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手臂粗
概述
手臂粗是以手臂形态增粗、围度增大为主要表现,可单侧或双侧同时出现
可能与肥胖症、血栓性静脉炎等疾病因素,或运动、药物等非疾病因素有关
若手臂粗持续或伴关节痛、皮肤结节、局部包块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需明确病因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定义
手臂粗是指手臂的形态增粗、围度增大的一种表现,与肌肉、局部脂肪、骨质等改变有关,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手臂。
手臂粗是许多不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也可能与运动、药物、饮食等非疾病因素有关。
发生机制
手臂的形态和围度一般与局部肌肉细胞的数量、体积,及脂肪组织堆积的程度等有关。大量上肢运动可导致手臂肌肉细胞的体积增大,肥胖症、脂肪瘤、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等导致局部脂肪组织大量堆积,都可能造成手臂粗的情况。
此外,手臂处的血管发生炎症,或存在血液、淋巴的回流障碍,都可能造成手臂局部液体的过多积聚,而出现手臂粗的表现。
表现
手臂粗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手臂的形态增粗或围度增大,由于导致手臂粗的原因较多,其伴随症状差异较大。
症状特征
手臂粗的主要特征是手臂形态的增粗、围度的增大,常出现于单侧或双侧手臂,可能会出现关节痛、皮肤结节、局部包块等症状。
伴随症状
伴体重超标、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4Kg/m2、关节痛、肌肉酸痛等,多见于肥胖症。
伴皮肤串珠样结节、红肿、疼痛、色素沉着等,多见于血栓性静脉炎
伴呼吸困难、咳嗽、胸痛、面部及颈部肿胀等,多见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伴局部包块、肢体麻木或疼痛等,多见于脂肪瘤骨肉瘤等。
伴肢体水肿、麻木、皮肤粗糙、活动障碍等,多见于上肢淋巴水肿。
原因
导致手臂粗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疾病因素(如肥胖症、血栓性静脉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肿瘤性疾病、上肢淋巴水肿等)所导致,也可能是非疾病因素(如运动、药物、饮食等因素)所致。
通常需结合手臂粗的临床表现,结合多种检查手段,评估其具体原因。以下仅列举可能导致手臂粗的部分因素,不代表一定患有某种疾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就医。
疾病因素
肥胖症
由于机体摄入和消耗能量的失调,多余热量会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如手臂等上肢部位堆积的脂肪组织明显增加,可造成手臂粗的情况。
血栓性静脉炎
由于手术、血液高凝状态、静脉介入治疗等因素可导致机体血液的淤滞、血管损伤,导致静脉炎症的发生及血栓的形成,主要包括浅静脉和深静脉的血栓形成
当血栓性静脉炎发生后,造成局部的血液回流障碍,累及上肢时即可出现手臂粗的症状。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上腔静脉是头、颈部、手臂和胸部的血液回流到右心房的最大静脉,当肿瘤压迫、侵犯上腔静脉或纵膈炎症等,可造成上腔静脉的阻塞或狭窄,导致上腔静脉及其所属血管的回流障碍;由于静脉压力升高,导致手臂等处水肿而增粗。
肿瘤性疾病
引起手臂粗的肿瘤性疾病包括脂肪瘤骨肉瘤等。
由于上肢局部脂肪细胞的大量增生、上肢骨组织的恶性增殖等,可造成手臂处软组织肿胀、神经受压,出现手臂粗、肢体麻木等症状。
上肢淋巴水肿
先天性疾病(如淋巴管扩张)或继发因素(如丝虫病)等都可造成淋巴管损伤,使上肢的淋巴液回流受阻。
由于淋巴液长时间淤积在组织间隙中,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造成脂肪增生、间质纤维化,导致淤积区域的肢体组织出现肿胀等,如手臂粗等。
非疾病因素
运动因素
如长期进行高强度的上肢运动(如举重),可使上肢的肌肉细胞增粗、肥大,明显增加手臂的围度,造成手臂粗的情况。
药物因素
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抗抑郁药(如帕罗西丁)等药物,可造成机体的脂代谢异常、体重增加等,引起上肢大量的脂肪堆积,造成手臂粗的症状。
饮食因素
当饮食习惯不佳,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食物,而机体的消耗量小于摄入量时,也可能造成局部脂肪的大量堆积,出现手臂粗。
就医
出现手臂粗的症状后,建议就医进行诊疗。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就医:
伴有体重超标、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4Kg/m2、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者。
伴有皮肤串珠样结节、红肿、疼痛、色素沉着等症状者。
伴有咳嗽、胸痛、面部及颈部肿胀等症状者。
伴有局部包块、肢体麻木或疼痛等症状者。
伴有肢体水肿、麻木、皮肤粗糙、活动障碍等症状者。
以下情况必要时可直接寻求急诊帮助。
伴有呼吸困难、喘憋时。
伴有关节剧烈疼痛、活动困难时。
就诊科室
出现手臂粗的相关症状后,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内分泌科、血管外科、全科医学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就诊于相应科室:
如伴有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可能需要就诊于风湿免疫科。
如伴有皮肤串珠样结节、红肿、疼痛、色素沉着等症状时,可能需要就诊于皮肤科。
如伴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时,可能需要就诊于呼吸内科。
如伴有局部包块、肢体麻木或疼痛等症状时,可能需要就诊于肿瘤内科。
小儿患者建议就诊于儿科。
由于导致手臂粗的原因较多,可涉及多个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出现手臂粗的症状前有无诱因(如进行举重等上肢运动、服用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习惯性高脂饮食等)?
