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疹
概述
一种皮损,可见于单纯皮肤病、全身性疾病等,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表现为斑疹、斑丘疹、丘疹、结节等原发性皮疹,鳞屑、皲裂等继发性皮疹
感染、免疫、过敏等多种疾病因素和药物、环境、心理等非疾病因素引起
皮疹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或伴有其他身体不适,或有求美需求,建议就医
定义
皮疹是一类皮肤损害(皮损),为客观存在的、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或皮肤附属器的改变,可伴有疼痛或瘙痒等自觉症状。
发生机制
皮疹类型很多,不同皮疹的发生机制有不同,部分常见皮疹的病理机制如下。
斑疹
红斑:由于血管(尤其是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血管)扩张所致,动脉和静脉血管均可参与红斑的发生。
出血斑:由毛细血管破裂后红细胞外渗所致。
色素沉着斑:表皮或真皮色素增加所致。
色素减退(或脱失)斑:表皮或真皮色素减少(或消失)所致。
丘疹
风团
风团一般是真皮浅层水肿。
结节
类型
根据持续时间分类
急性皮疹:倾向于突然发生,常在短时间内可消退,如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等。
亚急性皮疹:倾向于逐渐发生,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治疗后可缓解,但可转为慢性,如疥疮、大部分类型的痤疮等。
慢性皮疹:常逐渐出现,持续更长时间,而与治疗无明显相关,如湿疹、银屑病等。
复发性皮疹:可自行消退,但会复发,如荨麻疹、多形红斑等。
根据原因分类
原发性皮疹: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如斑疹、斑片、丘疹、斑丘疹、斑块、风团、结节等。
表现
症状特征
原发性皮疹
多数原发皮疹可用以下形态描述。
斑疹和斑片
斑疹是小、扁平、触摸无法感知的皮疹。一般直径小于10毫米。是只有颜色或细小结构改变的损害,不高出皮肤表面。
红斑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一般不突出皮肤表面,炎症性红斑压之变白如丹毒,非炎症性红斑压之褪色如鲜红斑痣。
色素沉着斑和色素缺失斑均压之不褪色,前者如黄褐斑等,后者如白癜风等。
丘疹和斑丘疹
丘疹是表浅、局限、高出皮肤表面、可触及的损害,直径多小于10毫米。除局部颜色改变外,病灶凸出皮肤表面。见于药物疹、麻疹及湿疹等。
斑块
斑块是高出皮肤表面,可触及的损害,直径10毫米或更大。一般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可见于银屑病等。
风团
风团为稍隆起皮肤表面的苍白色或红色的局限性水肿,为速发性皮肤变态反应所致,可见于荨麻疹等。
结节
水疱和大疱
水疱是含清亮液体、高出皮肤表面的损害,直径小于10毫米的小疱,可见于单纯疱疹、水痘等。大疱是含清亮液体、高出皮肤表面的损害。
大疱是直径为10毫米或更大的水疱,多见于天疱疮及类天疱疮等免疫性疱病患者。
脓疱
脓疱是表皮内或表皮下含黄色液体(脓液)、高出皮肤表面的浅表损害。
脓疱可以原发无菌性,也可以由水疱继发感染而来。原发无菌性如脓疱型银屑病、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与感染相关的如脓疱疮。
囊肿
继发皮损
不同的疾病可以出现多种继发皮损。
出现有出血、坏死,见于皮肤血管炎。
出现皲裂,常发生于手掌、足跟、口角及肛门周围,如角化型手足癣。
出现溃疡,可见于皮肤结节、肿瘤等。
伴随症状
局部症状
瘙痒:皮疹最常见的伴随症状,程度上可轻可重,时间上可为持续性、阵发性或间断性,范围上可为局限性或泛发性。常见于荨麻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神经性皮炎)、湿疹、疥疮等,一些系统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也可伴发瘙痒。
麻木感及感觉异常:常见于神经受损疾病,如麻风病等。
全身症状
可有发热、畏寒、乏力、食欲缺乏及关节疼痛等。症状的轻重与原发病的性质、病变程度及个体差异有关。
原因
疾病因素
引起皮疹的疾病有多种,以下仅为部分举例。
感染性疾病:如感染细菌可引起疖、丹毒、脓疱疮、红癣等;感染病毒可引起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疣等;感染真菌可引起手足癣等。一些传染性疾病如水痘、手足口病、猩红热、麻疹、风疹、麻风病等。还有一些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生殖器疱疹等。
变态反应与过敏性疾病:荨麻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湿疹、药疹等。临床上容易引起药疹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中草药、抗痛风药、抗甲状腺功能药、吩噻嗪类药、异种血清制剂、疫苗和生物制剂等。
色素性皮肤病:如白癜风、黄褐斑等。
皮肤附属器皮肤病:常见疾病有痤疮、脂溢性皮炎等。
遗传性皮肤病:如鱼鳞病、毛周角化症、神经纤维瘤等。
全身性疾病:肺、肾、脑等器官病变、恶性肿瘤及代谢性疾病也可引起皮疹。
非疾病因素
环境、生活和心理因素等多种非疾病因素可诱发或加重皮疹。
环境因素
强烈日晒可诱发或加重光敏性皮疹。环境污染也可导致皮疹发生。
生活及心理因素
