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抽筋
概述
手臂肌肉出现短暂而强烈的痉挛,常伴疼痛
可由过度劳累、寒冷刺激所致,也可能与缺钙、颈椎病、癫痫等疾病有关
症状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造成严重身体不适者应及时就医
根据病因和病情特征,选择对症和病因治疗
定义
手臂抽筋是指手臂肌肉出现短暂而强烈的痉挛,通常伴有剧烈的疼痛。抽筋可能持续几秒钟或数分钟,但有时也可能持续更长的时间。
手臂抽筋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症状,特别是在进行剧烈活动后,例如运动员和工人可能会更容易出现此类症状。
发生机制
手臂抽筋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肌肉疲劳:肌肉长时间持续收缩,造成乳酸等代谢废物在肌肉内堆积,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和刺激肌肉抽搐。
电解质失衡:低钙和低镁等电解质异常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手臂肌肉抽筋,而缺水也是引发电解质失衡的常见原因。
神经功能障碍:在颈椎病、高热、感染、脑部疾病等因素作用下,导致支配手臂肌肉的神经功能障碍可能导致上肢肌肉抽筋。
寒冷刺激:在上肢血管或肌肉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生强烈收缩或痉挛时,可导致手臂抽筋。
上肢血管狭窄:当上肢血管狭窄造成上肢供血不足时,肌肉因发生缺血而出现手臂抽筋的现象。
表现
不同原因引起的手臂抽筋,在发作时间、持续时间、抽筋部位、严重程度、年龄等特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症状特征
发作时间
活动后发病
运动后抽筋,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在休息后常逐渐缓解。
常见于肌肉疲劳、电解质失衡。
夜间睡觉时发病
夜间睡觉时抽筋,持续时间较长,且呈无明显自觉诱因下频繁发病。
常见于电解质失衡、神经功能障碍等。
疾病发作所诱发
在手臂外伤、颅脑疾病、颈肩病变及神经肌肉功能发生障碍所引发的手臂抽筋,多伴随其他症状,如手臂活动受限、发热、呼吸暂停、瞳孔散大、尿便失禁、颈肩疼痛等表现。
持续时间
短暂抽筋
在突然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频繁进行高强度锻炼时,可能造成上肢肌肉处于劳损状态,从而发生手臂抽筋,可在充分休息和适度按摩和理疗后症状逐渐缓解。
持续性抽筋
在疾病因素作用下,导致手臂肌肉持续强直-阵挛性抽搐,或局限阵挛性抽搐连续发作,发作期间有意识障碍,发作间隙越来越短,体温升高。
常见于电解质失衡、神经功能障碍等。
抽筋部位
上臂抽筋
指肱二头肌抽筋,主要由上臂血管收缩和肌肉阵挛所致,主要表现为上臂抽筋、麻木和疼痛。
常见于颈椎病、肩周炎等。
前臂抽筋
指肱二头肌抽筋,主要由前臂血管收缩和肌肉阵挛所致,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抽筋和麻木,通常不出现明显疼痛感。
常见于低钙血症、营养不良、颈椎病等。
其他部位抽筋
除了手臂抽筋外,还伴有其他部位抽筋,多见于高热惊厥、狂犬病、破伤风、癫痫等。
严重程度
轻度抽筋
在营养手臂肌肉的血管发生狭窄或支配其运动的神经在受到压迫时,可出现长期、反复较轻的抽筋现象,可随基础疾病的急性发作出现,一般不引起上肢活动异常和姿态畸形。
常见于肩周炎、颈椎病、上肢血管狭窄等。
严重抽筋
在疾病因素作用下,手臂肌肉的剧烈收缩,可出现肌肉震颤和强迫姿势,发病后又出现肌肉松弛、无力。
常见于高热惊厥、狂犬病、破伤风、癫痫等。
年龄
儿童
常由先天性发育异常、营养不均衡和维生素缺乏等原因有关,多在幼年发病。
常见于生长发育不完全、脑瘫、营养不良、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等。
青少年
主因青少年在运动中发生的损伤和生长发育时相对营养不足所致。
常见于运动过度、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等。
中青年
多在工作和运动中持续保持屈颈姿势,造成支配手臂肌肉的神经和血管受压后发生。
常见于肩周炎、颈椎病等患者。
老年人
老年患者可因体内微量元素流失过多、患有脑部疾病或神经肌肉功能退化而发生手臂肌肉张力增高,出现抽筋症状,常发病频繁,且较为轻微。
常见于电解质失衡、脑血管疾病等。
伴随症状
手臂抽筋常伴有手臂局部疼痛、手臂无力、手臂活动功能受限、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喉鸣等。
手臂疼痛
是强烈手臂抽筋的主要伴随症状,可为肌肉阵挛损伤所致,也可与炎性物质刺激有关。
常见的疾病有上肢血管狭窄、肌肉过劳损伤。
手臂无力
在手臂强烈抽搐后,造成肌肉兴奋性降低,产生无力表现。
常见的疾病有癫痫、破伤风、狂犬病等。
手臂活动功能受限
手臂肌肉在强烈收缩后,可造成肌肉呈持续紧张状态,导致手臂呈现扭曲姿势。
常见的疾病有破伤风、狂犬病、癫痫等。
其他伴随症状
意识障碍:脑外伤、脑血管病、破伤风等。
呼吸困难:脑出血、破伤风、狂犬病等。