手臂粗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持续多长时间?
是否有其他症状(如体重超标、关节痛、皮肤串珠样结节、色素沉着、咳嗽、呼吸困难、面部及颈部肿胀、局部包块、活动障碍等)?
有无明确加重或减轻的因素?
病史清单
近期生活习惯(如运动、饮食量及种类等)与往常比是否有明显变化?
是否近期在服药?是什么药物?药物如何服用?效果如何?
既往有无肥胖症、血栓性静脉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肿瘤性疾病、上肢淋巴水肿等疾病史?
家族成员中是否有上述疾病的患者?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要进行辅助检查,以及如有必要应补充哪些检查。
体格检查
主要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血压、脉搏、体重、神志)。
视诊:医生一般会观察有无皮疹,颈静脉充盈和搏动情况,四肢有无水肿,关节有无肿胀等。
触诊:医生会用手触诊脉率是否过快或过慢,触诊双上肢有无肿胀、疼痛,有无皮下包块、有无关节压痛,双侧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等。
叩诊:于心前区叩诊判断有无心包积液等。
听诊:用听诊器听诊判断心音有无异常,双肺呼吸音有无异常,有无腹主动脉杂音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血液系统异常等,如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常提示存在感染性疾病:如出现白细胞、红细胞等数量减少或异常增多,提示可能存在继发于骨肉瘤等疾病的血液系统异常。
尿常规:可明确是否有肾脏系统受累,如出现尿蛋白阳性等,提示可能存在因肾脏功能障碍导致肢体水肿。
肝肾功能:可明确是否有肝肾功能异常,如血肌酐升高常提示肾功能受损,若转氨酶升高提示存在肝脏功能异常,均有助于诊断手臂粗的具体原因及鉴别诊断。
碱性磷酸酶:可帮助明确患者是否存在骨肉瘤等骨质异常,如碱性磷酸酶异常升高,提示可能有骨肉瘤等成骨性肿瘤。
血糖、血脂:可用于明确患者机体的代谢情况,如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等明显升高,提示可能存在代谢综合征等。
凝血功能:可明确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D-二聚体等结果有无异常,有助于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等。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用于明确血管内血栓的情况,及脂肪瘤等瘤体的大小、有无粘连等。如超声显示局部血流信号消失或部分缺失,提示存在血栓性静脉炎的可能;如显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的皮下脂肪肿块,通常为脂肪瘤。
X线:可用于明确是否有骨质改变,如显示溶骨、新骨生成等现象,可能存在骨肉瘤等情况。
CT检查:可用于评估体内脂肪分布、骨髓内及软组织肿块等情况,如皮下或内脏脂肪明显增加,提示可能有肥胖症;如出现骨髓腔内肿块、跳跃灶等,提示可能存在骨肉瘤等。
MRI检查:可用于判断体内深部肿块的性质等。如皮下、腹腔等脂肪量明显增加,常提示可能存在肥胖症的情况。
血管造影:可用于明确上腔静脉及侧支循环的情况,如结果显示上腔静脉梗阻或狭窄,提示可能存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病理检查
根据手臂粗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可通过穿刺或手术切除等方式对局部包块进行病理检查,用于明确是否为脂肪瘤、骨肉瘤等肿瘤性疾病所致的手臂粗。
缓解与治疗
出现手臂粗的症状如与运动、药物、饮食等非疾病因素有关,去除上述因素有助于缓解症状。
如手臂粗的情况持续存在,并伴有其他表现,如呼吸困难、关节痛、皮肤串珠样结节、肢体麻木、面部及颈部肿胀等,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注意个人及居住环境的清洁,多通风、勤洗手,预防感染。
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方式,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运动强度过大。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休息,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
饮食方面
注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饮食宜清淡,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肉类、牛奶,多食用新鲜的蔬果补充维生素。
避免大量食用高热量、高脂等食物(如油炸食品),减少辛辣刺激、高油高盐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甜点等)的摄入等。
心理护理
适当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或压抑等情绪。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经医生诊断后,可采取对症的药物及物理治疗。下列治疗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洛索洛芬钠等,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发挥止痛、抗炎等作用,可用于减轻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疼痛症状。
物理治疗:如热敷、针灸、按摩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改善淋巴液循环等,帮助改善手臂粗等症状,常用于血栓性静脉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
针对引起手臂粗发生的不同基础疾病,治疗方面会有较大的差异,以下列常见疾病为例。
肥胖症
肥胖症患者在合理调节摄入热量的同时,可通过肠道脂肪酶抑制剂(如奥利司他)、兼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物(如利拉鲁肽)等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进行减重手术(如吸脂术、胃转流术)等方式治疗。
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主要采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降纤酶),及手术或介入方式(如静脉血栓摘取术、导管直接溶栓术、静脉腔内成形术等)进行对因治疗。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对出现脑水肿、呼吸困难等急性症状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需进行紧急处理,如紧急介入治疗、气管插管等。对伴有血栓形成的患者,也可采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治疗。
对因肿瘤或放疗等导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患者,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通过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减轻症状。
由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常由恶性肿瘤导致,患者还需根据肿瘤情况遵医嘱进行放疗、化疗(如伊立替康、卡铂)等。
脂肪瘤
脂肪瘤是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一般对人体无明显影响,如无症状一般不需处理。如患者的瘤体较大、造成神经或血管压迫时,可采用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