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血管运动性鼻炎
概述
以神经递质介导为主的鼻黏膜神经源性炎症
发作性喷嚏、流大量清水涕、鼻痒、鼻塞等
与内分泌失调、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理化因素刺激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该病以中老年居多,女性似较男性多见
定义
血管运动性鼻炎是非特异性刺激诱导的,以神经递质介导为主的鼻黏膜神经源性炎症。
鼻炎可分为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这种分类以是否为变应原特异性IgE介导作为主要依据。
血管运动性鼻炎属于非变应性鼻炎中最常见、最重要、最典型的一个临床类型。
非变应性鼻炎中的血管运动性鼻炎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以及变应性鼻炎,均有较为相似的临床症状,鼻黏膜均呈现高反应性,其治疗也大致相似。
分型
根据主要症状的突出表现曾分为三型:
鼻塞型:以鼻塞为主的患者鼻塞多在夜晚加重并常有随体位变化的交替性鼻塞,白天减轻或消失,系与夜晚交感性张力降低有关。
鼻溢型:以鼻漏为主的患者症状多在白天,有黏液或水样涕,多与精神因素有关。
喷嚏型:以喷嚏为主的症状发作多在晨起,继之清涕流出。多对异味、冷空气敏感。这类患者对气候、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异常敏感。
发病情况
该病以中老年居多,女性似较男性多见,特别在妊娠期妇女易发。
常年发病,与常见的变应原,特别是气传花粉的播散期没有关联。
血管运动性鼻炎约占变应性鼻炎的61%~71%。
血管运动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区别
血管运动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区别主要有病因不同、症状持续时间不同、鼻分泌物检查结果不同等,如果无法自行分辨,建议患者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一下,明确实际的病症之后再进行治疗。
1.病因不同:血管运动性鼻炎一般是由于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鼻黏膜炎症,但是具体的原因不明确的,可能与精神紧张、焦虑、环境温度突然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过敏性鼻炎一般是由于接触、吸入了一些过敏原,比如花粉、动物毛发等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2.症状持续时间不同:虽然这两种鼻炎的症状都是鼻塞、打喷嚏等,但是血管运动性鼻炎一般持续的时间一般较短,而过敏性鼻炎可能会持续更长,甚至几天到几月。
3、鼻分泌物检查不同:血管运动性鼻炎在检查鼻分泌物的时候,未见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而过敏性鼻炎在检查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上述两种物质。
不论是哪一种鼻炎,都是可以治疗的,所以建议患者要及时查明原因积极治疗。
病因
致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内分泌失调、非免疫性组胺释放等因素有关。
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经常反复过度焦虑、烦躁或精神紧张,以及服用抗高血压药、体育运动等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内分泌失调
某些女性患者在妊娠期或经前期有鼻部高反应性症状,可能与此有关。
非免疫性组胺释放
在一些物理性(如温度变化、阳光照射)、化学性(如挥发性刺激性气体)和精神性(如情绪变化)等因素的作用下可导致非免疫性介导的组胺释放。其中,干冷空气被认为是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一种典型诱因。
发病机制
副交感神经递质释放过多,或者引起组胺的非特异性释放,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多,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
反复的交感性刺激(精神紧张、焦虑)不仅消耗过多的神经递质合成酶使递质减少,也使小血管壁上的α1和β受体减少。
经常使用某些交感性阻滞剂(抗高血压药、抗抑郁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或甲状腺功能降低,均可引起交感张力下降产生鼻充血和鼻溢液。
交感性张力降低的结果是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激发乙酰胆碱释放,导致腺体分泌亢进;血管活性肠肽(VIP)释放,引起血管扩张。
突然的温度变化、异味和尘埃的刺激可引起部分神经肽释放,将刺激的信号放大,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亢进,甚至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引发严重的过敏样反应。
症状
主要症状
本病发作时,主要表现出鼻塞、流大量清水涕、发作性喷嚏、鼻痒等症状,但也有以某种症状为主者,例如有以流涕为主者,也有以鼻塞为主者。如病程较长,由于黏膜水肿,可致嗅觉减退,也常伴有头胀不适。
鼻塞
症状可反生于一侧、两侧或两侧交替,呈间歇或持续出现。不同的人差异比较大,轻重程度不同和持续时间不同。
流大量清水涕
发病时可表现出流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候可不自觉地从鼻孔滴下,可产生于一侧或双侧。
发作性喷嚏
多在晨起或夜晚,或者在温度和气压变化、阳光照射、吸入刺激性气体和情绪波动之后立刻发作;呈阵发性,每天可以发作多次,每次喷嚏多于三个,可达十数个甚至数十个。
