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肛门周围癌
概述
发生于肛门周围齿状线以下,直径约为6cm圆形区内的恶性肿瘤
主要表现为肛门瘙痒、疼痛、肛门肿块、便血、淋巴结肿大等
主要与肛瘘、化脓性汗腺炎等病史,HPV等病毒感染有关
首选手术治疗
定义
肛门周围癌指发生在肛门外,直肠齿状线以下,直径约为6cm圆形区域内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Paget病、Bowen’s病和基底细胞癌,其中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约为85%。
主要表现为肛门瘙痒、不适、肛门肿块、便血、肛周疼痛等,晚期可出现恶病质状态,主要表现为消瘦、四肢无力、贫血、需要卧床、面黄等。
分型
根据组织学可分为以下几类:
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约占85%,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及时行手术切除后,预后一般良好。
Bowen’s病:肛周及皮内鳞状细胞癌,有多核的巨大Bowen细胞,还可见光晕征。
Paget病:是一种肛门周围腺癌的前驱疾病,又可叫原位样癌,表皮内有分散或成群的Paget细胞。
基底细胞癌:不常见,多起源于肛周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发现基底细胞,典型症状为慢性变大变硬的斑块或结节。
疣状癌:一种分化良好的鳞状癌亚型,生长缓慢,呈疣状外观,一般是低度恶性。
腺癌:非常罕见,多为分化良好的黏液腺癌,具有黏液分泌的腺管。癌症细胞轻、中度异型性。
发病情况
同性恋者患肛周癌有增加趋势。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病因
致病原因
肛门周围癌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疾病、环境、饮食及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疾病因素
肛瘘化脓性汗腺炎肛门尖锐湿疣、肛门白斑等疾病对肛周皮肤产生长期慢性刺激,进而导致细胞退行性变,使细胞失去正常再分化能力,从而形成癌。
其中以肛瘘反复发作、不愈,长期化脓、肿痛,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导致癌症的情况较多见。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如钚、铀,可引发肛门周围癌。
饮食因素
未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引起肛门周围癌,如经常摄入红肉类食品、喜食腌制品、大量饮酒、不吃水果蔬菜等。
诱发因素
吸烟​、肛门性交史是肛门周围癌的诱发因素。
高危因素
具有下列任何危险因素者,为肛门周围癌的高危人群。
50~70岁的男性患病风险较高[2-3]
有恶性肿瘤(宫颈癌、阴道癌等)病史的人群。
有高危性生活史的人群如有多个性生活伴侣,肛门性交。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会增加癌变的风险。
症状
主要症状
肛门肿块
表现:肛门周围或肛门有小肿块。
发生部位:肛门及肛周。
性质:生长缓慢、有疼痛感,当病变侵犯肛管或括约肌,疼痛可加重。
伴随症状:患者可有便血症状,主要由于病变组织坏死后大便摩擦可引发出血。
肛门瘙痒疼痛
表现:肛门出现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
发生部位:肛门。
性质:轻微痛,接触痛。
加重或减轻的因素:病变侵犯括约肌,疼痛可加重。
其他症状
当肛门周围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持续性肿大、中等硬度、发烧、乏力等。
并发症
肛门周围癌向周围组织或其他器官转移时可引起相应的症状。
肛门周围癌肝转移
患者可出现腹痛、右上腹肿块、乏力、消瘦、食欲减退、全身皮肤泛黄等症状。
肛门周围癌肺转移
肛门周围癌转移至肺,患者可出现咳嗽、胸闷、消瘦、痰中带血、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肛门周围癌肠转移
肛门周围癌向肠道转移引起相关病变,患者可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肛肠科
当患者出现肛周瘙痒、疼痛,肛门肿块等症状,建议及时到肛肠科或普外科就医。
肿瘤科
当患者出现肛周瘙痒疼,肛门肿块,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应及时到肿瘤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建议着方便穿脱的衣物,以便于医生进行体格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肛门瘙痒,疼痛等症状?
肛门是否出现肿块?
这些不适症状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这些不适症状有没有加重或缓解因素?
病史清单
既往是否有肛瘘化脓性汗腺炎肛门尖锐湿疣等病史?
既往是否有阴道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病史?
从事的职业是否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
有无食物或药物过敏史?