喉鸣:低钙血症、脑梗死后遗症等。
原因
引起手臂抽筋的原因很多,最常见于手臂及邻近肌肉、神经和血管疾病,如:手臂外伤、肌萎缩症、上肢血管狭窄、肩周炎、颈椎病、脊髓疾病等。
寒冷刺激、缺水、肌肉疲劳以及应用某些药物也可导致手臂抽筋症状的发生。
医生在充分了解症状发生的特点后,结合专科检查和特殊检查,一般可以明确导致症状产生的原发疾病类型和病情程度。
可将导致手臂抽筋的因素分为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
以下仅列出可能导致手臂抽筋的部分疾病,不代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向医生求助。
常见疾病
低钙血症
当血清蛋白浓度正常时,血钙低于2.25mmol/L,或血清Ca2+低于1mmol/L,称为低钙血症。发病与维生素D代谢障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低镁血症、急性胰腺炎、低白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妊娠、大量输血等原因有关。
颈椎病
颈椎的椎间盘突出造成对支配上肢的神经产生压迫后,可引起神经兴奋而出现手臂抽筋现象,可伴有手臂麻木、疼痛感。
疾病加重后可从间断而短暂的发病,转为持续和反复感到不适,还可发生颈背部僵硬、头晕和头痛症状。
癫痫
癫痫发作是指一次发作的全过程,而癫痫或癫痫综合征则是一组疾病或综合征的总称。原发性阅读性癫痫由阅读诱发,无自发性发作,临床表现为阅读时出现下颌阵挛,常伴有手臂的痉挛,如继续阅读则会出现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呈现严重的手臂抽筋现象。
持续癫痫状态还可出现口吐白沫、眼球上翻、肢体僵硬和扭曲等特征。
其他疾病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硬化、脑出血、脑梗死后遗症等。
感染性疾病:高热惊厥、破伤风、狂犬病等。
全身性疾病:维生素缺乏、电解质紊乱、肾病综合征等。
非疾病因素
一般因素
手臂受到寒冷刺激后可发生肌肉剧烈收缩和血管持续痉挛,出现手臂抽筋。
手臂用力过程中因过度紧张,产生乳酸,可引发抽筋表现。
摄入水分不足,导致电解质失衡,造成手臂神经肌肉收缩功能紊乱,出现手臂抽筋现象。
精神心理因素
在精神紧张、恐慌、情绪激动等激烈心理因素作用下,可表现出手臂抽搐症状。
化学物质和药物
在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和应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抗生素等,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从而发生包括手臂在内的肌肉抽筋症状。
就医
手臂抽筋如只是偶然和轻微发作,可在避免诱发因素持续作用后,通过适量增加饮水、局部热敷或按摩、补充营养、纠正不良习惯及保障休息而缓解,如不再反复出现,且未对机体造成后遗损害,多无需特殊处置。
如果手臂抽筋症状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造成严重身体不适而影响生活,以及怀疑与感染性病有关时,需要积极就医。
医生会针对病史、专科检查和病情相关检查及检验,以明确病因和病情程度,结合患者全身情况和就医条件,根据疾病类型选择对因及对症治疗。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通常建议就医:
手臂抽筋症状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频繁发生等。
影响到正常生活。
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出现症状,宜积极就医。
以下情况必要时可直接寻求急诊帮助:
出现危及生命的病症时,如意识丧失等,需急诊就医。
就诊科室
出现手臂抽筋后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骨科。
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就诊于相应科室:
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喉鸣等症状者,可能需要就诊于急诊科。
有外伤史或被兽咬后发病者,可能需要就诊于急诊科。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处于流行区域,出现高热、手臂抽筋,怀疑与传染病有关时,需就诊于感染科。
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时,可能需要就诊于内分泌科。
有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疾病时,可能需要就诊于营养科。
有脑外伤、脑出血、脑梗死后遗症等疾病者,可能需要就诊于神经内科。
小儿患者就诊于儿科。
由于导致手臂抽筋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多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手臂抽筋什么时候出现的,持续多久了?
