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概述
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过多导致的一系列高代谢症候群
患儿多表现为眼突、多食、消瘦、多汗、脾气急躁易怒、颈部增粗等
最常见致病原因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定义
小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小儿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过多所致,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是最常见的致病原因。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主要分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的功能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调控,TSH通过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TSH受体结合,刺激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激素。
发病情况
小儿甲亢较少见,只占全部甲亢病例的1%~5%。
小儿甲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儿童,但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女孩发病高于男孩,女比男约为5:1。
病因
致病原因
小儿甲亢有多种病因,但以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最为常见,约占90%。
Graves病
本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未明,一般认为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具有人类白细胞抗原D3(HLA-D3)、人类白细胞抗原DQ2(HLA-DQ2)、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HLA-DQA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22基因(PTPN22-T)等基因多态性的儿童易患本病。
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在感染(如细菌、病毒)、应激(如精神压力增加)、药物(如甲状腺素片)、突然增加碘摄入等因素的作用下,易引起体内的免疫功能紊乱,产生TSH受体抗体(TRAb)合成,刺激甲状腺生长和甲状腺激素合成及释放,引起甲状腺弥散性肿大。
其他病因
甲亢孕妇血中存在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它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暂时性新生儿甲亢。
症状
早期症状
小儿甲亢多为慢性起病,从发病到确诊可经历3~6个月。
患儿早期表现多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以及情绪不稳定等,但这些症状常不被家长重视。
典型症状
基础代谢率增高的表现
患儿身高一般略高于同龄儿。
患儿的食欲增加、易饥饿,但体重反而减轻、消瘦,大便次数增多,多为稠便。
患儿常有疲乏无力、心率增快(安静时>100次/分)、怕热、出汗、低热等不适感觉。
患儿的脾气急躁易怒,常好动多语,容易激动、失眠。
甲状腺肿大
由于大多数患儿有程度不等的甲状腺肿大,家长可发现患儿颈部增粗。
结节性肿大的患儿可扪及大小不一、质硬、单个或多个结节。
眼部症状
部分患儿有眼球突出,突眼一般为双侧性,但有时双眼突度并不一致。
眨眼频率减少,常作凝视状。
眼裂增宽。
上眼睑挛缩,眼睑不能闭合;向下看时,上眼睑不能随眼球向下转动;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
其他症状
青春期女性患儿可出现月经紊乱、闭经及月经过少等。
部分甲亢患儿可出现肌肉无力症状,以四肢近端肌肉为主,特别是腿部肌肉行走易疲乏。
并发症
甲状腺危象
甲状腺危象在小儿极少见,常因急性感染、创伤、手术应激及不适当的停用抗甲状腺药物而诱发。
可表现为高热、大汗淋漓、烦躁不安、频繁呕吐及腹泻,甚至昏迷等。
就医
就医科室
小儿内科
若孩子出现记忆力差、学习成绩下降、易激动、食欲增加而体重却减轻、多汗怕热、颈部增粗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若孩子体检发现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等体征,建议及时就诊。
内分泌科
若孩子出现上述情况,也可前往儿童专科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
急诊科
如患儿出现高热、大汗、严重的呕吐、腹泻以及昏迷等情况时,家长应立即带患儿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一天晚上患儿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
家长应详细记录患儿出现过的症状,以及发生症状的时间、变化情况等,以供医生了解病情。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孩子最近有没有出现容易饿、吃得多的现象?出现多久了?
孩子近期的体重有没有下降?减轻了多少斤?
孩子最近是否爱出汗、怕热,觉得浑身没力气,不愿意多活动?
孩子最近的情绪有没有不稳定?如容易发脾气、爱哭闹、易激动?
孩子最近是否有低烧?体温多少,出现多久了?
病史清单
父母是否患过甲亢?
孩子有没有过多食用富碘食物,如碘盐、海带等?