鼻痒
在异味、干冷空气等不良理化因素激惹鼻腔副交感神经末梢感受器时,可引发鼻内发痒。
其他症状
嗅觉障碍
在鼻腔黏膜肿胀、大量分泌物淤积在鼻道内时,可引发嗅觉分子不能进入或接触嗅区,从而形成短暂嗅觉障碍
头胀不适
鼻腔黏膜肿胀使鼻腔感觉神经末梢受到挤压或牵拉,以及炎性因子释放刺激鼻腔神经,还可因鼻塞导致脑组织缺氧而造成头胀不适症状。
并发症
急性鼻炎
反复发作的血管运动性鼻炎引起鼻腔抵抗力降低,继发病毒感染致病。
表现出持续性鼻塞,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累及鼻窦时,可出现头痛。
分泌性中耳炎
鼻腔黏膜水肿波及咽鼓管咽口、分泌物堵塞咽鼓管等因素作用下,咽鼓管正常功能发生障碍,可产生中耳负压及中耳积液。
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耳痛等症状。
慢性鼻窦炎
因鼻腔黏膜与鼻窦是延续的,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病理改变可累及鼻窦,当鼻窦通气引流受阻,继发化脓性细菌感染致病。
可导致鼻塞、流涕(黏性或黏脓性鼻涕)、头面部胀痛和嗅觉功能障碍(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耳鼻喉科
出现鼻塞、流涕、喷嚏、鼻痒等时,建议积极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保持鼻腔清洁,可先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鼻,但切忌挖鼻孔、用力擤鼻及一起擤两个鼻孔。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无鼻塞?鼻塞发作的特点?
有无流清涕?流涕的程度和发作规律?
有无时好时坏的发作性打喷嚏?
有无鼻内瘙痒?
有无上述症状出现时伴随嗅觉障碍
有无在鼻部不适的同时,感到头胀不适?
病史清单
有无过度焦虑、烦躁及精神紧张?
有无高血压病?
女性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或经前期?
有无反复熬夜、劳累及处于疲惫状态?
有无内分泌失调以及心、肝、肾脏等全身慢性疾病?
有无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息肉等鼻腔慢性疾病?
有无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及中耳炎等邻近感染病灶?
有无居住拥挤,室内通风不良?
有无所处环境空气干燥?
有无喜好体育运动?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化验单:血常规、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特异性IgE检测、鼻分泌物涂片等。
影像学检查:鼻窦CT检查。
耳鼻喉专科检查:鼻内镜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鼻喷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等。
鼻缩血管药:呋麻滴鼻液、羟甲唑啉、赛洛唑啉等。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扎鲁司特等。
降压药:美托洛尔硝苯地平卡托普利利血平肼屈嗪、特拉唑嗪等。
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
抗菌类药物: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发病前受到物理性(如急剧的温度变化、阳光照射)、化学性(如挥发性刺激性气体)及精神性(如情绪变化)等因素作用。
伴随经常反复过度焦虑、烦躁或精神紧张状态。
某些女性患者处于妊娠期或经前期。
可有昼夜交替和随环境温度、湿度和气候变化而呈规律性发作的特点。
可在体育运动后发生典型症状。
临床表现
可有鼻痒、阵发的连续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等症状,每天持续或累计达1小时以上。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通过血常规检查,了解血液细胞成分结构和比例,排除感染性疾病和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疾病。
本病的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不升高、白血病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处于正常范围。
变应原皮肤试验
变应原皮肤试验是确定Ⅰ型变态反应的重要检查手段,包括皮肤点刺试验和皮内试验。其中,皮肤点刺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用于儿童和老年人,临床常用。以下主要介绍皮肤点刺试验。
检查时先在小臂手掌侧的皮肤上滴一滴待测变应原,之后用特制的点刺针穿过液滴刺入表皮,再轻轻挑开皮肤,让液滴渗入。
15~20分钟后观察结果,并根据皮肤改变情况等进行分级。
结果包括阴性、可疑、弱阳性、阳性、强阳性、极强阳性,代表变态反应的严重程度。
注意事项
检查前需要停止使用抗过敏药及含有抗过敏成分的药物,如感冒药、阿司咪唑等。一般停药后须等待一定时间才能进行该试验,如阿司咪唑需要停药3周。
如果已经出现了全身过敏,暂时不行该试验。
试验后需要原地观察半小时,防止出现变应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情况。
特异性IgE检测
包括血清总IgE及血清或分泌物特异性IgE检测、组胺释放试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等。
原理都是取血液等体液作为样本,检测其中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的指标水平,并据此判断是否有变态反应。
鼻分泌物涂片