手臂抽筋发生的位置,是上臂还是前臂?
手臂抽筋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加重或者缓解?
手臂抽筋是突然出现的,还是慢慢发生的?
除手臂抽筋外,有没有其他症状,如手臂疼痛、肢体活动功能受限、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喉鸣等?
手臂抽筋一次发作的时间是多久,发作间歇持续多久?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有着凉、感冒、劳累及熬夜?
发病前有剧烈运动或被动物咬伤?
是否在发病前或长期处于寒冷环境?
是否患有肩周炎、颈椎病、脊髓疾病?
是否有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缺水,以及患有内分泌失调和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是否在发病前患有过造成高热的急性传染病?
是否患有脑出血、脑梗死后遗症、多发性硬化等疾病?
是否有癫痫?
是否发病前有精神紧张、恐慌和情绪激动过程?
是否接触过可能造成电解质失衡的化学物质或药物?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询问病史后,首先将选择体格检查,并判断是否需要后续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CT及磁共振检查、肌电图等,结合患者的症状特征和病情程度做进一步评估。
身体检查
医生会对就诊者的一般情况(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精神状态等)先进行检查判断。
专科检查:包括意识状态、瞳孔、眼底、手臂肌肉力量和手臂活动程度、脑膜刺激征、神经系统定位征等检查。
常规检查
CT及磁共振检查:可对支配手臂肌肉运动的神经走形区域进行观测,明确有无明显造成手臂抽搐的压迫和结构异常。如颈椎病患者可能发现椎间盘突出造成神经受压迹象。
肌电图:可反应手臂神经完整性和电生理功能是否正常,以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和条件,对疾病程度的评价、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治疗效果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缓解与治疗
如果手臂抽筋持续不缓解、频繁发生或逐渐加重,造成严重身体不适而影响生活,以及怀疑与感染性疾病有关时,需要积极就医。
未看医生时,不建议自行盲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诊断明确前避免外用擦剂和贴剂或可对抽搐症状起到缓解作用的药物,易掩盖病情,延误诊治。
在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后,医生会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程度,在明确诊断和病因的基础上,选择对因及对症治疗。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避免长期静坐或站立,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或一个动作。
在电脑和操作手机时,需要尽量控制持续时间,降低由此造成的颈肩肌肉僵直。
饮食方面
适当积极补充水分,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
可食用富含营养成分、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特别是新鲜水果、蔬菜、瘦肉等,以补充足够的钙、镁等电解质。
增加富含维生素B和D的食物,如鱼类、蛋类和奶制品等。
心理护理
学会放松身体和心情,避免压力过大。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担心或焦虑。
在面对应激和突发事件时,应保持乐观心态和平静的情绪,避免过于激动。
运动/可自行进行的操作
手臂抽搐时,需停止活动并伸展肌肉,按摩、拉伸或微微弯曲手臂等操作,有助于缓解症状。
保持手臂及身体的温度适宜,避免寒冷刺激,如使用热毛巾热敷患处。
应用非处方药
可在家庭中备一些抗炎镇痛药、镁剂等,可以缓解轻度手臂抽筋的症状。
遵医嘱使用药物一段时间后症状仍未缓解,甚至加重时,不宜延续先前治疗,以免延误疾病诊疗方案的调整,从而延缓疾病康复的进程。
针对小儿、老人和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在治疗方案和用药的选择上,通常建议咨询医生。
需特别注意的是,老百姓口中的消炎药,即抗生素,避免自行使用。
专业治疗
可分为两种情况:直接缓解症状的对症治疗,针对原发病的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经医生诊断后,通常可能会指导使用药物治疗以起到改善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肌肉松弛剂:对于由肌肉痉挛引起的手臂抽筋,医生可能会使用肌肉松弛剂,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等,以放松肌肉并减轻症状。
镁剂:对于由镁缺乏引起的手臂抽筋,需要补充镁剂,以恢复正常的电解质平衡。
对原发病的治疗
由于疾病产生原因存在个体差异,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会有一些差异,以下面疾病为例:
颈椎病:通常可采用推拿、按摩、牵引、磁疗和电疗等物理疗法缓解症状,当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在查明支配手臂肌肉的神经受压部位后,可采用手术治疗解除卡压。
低钙血症:发生手足抽搐、喉痉挛、癫痫发作的患者需要静脉补钙,常用制剂有氯化钙、葡萄糖酸钙。对于慢性低钙血症者,治疗上以钙和维生素D及衍生物为主,常用的制剂有:长效制剂如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或维生素D3(胆骨化醇)。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