呕吐等。
诊断依据
治疗
治疗方针
通过抗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控制感染,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随生长发育多数可自然消失,因此可较长时间地应用抗生素控制和预防尿路感染,防止炎症损害肾脏。婴儿可用阿莫西林,儿童可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呋喃妥因。服药时间可一直持续到反流性消失为止。
手术治疗
抗反流的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有多种术式,分为经膀胱内、经膀胱外和膀胱内外联合操作三大类。新生儿期发现严重反流,应先做膀胱造口术。
预后情况
轻、中度患者一般预后较好,重度患者及伴感染患者可能导致肾损害及肾瘢痕形成,预后较差。
护理
日常护理
1.注意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感染。2.适量运动,增强体质。3.做好心理护理,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4.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饮食调理
较小患儿,母乳喂养;其他患儿恢复期给予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宜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易消化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