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麻木
概述
上肢皮肤的感觉减退、丧失或异常
各种原因导致上肢皮肤感受器、血管及神经通路受损均可引起
突发上肢发麻,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肢体无力、疼痛等表现时,建议及时就诊
避免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因,结合局部理疗、营养神经治疗
定义
上肢麻木是指上肢皮肤的感觉减退、丧失或异常,部分可表现为皮肤感觉过敏。
麻木症状既可以同时出现在双侧上肢,也可以仅出现在单侧上肢的某个节段,如手、前臂,还可以是全身麻木症状在上肢的表现。发生部位不同,发生机制也有所差异。本篇重点阐述双侧上肢同时出现麻木症状的情况。
其他类型的上肢麻木,可详见四肢麻木、手指麻木
发生机制
上肢皮肤有着感知触觉、温度觉、痛觉等多种感受器,在受到相应刺激后分别由不同的神经纤维传向中枢神经系统。
上肢的周围神经主要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其他如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等也支配着较小范围的上肢皮肤感觉。这些神经在上臂段逐渐交织成为臂丛,向颈部脊髓上传。
感觉信号纤维从进入颈部第5-8节段,而且传导痛觉、温度觉的感觉纤维与精细触觉的纤维走行并不一致,二者在脑干逐渐汇合,并向上传递至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中上1/3部分。
以上传导通路的任意部位出现损毁或受激惹,均可出现上肢麻木。
此外,部分系统性疾病如电解质紊乱,使得周围神经内外生物电平衡的破坏,出现皮肤感受器“信号识别异常”,也可以出现肢体的麻木感。
而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癔症的患者,常自觉躯干、肢体麻木、不适,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类型
上肢的感觉神经从末梢到神经干、神经丛、神经后根进入脊髓,不同的纤维存在多次的融合交叉,因此可按照上肢麻木范围进行分类,常见类型如下:
末梢型:表现为双上肢对称型末端麻木,呈手套样分布,远端重于近端,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见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臂丛神经型:表现为多根上肢神经分布区内的上肢麻木,如臂丛神经损伤等。
中枢神经系统型:进入脊髓后的结构受累,包括脊髓、脑干、大脑。单纯的上肢麻木较为少见,多伴有面部、下肢麻木,少部分中央后回的皮层病变可表现为单侧上肢的麻木。
其他:包括癔症、皮肤病变等,麻木范围常不符合上肢神经分布,可不固定,部分患者中伴有明确的诱因,如精神紧张、睡眠等。
表现
症状特征
患者多感觉上肢皮肤感觉减退、丧失,不能凭借触摸物品识别、不能感知冷热等。
常伴有“蚂蚁爬行”“触电样”“发胀感”等异常感觉。
部分患者无法准确地描述上肢感觉异常的性质。
伴随症状
如为皮肤病变,可伴随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皮损。
如为血管受累引起,可伴随局部皮肤发绀、苍白、淤血。
如为周围神经受累引起,可伴随上肢无力、肌肉萎缩、皮肤苍白、变薄、粗糙、汗毛稀疏等。
如为神经根受累引起,可伴随颈部疼痛不适,伴上肢放射性疼痛,常由特定姿势诱发,如低头、向一侧转头。
如为脊髓受累引起,可伴随四肢瘫痪、大小便障碍、剪刀步态。
如为颅内病灶引起,多伴随下肢麻木无力、面部麻木、认知功能下降等。
原因
疾病因素
上肢麻木多由局部皮肤病变、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全身系统性疾病所致。
局部皮肤病变
物理损伤:上肢局部外伤、手术等。
化学刺激:上肢皮肤接触刺激性有机溶剂、过敏性物质,如接触三氯乙烯、辣椒素等。
感染:各类病毒、细菌性皮肤感染,常见如带状疱疹。
局部血管病变
动脉病变:如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上肢供血不足。
静脉回流受阻:包括右心功能衰竭等。
周围神经病变
双侧上肢麻木:需考虑急性、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根周围神经病的变异型;特殊感染包括麻风病、莱姆病、布鲁氏病、梅毒等。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脊髓、脑干、大脑等部位病灶多伴有面部、下肢等其他部位症状。
罕见如局灶感觉型癫痫、临床孤立综合征可表现为单纯的上肢麻木。
全身系统性疾病
多见于糖尿病、电解质紊乱、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等。
其他包括锌缺乏、药物过敏等。
非疾病因素
姿势:长期伏案,可因上肢血液回流不畅、神经受压出现上肢麻木。
精神心理因素:工作强度高,精神压力过大,存在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可出现手部发麻。
就医
就医指征
上肢合并以下症状时通常建议及时就医:
突然出现的上肢麻木、持续存在、逐渐加重、范围逐渐扩大。
合并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皮疹。
合并躯干、下肢、面部麻木。
合并肢体无力、疼痛、痉挛、大小便异常。
合并口角歪斜、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不清、听力下降。
合并发热、头晕、头痛。
就诊科室
出现不能自行缓解的上肢麻木时,建议及时到神经内科、全科就诊。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上肢麻木的起病和持续时间。
上肢麻木的部位、范围,部位是否固定?
