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克莫司胶囊
功效作用
适应证
本品适用于以下情况:
预防肝脏或肾脏移植术后的移植物排斥反应:可预防移植器官的毛细血管床内皮细胞增生、动脉腔狭窄等情况的出现。
治疗上述移植术后应用其他免疫抑制药物无法控制的移植物排斥反应:如缓解术后发热、移植部位胀痛和移植器官功能减退等典型症状。
药物起效时间
口服本品后,通常1~3小时内即可达血浆峰浓度(Cmax),在此之前药物已开始起效。
药物维持时间
本品半衰期长,个体差异大,维持时间较长,具体时间尚不明确,健康受试者全血平均半衰期约为43小时,成人和儿童肝移植患者,平均半衰期分别为11.7小时和12.4小时,而成人肾移植患者为15.6小时,一天需服用两次。
药物联用
他克莫司胶囊是激素类吗?
他克莫司胶囊不是激素类药物,属于免疫抑制剂。
他克莫司胶囊可抑制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细胞毒淋巴细胞的形成。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亦可用于特应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介导性疾病。
总之,他克莫司胶囊不是激素类药物,不必担忧使用本品出现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用药禁忌
禁用情况
对本品及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对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孕妇和有妊娠可能的妇女禁用。
存在病毒感染时(如水痘、带状疱疹等)禁用。
慎用情况
接受过环孢素治疗的患者慎用。
肝功能不全慎用。
高钾血症慎用。
感染慎用。
肠道吸收不良慎用。
哺乳期女性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孕妇和有妊娠可能的妇女禁用。动物实验表明,本品具有致畸作用,对母体亦具毒性。由于本品可透过胎盘,故应用本品前应排除妊娠的可能性。
哺乳期妇女:本品可以经乳汁分泌,不排除可能对新生儿造成有害影响,用药时应避免哺乳,故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儿童:用药前应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用药。
老人:谨慎用药,用药期间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良相互作用
与CYP3A4酶抑制剂,如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或HIV蛋白酶抑制剂(如利托那韦)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与这些药物合用时,几乎所有的患者都需要降低他克莫司的剂量,故应谨慎联用。
葡萄柚汁能增加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应避免同时服用。
口服抗凝药和口服降糖药:可与本品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使血药浓度升高。
活疫苗:本品是免疫抑制剂可影响对疫苗的应答,可使疫苗效能减弱或无效。应避免使用减毒活疫苗。
酒精:可加剧本品引起的视力和视神经系统障碍。
他克莫司能降低激素类避孕药的清除率,导致激素暴露增加,因此在选择避孕措施时需特别注意。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
胶囊剂:0.5mg/粒;1mg/粒;5mg/粒。
具体用法
用法
口服,建议空腹,或餐前1小时或餐后2~3小时用适量水送服。如必要可将内容物悬浮于水,经鼻饲管给药。
建议在术后早期、剂量调整后、从其它免疫抑制剂转换为本品、合并用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后进行血药浓度的测定。
在用药后约12小时左右(即在下次给药前)测定谷浓度,目前最常用的目标全血谷浓度为5~20ng/ml。肝、肾移植术后不同时期,目标全血谷浓度不同,请遵医嘱。
用量
以下剂量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需求进行剂量调整。
肝移植
成人:初始剂量应为按体重每日0.1~0.2mg/kg,分两次口服,术后6小时开始用药。
儿童:按体重每日0.3mg/kg,分两次口服。
术后1个月内目标全血谷浓度为10~15ng/ml,第2~3个月为7~11ng/ml,3个月后为5.0~8.0ng/ml并维持。
肾移植
成人:初始剂量应为按体重每日0.15~0.3mg/kg,分两次口服(如早晨和晚上),术后24小时开始用药。
儿童:按体重每日0.3mg/kg,分两次口服。
术后1个月内目标全血谷浓度为6~15ng/ml,第2~3个月为8~15ng/ml,第4~6个月为7~12ng/ml,6个月后为5~10ng/ml并维持。
药物漏用
他克莫司漏服会导致移植物排斥,造成不良后果,最好按时服药。为避免发生药物漏用,患者应在每天同一时间服用药物。
若漏服时间小于两次用药间隔的一半,可在想起后立即补服错过的剂量。若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则无需补服,下次用药时间按照正常剂量用药即可,切忌服用两倍剂量。以成人肝移植为例:
需要补服:本应每日按体重服用0.1~0.2mg/kg,分两次服用,即8时、20时分别按体重服用本品。患者8时忘记服用,11时想起忘记服药,则需要于11时按体重补服本品,20时按计划正常服用即可。
无需补服:本应每日按体重服用0.1~0.2mg/kg,分两次服用,即8时、20时分别按体重服用本品。患者8时忘记服用,18时想起忘记服药,则无需补服,于20时正常按体重服用本品即可。