有无恶性肿瘤家族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MRI、超声检查、CT检查。
内镜检查:肛门直肠镜检查。
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患者可能有以下病史,但不是有下列病史者就会患本病。
阴道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病史。
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史。
高危性生活史(如有多个性生活伴侣),肛门性交等。
临床表现
症状
患者出现肛周疼痛,瘙痒,肛门肿块等不适症状。
当恶性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时,患者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体征
肛门指诊时可扪及肛周肿块,且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
目的:评估患者机体有无肿瘤
意义:协助诊断肿瘤来源,如AFP>500μg/L说明患者可能患有肝癌。
注意事项:一般需提前禁食禁水8小时,空腹状态下采血。
HPV、HIV检测
目的:评估患者是否携带HPV、HIV病毒。
意义:HPV、HIV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患者有HPV、HIV感染。
注意事项:为保证检查结果准确性,一般空腹状态下采血。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目的:明确肛门周围癌的大小,分期。
意义:将超声探头置入肛门、直肠,根据回声信号明确肿瘤的大小和分期,一般肛门周围癌超声检查结果为肛门周围软组织不均匀回声,有血流信号。
注意事项:行超声检查时应该注意不要乱动。
磁共振​(MRI)检查
目的:评估肿瘤的大小及附近组织的情况,辅助诊断。
意义:肛门周围癌患者MRI检查可显示肿瘤大小,位置等具体特征,邻近器官的受侵袭情况,一般肛门周围癌检查结果为肛管位置及肛周皮下见菜花样肿物,呈混杂稍高信号,横断面增强扫描见明显不均匀强化。
注意事项:进行检查时需要将全身金属物品摘除。
X线检查
目的:恶性肿瘤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主要判断患者有无发生癌细胞扩散转移。
意义:如发生肺癌转移,可看到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及锁骨上窝的肿大淋巴结、肺周边有分叶、毛刺;若发生骨转移,X线检查显示骨密度斑片状降低、与周围的边界不清晰。
注意事项:提前去除金项链等金属物品。
内镜检查
肛门直肠镜检查
目的:了解肛门及病变组织的情况,辅助诊断。
意义:观察肛门的情况,了解病变的起始部位,以及病变有无侵犯直肠等;同时还可明确有无肛裂息肉、肛乳头病变等。一般可清晰观察到肛门的肿块,肿块较脆,触之容易出血,伴有分泌物。
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如侧卧位,选择合适的肛门镜,置入肛门时需要润滑。检查时适当交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若患者疼痛明显,应及时停止,查找原因。
病理学检查
目的:明确病变的性质,肛门周围癌诊断的金标准。
取材方法:一般在肛门直肠镜的引导下在病变组织的各个切面、质地不同区域取少量标本。
诊断内容、意义:发现癌症细胞,即可诊断为肛门周围癌。
分期
肛门周围癌采用第八版AJ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 分期的TNM分期。
T表示原发肿瘤情况:指肿瘤原发灶的大小以及侵犯范围,一般分为T1~T4,数字越大,代表原发灶越大或范围越广。
N表示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指淋巴结转范围。
M表示肿瘤远处转移情况:M0代表无远处转移,M1代表有远处转移。
分期TNM
0TisN0M0
T1N0M0
ⅢAT1N1M0
ⅡAT2N0M0
ⅢAT2N1M0
ⅡBT3N0M0
ⅢCT3N1M0
ⅢBT4N0M0
ⅢCT4N1M0
任何T任何NM1
鉴别诊断
肛门周围癌应与尖锐湿疣​、痔疮​、肛管癌等疾病相鉴别。
尖锐湿疣
相似点:二者均可出现肛门瘙痒、疼痛、肛门出现突出的肿块等症状。
不同点:
尖锐湿疣多由HPV感染引起,一般行醋酸白试验(在可疑病损处涂3%~5%醋酸5~15min,若见局部皮肤黏膜变白,则为HPV感染阳性,可作为尖锐湿疣的诊断依据)和细胞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镜下可见乳头瘤样增生、棘层增厚、棘层上部和颗粒层出现凹空细胞,较正常细胞大核浓缩,核周围有透亮晕,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
痔疮
相似点:二者均可出现肛门瘙痒、疼痛、便血的症状。
不同点:
肛门周围癌出现肛门肿块、肿块多呈灰白色、摩擦后容易出血、可出现压痛。一般行X线,MRI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
痔疮还可出现痔块脱垂、痔块呈暗紫色、圆形或椭圆形、稍硬、痔疮患者便后疼痛明显。此外还伴有肛门潮湿的症状。痔疮多与静脉曲张,排便习惯等相关,一般通过肠镜检查,钡餐检查,肛肠指诊和吸引器检查明确诊断[4]
肛管癌
相似点:二者均可出现肛门瘙痒、疼痛、肛门肿块的症状。
不同点:
肛门周围癌的疼痛多由病变侵犯括约肌或括约肌后引起,轻度疼痛,可出现按压痛。肛门周围癌是发生在齿状线以下的恶性肿瘤,解剖学位置不同是二者最主要的区别。
肛管癌患者疼痛多是溃疡形成后出现疼痛,疼痛呈持续性、便后加重,病变累及括约肌后会导致粪条变细变窄、粪中有黏液及脓血等。肛管癌是发生在齿状线以上的恶性肿瘤。
治疗
治疗目的: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局部切除术
适应证:适用于肿瘤直径<2cm的肛门周围癌患者。
目的:切除肿瘤,防止复发和转移。