饮食不适宜,油腻、高糖饮食等可能使病情加重,如痤疮皮疹;食用过敏性食物,可诱发过敏性皮疹。
不注意皮肤的清洁与卫生,可能容易出现感染性皮疹。
生活不规律、情绪焦虑、精神紧张、睡眠不足、失眠、缺乏锻炼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使皮肤受损。
接触油烟、洗衣服、漂白剂等化学性生活用品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易引起或加重接触性皮炎等。
就医
就医指征
如果出现皮疹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伴有其他身体不适,或者有求美需求,建议去专业医疗机构就医。
就诊科室
出现皮疹一般首诊于皮肤科。
皮疹伴有发热可能需就诊于感染内科。
若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或复杂情况,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皮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最初出现时的形态是怎样的?现在有没有不同?(有条件的话可使用手机记录皮疹变化)
最初发病的部位在哪?现在还有哪些部位有皮疹?
有什么伴随症状?例如瘙痒、刺痛、疼痛?
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病史清单
以前有过这种皮疹吗?使用过什么治疗?效果如何?
家里是否有其他人也有这种皮疹?
有没有接触花粉等致敏物?
发疹前有无特殊接触史,如药物、护理用品、职业性物质等?
发疹前有无外出旅游?
是否对食物、药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有没有急性或慢性内科疾病,如糖尿病、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
目前或近期使用了什么药物?
最近生活压力有没有变大?
家里养不养宠物?
相关检查
查体
医生会通过视诊和触诊,仔细观察和记录皮疹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发展顺序、分布部位、形态大小、颜色及压之是否退色、平坦或隆起、有无抓痕及脱屑等。
实验室检查
必要时可采集皮损鳞屑、分泌物、内容物或组织标本送检涂片、培养等,观察是否存在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或将标本送检基因序列评估病原体。
当怀疑为过敏性皮疹时,可进行过敏原检测。
伍德灯检查
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检查是通过一种叫皮肤镜的手持式仪器进行的皮肤检查技术。可以观察到表皮、真皮表皮交界处及真皮浅层的皮肤表面下结构。主要用于检查色素性皮损,但也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估许多非色素性皮损。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需首先查找皮疹发生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缓解措施。以下是一些饮食、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建议可能帮助缓解或预防症状加重。
饮食方面
均衡膳食,保证水果、蔬菜摄入,建议少食油腻、辛辣刺激食物、高糖、巧克力等食物摄入。
避免食用过敏性食物,适量食用易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等。
生活习惯方面
放松心情,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保持个人卫生,用温水洗脸,轻轻擦干皮肤,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清洗患处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护肤品或彩妆。
注意防晒,外出注意佩戴防晒草帽、穿着防晒衣物,涂抹防晒霜等。
穿着质地柔软的棉质衣服,减少潮湿浸渍、摩擦等影响,尽量避免碰破、外伤。
心理方面
保持良好情绪,避免过度劳累、持续紧张、精神压力过大。
若皮疹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让自己有自卑、抑郁情绪、睡眠障碍等困扰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专业治疗
皮疹种类繁多,首先应判断皮疹性质,原发还是继发,发疹原因及诱因,才能恰当的专业治疗。建议就诊后,经专科医生检查,明确诊断后,选择恰当的治疗。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皮疹治疗方法,仅供参考。
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皮疹
过敏性疾病引起的皮疹
避免接触致敏物,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软膏),还可涂抹炉甘石洗剂,视病情轻重可口服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
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皮疹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