是否伴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皮疹?
是否伴随上肢疼痛、无力?
是否伴随下肢、面部麻木、无力?
是否伴随颈背痛、有大小便障碍吗?
有口角歪斜、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听力下降吗?
有头晕、头痛、发热吗?
与情绪紧张有关吗?
病史清单
是否急性起病?
近期服用什么药物?
近期是否进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
近期是否接触过敏性、刺激性物质?
近期是否存在头颈部外伤、手术操作?
以往有什么慢性疾病?
家庭成员、同居者是否有类似表现?
相关检查
身体检查
内科检查:包括体温、心率,血压测量应测量双侧上肢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可能存在一侧锁骨下动脉狭窄。
全身皮肤是否存在皮疹、破溃、红肿、脱屑、皮肤划痕征。
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需重点关注上肢的肌容积、肌力、腱反射、病理征;是否存在双上肢姿势性震颤;上肢感觉异常分布的范围。
常规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等:排查有无感染等全身系统性疾病。
抗核抗体、代谢筛查:排查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
有毒物质的检测:各种有毒物质的特殊检测能确定外源性中毒。
专科检查
皮肤科检查
如存在明确的皮肤病变,应行皮肤镜,必要时行皮肤活检。
神经科检查
磁共振检查:检查部位包括头颅、颈部脊髓、臂丛神经,有助于发现脑、脊髓、臂丛神经的结构异常,如梗死、出血、炎症、肿瘤、断裂等。
上肢周围神经超声:用于判断尺神经、正中神经等是否存在神经结构性病变,锁骨下动脉超声判断是否存在血管狭窄。
神经电生理检查: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上肢肌肉针极肌电图、皮肤交感反射等,用于判断上肢神经的功能状态。
必要时需行腰椎穿刺、神经活检。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去除可能的诱因,避免上肢神经的压迫,如睡眠时可尝试用支具保持手臂伸肘位。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戒烟、戒酒、预防受伤、受冷、受潮。
缓解精神压力,可尝试冥想、瑜伽等方法。
通过按摩、热敷有助于缓解上肢麻木的不适感。
专业治疗
病因治疗
周围神经损伤、受压:应急诊手术解除压迫,恢复神经连续性。
颈椎间盘突出:颈部减少活动,佩戴颈托,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皮肤病变:可应用局部外用药、抗感染治疗等。
对于自身免疫所致神经系统病变:可尝试地塞米松、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治疗,丙种球蛋白治疗等。
对症治疗
营养神经治疗:包括B族维生素、鼠神经生长因子等,可促进损伤神经修复。
其他药物:如伴有明显疼痛,可尝试阿米替利、加巴喷丁等药物。
微波、红外线、经皮神经电刺激等物理因子治疗,感觉训练,可改善神经营养状态,缓解麻木症状,改善感觉减退。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