孩子最近是否得过感染性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五项、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等
影像学检查:甲状腺B超、眼部CT检查、心电图检查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甲亢家族史。
近期过多食用富碘食物,如碘盐、海带等。
近期得过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
患儿常见表现有眼球突出、多食、怕热、多汗,心悸,情绪容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
体格检查可发现患儿甲状腺肿大,部分患儿甲状腺可扪及大小不一、质硬、单个或多个结节。
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五项
检查可见T3、T4、FT3、FT4水平明显升高,TSH水平降低,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
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
测定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有助于明确甲亢病因的诊断。
TRAb明显升高即可以考虑诊断Graves病。
影像学检查
甲状腺B超
观察甲状腺体积大小及实质血流情况,排除甲状腺肿瘤或囊肿等。
超声检查可显示甲状腺腺体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回声减低,在回声减低处,血流信号明显增加。
眼部CT检查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突眼,评估眼外肌受累的情况。
眼部CT扫描提示眼外肌呈梭形肥大,排除其他疾患所致眼部改变。
心电图检查
了解患儿是否有心律失常等情况。
鉴别诊断
单纯性甲状腺肿
单纯性甲状腺肿多发生在青春期,较少有临床症状,有甲状腺的弥散性肿大,但甲状腺功能正常。
心肌炎
心肌炎也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等症状,但甲状腺功能正常,部分患儿X线检查可见心影呈轻度至重度普遍扩大。肌酸激酶同工酶和/或心肌肌钙蛋白升高。
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也可表现出食欲增加、体重下降等症状,但无突眼、多汗、脾气急躁易怒、颈部增粗等情况。
治疗
一般治疗
避免患儿情绪波动,注意休息,病情较重的患儿,需卧床休息。
患儿应加强营养,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
避免食用含碘高的食物如碘盐、海带、紫菜等。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小儿甲亢首选药物治疗,总疗程2~3年;若治疗过程正处于青春期,有些患儿总疗程可能延续到4~5年。
儿童用药需谨慎,在采用药物治疗时,医生会针对不同年龄患儿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准确的剂量,家长切勿自行给患儿用药。
抗甲状腺药物
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是治疗小儿甲亢的常用药物。首选甲巯咪唑治疗。
治疗的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T3、T4和TSH,用于调整药物剂量。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疗程一般1~3个月,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需立即停药,同时注意不良反应,主要是支气管痉挛和低血压。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儿童和青少年Graves病的有效治疗方式。
适应证
抗甲状腺药物严重过敏的患儿。
甲亢患儿不耐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白细胞总数<4×109/L。
甲状腺明显肿大且影响呼吸,用药后缩小不明显的患儿。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的患儿。
服药后复发不愈,拟手术切除的患儿。
禁忌证
伴严重Graves眼病。
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儿。
并发症
约10%的患儿发生一过性低钙血症。
约2%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约1%,术后出血发生率为0.7%。
放射性碘治疗
适应证
目前国内放射性131I治疗作为以下患儿的二线治疗。
经长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亢复发,拒绝手术或有手术禁忌症者。
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者。
慎用人群
5岁以下儿童慎用,主要考虑到幼儿甲状腺可能对辐射尤为敏感,理论上增加了甲状腺癌的风险。
并发症
131I治疗后的短期不良反应轻微,甲状腺部位可以有肿胀感。
远期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是甲状腺功能减退,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小儿甲亢停药后复发率很高,所以甲亢患儿药物治疗时间应该比成人要长,一般至少为2~3年。
多数患儿服用药物治疗能使病情缓解。
对治疗反应好,需要抗甲状腺药量小,且甲状腺体积显著缩小者,预后好,复发少。
患儿病程越长,疗效越差,停药后复发机会也越大。
危害性
患儿由于代谢旺盛,消耗增多,如不能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有可能出现营养不良。
小儿甲亢会导致患儿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暴躁,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
小儿甲亢可引起甲状腺危象,属致命性急症,若未及时治疗可危机患儿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日常饮食
家长应给患儿补充营养,在每日三餐外,还可以在两餐间增加点心或富含营养素的食物,保证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患儿的饮食要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富含钙、磷的食物为主,如瘦肉、鸡蛋、牛奶、水果等。
甲亢患儿出汗多,还应多喝水,补充水分。
患儿要忌食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海蜇、海苔以及藻类食物等,防止甲亢控制不良。
术后饮食
术后1~2天,患儿可进流质饮食,以减轻咽部不适,以后根据患儿的耐受程度逐步过渡到软食、普食。
食物宜软烂易消化,不可过热,以免引起颈部血管扩张,加重创口渗血。
生活管理
日常护理
家长应遵医嘱给患儿用药,不要擅自减药或停药。
保持患儿居室安静、清爽,避免强光和噪音刺激。
家长培养患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家长应合理安排患儿的学习和休息,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
患儿易出汗,应让其勤洗澡,常换内衣。
患儿应注意眼睛劳逸结合,避免用眼过度。
患儿的情绪容易不稳定,家长应要耐心对待患儿,避免言语上的刺激。
术后护理
患儿从床上坐起或弯曲颈部、移动颈部时,家长应将手放于患儿颈后,支撑头部重量,以防伤口缝线牵拉引起疼痛。
嘱咐患儿活动时,头部应缓慢,不应快速头部运动。
发现患儿出现抽搐震颤、呼吸困难、渗血过多、恶心、呕吐、发热、声音嘶哑等情况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病情监测
出院后家长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况、食欲、大便次数、体重变化等,以了解有无甲亢复发的症状。
家长应记录患儿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疗效,方便复查时与医生沟通。
随诊复查
家长应遵医嘱定期带患儿门诊复查,存在甲亢病史的儿童均应终生监测甲状腺功能。
预防
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外出佩戴口罩,保持个人卫生清洁,防止发生各类感染。
避免精神刺激,如学习紧张、压力过大,消除恐惧和焦虑情绪。
沿海地区应注意膳食中的含碘食物,限制含碘丰富的食物摄入,如碘盐、海带、紫菜等。
有甲亢家族史的儿童,应定期进行体检,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诊治。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