药物过量
处理方法:他克莫司尚无特定的解毒剂。一旦发生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在服药后短时间内采取一般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如洗胃或使用吸附剂(如活性炭)等。
药物停用
当出现各类不良反应,如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休克、心悸、癫痫发作、失明、皮疹、关节紊乱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如果确诊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或心肌肥厚,应停用本品。
对于调整剂量没反应而血清肌酐持续性升高的患者,应考虑改变治疗方法。
如果发生过敏症状或体征,应停止输注。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表现
常见不良反应
心脏异常: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心动过速。
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分析异常。
眼部异常:视力模糊、畏光、眼睛不适。
耳及迷路异常:耳鸣。
呼吸、胸部和纵隔异常:呼吸困难、肺实质异常、胸腔积液、咽炎、咳嗽、鼻充血和炎症。
胃肠道异常:腹泻、恶心、胃肠道炎、胃肠道溃疡和穿孔、胃肠道出血、口腔炎和溃疡、腹水、呕吐、腹部疼痛、消化不良、便秘、腹胀、便溏等。
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瘙痒症、皮疹、脱发、痤疮、多汗。
代谢和营养异常:高血糖、糖尿病、高钾血症、低镁血症、低磷酸盐血症、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钠血症、体液潴留、高尿酸血症、食欲减退、厌食、代谢性酸中毒、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其他电解质异常。
损伤、中毒和操作并发症: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
血管异常:高血压。
精神异常:失眠。
少见不良反应
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全血细胞减少、嗜中性白细胞减少。
神经系统异常:昏迷、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和脑血管意外、瘫痪和局部麻痹、脑病、语言功能异常、认知障碍。
眼部异常:白内障。
耳及迷路异常:听觉迟钝。
呼吸、胸部和纵隔异常:呼吸衰竭、呼吸道疾病、哮喘。
肾脏和泌尿异常:少尿、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皮炎、光敏。
骨骼肌和结缔组织异常:关节紊乱。
代谢和营养异常:脱水、低蛋白血症、高磷酸盐血症、低血糖。
血管异常:梗塞、肢体深静脉血栓、休克。
生殖系统和乳房异常:痛经和子宫出血。
精神异常:精神异常。
罕见不良反应
心脏异常:心包积液、超声心动图异常。
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低凝血酶原血症。
神经系统异常:肌张力亢进、肌无力。
眼部异常:失明。
耳及迷路异常:神经性耳聋、听力受损。
呼吸、胸部和纵隔异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肾脏和泌尿异常:肾病、出血性膀胱炎。
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Lyell’s综合征)、斯-琼综合征。
一般异常:口渴、跌倒、活动减少、溃疡、脂肪组织增加。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由于患者疾病非常严重,且经常多药合用,故使用本品治疗期间,应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停药并立即就医,给予对症处理。
有证据表明,上述大多不良反应具有可逆性,减量可使其减轻或消失。但症状无法缓解,应及时停药,由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可以继续用药。
应常规监测下述参数:血压、心电图、视力、血糖浓度、血钾及其他电解质浓度、血肌酐、尿素氮、血液学参数、凝血值及肝功能。若上述参数发生了有临床意义的变化, 应重新审核本品的用量,由医生评估后决定使用的剂量。
患者应经常进行肾功能检测。在移植术后的头几天内,应特别监测尿量,如出现异常,须遵医嘱调整剂量。
曾报道过几例与本品治疗相关的神经性及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因此,对有上述不良事件的患者应严密监控。如出现中枢神经症状,须马上遵医嘱重新考虑剂量。
注意事项
药物贮存
遮光,密封,25℃以下干燥处保存。
本品应放置于儿童和宠物无法触及处。
其他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应禁止服用。
本品应保存在原包装中防潮。
用药期间如果出现头痛、畏光、弱视等症状,应避免进行需要保持警惕性的工作或行为,如驾驶或操作精密机械等。
使用本品治疗期间不宜饮酒,可加重视力和视神经系统的损害。
患皮肤癌风险增加的患者应做好防晒措施,如穿防护性衣物、涂抹保护系数高的防晒霜、佩戴太阳镜等,以减少阳光和紫外线暴露。
目录
功效作用
用药禁忌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