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房颤动
概述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室上性心律失常最严重的类型。系心房各部分心肌纤维毫不协调地、无规则地乱颤,其发生机制认为是心房内同时存在多条折返环活动所致,又因心房扩大,心房不应期缩短及不均一性的传导,和不应期等特点,致上述折返运动持久不止。小儿心房扑动较心房颤动多见,扑动和颤动在儿童少见,但因其常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死亡,故为儿科急症,需紧急处理。
病因
症状
主要症状为心悸、气急和胸闷,体检可发现心律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也时有变异,原有心脏杂音也可减弱或消失,心室率每分钟100~150次。由于心律不规则,每次心室收缩心搏量均有显著差别,其中部分心搏血量甚少,以致桡动脉无法触到,故脉搏强弱不一,且脉搏次数较心率少,有脉搏短绌现象,心率愈快,脉搏短绌愈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一般预示病情较重,特别心室率快时易导致心力衰竭。房颤易合并心耳及心房附壁血栓。
检查
1.实验检查
2.心电图
3.X线检查
4.超声心动图
如有心脏先天畸形,或二尖瓣风心性病变等,可以发现。
诊断
除临床表现外,诊断主要依赖心电图。
鉴别诊断
与窦速、阵发性房速、房颤及室速等进行鉴别。
并发症
治疗
心室率快或伴有心力衰竭者均应用洋地黄治疗。洋地黄治疗的目的为减慢心室率并控制心力衰竭,少数可恢复窦性心律。必须纠正心律时,可在继续使用洋地黄维持量的情况下,加用奎尼丁纠正心律,纠正心律后,奎尼丁维持量至少要用6个月。应用普罗帕酮,氟卡尼,胺碘酮也可转复为窦性心律。如上述方法无效,可采用同步直流电击转复治疗,电击复律效果较好,但仍需用奎尼丁维持量以防复发。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