注意事项:该手术易发生感染,患者术后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护理:术后需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脉搏、血糖。术后注意保护切口,预防出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及时更换切口处纱布,保持切口干燥。术后切口疼痛时可予以冰敷或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肛管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手术)
适应证:适用于肿瘤直径>2cm的肛门周围癌患者。
目的: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延长患者生存率。
禁忌证:不耐受手术的患者禁用。
术后护理:术后需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脉搏、血糖。术后需要持续胃肠减压,待肛门排气后,才可以摄入流食。术后需留置导尿管,防止尿潴留
放疗
主要作用:通过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抑制残留癌细胞的生长。
适应证:需采用手术加放疗联合治疗方法或不能进行手术者的肛门周围癌患者。
不良反应:放射治疗后患者可出现放射性皮炎(皮肤红肿、脱屑)、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放射治疗前不宜进食,以免引起放射性厌食。每次放射治疗结束静卧至少30分钟。患者应多饮水,促进毒素排出[4]
优缺点:对于较小的肿瘤,放疗治愈率较高,对于较大的肿瘤,采用放疗加手术的联合治疗方法可使部分病例达到根治目的[5]
化疗
主要作用: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繁殖、促进肿瘤细胞分化。
适应证:手术后需化疗巩固疗效或肿瘤广泛转移、不能手术的肛门周围癌患者。
化疗药物:一线化疗方案以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呋喃氟尿嘧啶为基础用药;二线化疗方案以卡铂紫杉醇为基础用药。
不良反应: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脱发、指甲色素沉着等骨髓抑制反应,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孕产妇,哺乳期妇女及对该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该类药物一般需要避光保存,用药期间注意摄入充足的营养,少食多餐。
预后
治愈情况
不同分期的肛门周围癌5年生存率也不相同,I期、II期、III期、IV期肛门周围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76.9%、66.7%、57.7%、15.2%。
总体预后情况
未治疗
自愈:肛门周围癌不能自愈。
伤残:肛门周围癌一般不会致残。
死亡:肛门周围癌未治疗,可发生全身癌细胞转移,致其死亡。
治疗后
早期肛门周围癌及时切除后,一般可治愈,但有复发风险。
晚期肛门周围癌容易发生癌细胞扩散转移,手术治疗效果甚微,预后很差,严重者可死亡。
预后因素
肛门周围癌预后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案、性别、有无发生癌细胞转移等有关。
早期肛门周围癌患者预后较好。
肛门周围癌鳞状细胞癌预后较好。
使用联合治疗方法的肛门周围癌患者预后较好。
肛门周围癌男性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未发生癌细胞转移的肛门周围癌患者预后较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多吃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黑木耳、猴头菇、香菇、核桃,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补充机体所需的维生素,促进恢复。
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如肥肉;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大蒜、羊肉、烧烤等。
生活管理
避免劳累,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日常生活中需要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避免免疫力低下。
心理支持
患者家属应充分陪伴,加强沟通,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慰藉患者,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
患者及家属应共同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病情监测
患者出现肛门瘙痒、疼痛、肛门肿块、淋巴结肿大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行手术治疗的肛门周围癌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以防复发。
随诊复查
对肛门周围癌患者而言,随诊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
肛门周围癌一般术后6个月内每月复查一次,术后6个月至术后2年应每2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至少5年。
一般需要做MRI检查、肛门镜、HPV检测等检查。肛门周围癌患者化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预防
预防措施
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
及早注射HPV疫苗。
患有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人群积极治疗。
筛查
50岁以上的人群、有高危性生活史的人群应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疾病。
有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病史的人群应定期复查,按时随访。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