取鼻分泌物作为样本,处理后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分布情况等。
阴性结果可以帮助鉴别诊断。
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
可见鼻黏膜色泽无特征性改变,或呈慢性充血状,或为浅蓝色,或类似变应性鼻炎而表现苍白、水肿,或两侧表现不一致。
大多有鼻中隔偏曲和(或)鼻甲肥厚。
影像学检查
为了排除结构异常、肿瘤等,还有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检查等。
诊断标准
本病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主要依靠排除方法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发病时的精神状态、环境因素和发病时间,并要考虑到内分泌和某些药物的影响。
具有鼻塞、流大量清水样涕、阵发性打喷嚏及鼻痒等较为突出的临床症状,可以一个症状发生为主要特征,也可多个同时存在,症状持续1小时以上。
免疫学检查变应原皮肤试验及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均为阴性。
鼻分泌物涂片及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不升高,并排除感染性、药物性鼻炎(长期滴用减充血剂所致)、结构性鼻炎(如鼻中隔偏曲)等致病因素。
鼻黏膜形态呈慢性炎性或变应性炎性改变。
鉴别诊断
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相似点:均可出现喷嚏、流涕增多等,常伴嗅觉减退或丧失,鼻黏膜可发现苍白、水肿等改变,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不同点
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没有明确的激发因素;抗组胺药、色甘酸钠治疗无效。
血管运动性鼻炎:通常由冷空气、刺激性气味、烟草烟雾、酒精、运动和情绪反应引起,鼻分泌物中没有嗜酸性粒细胞;皮肤试验呈阴性;抗组胺药、色甘酸钠治疗有效。
变应性鼻炎
相似点:均可出现喷嚏、流涕增多,鼻黏膜水肿,抗组胺药治疗有效。
不同点
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皮肤点刺试验及血清学检查可呈阳性;鼻分泌物中IgE升高。
血管运动性鼻炎:通常是冷空气、刺激性气味、烟草烟雾、酒精、运动和情绪反应引起,鼻分泌物中没有嗜酸性粒细胞;皮肤试验及血清学检查呈阴性;鼻分泌物中IgE不高。
感染性鼻炎
相似点:均可出现鼻分泌物增多、喷嚏等症状。
不同点
感染性鼻炎:可伴有发热、无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喷嚏较变应性鼻炎少;皮肤试验为阴性;急性细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抗组胺药、色甘酸钠等治疗无效。
血管运动性鼻炎:不伴有全身症状;血清学检查无特异性升高的炎性指标;抗组胺药、色甘酸钠等治疗有效。
药物性鼻炎
相似点:均可出现鼻塞的症状。
不同点
药物性鼻炎:是长期使用鼻腔减充血剂所致,以鼻塞为主要症状。
血管运动性鼻炎:由常见诱发因素而呈激惹时发作规律,症状多样。
脑脊液鼻漏
相似点:均可有清水样鼻涕的症状。
不同点
脑脊液鼻漏:多有外伤史,鼻漏液含糖量高与脑脊液相似,β2转铁蛋白或β2示踪蛋白的检测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易表现出与头位和颅内压变化匹配的鼻内漏液特点。
血管运动性鼻炎:与体位无关,不呈现持续滴流状鼻漏,鼻涕实验室检查不能检测上述特征性指标升高。
治疗
治疗目的:避免接触刺激、诱发因素,缓解症状。
治疗原则:采用综合治疗的策略,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一般治疗
尽量避免接触刺激性因素,有效控制精神类致病因素和全身疾病。
尽量避免暴露于急剧的温度变化环境和阳光照射。
减少吸入过于干燥、寒冷或高热的空气。
不接触挥发性刺激性气体和有害悬浮颗粒物。
保持良好心态、降低情绪波动。
清淡饮食、控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
如为体育运动所引发者,需有效避免。
如焦虑、抑郁,则应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
患有内分泌失调性疾病,需积极系统性诊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患者病程多变是本病特点之一,同一患者短则数日,症状可自行减轻或消失;经一定间歇期后如遇诱因又可发病,可数周或数月。于是,主要围绕症状发作特征,选择针对性用药。
糖皮质激素
鼻用糖皮质激素有明显的抗炎和抗水肿作用。
一线治疗药物,至少连续应用6周(儿童可酌情减量),能有效缓解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同时可以辅助鼻腔冲洗获得更好的疗效。
局部吸收、起效快、安全性好,局部不良反应有鼻出血、鼻黏膜萎缩等,全身不良反应少。
抗组胺药
可迅速缓解鼻痒、喷嚏和鼻分泌亢进,兼具控制鼻腔黏膜局部炎症及抗组胺作用,但缓解鼻塞作用较弱。
口服抗组胺药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溴苯那敏、赛庚啶等。因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较明显,有嗜睡、疲倦等不良反应,所以精密机械操作者和驾驶员应慎用或不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一线治疗药物,常用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作用时间长、很少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但特非那定非索非那定等部分药物可能引起严重心脏并发症。
鼻用抗组胺药
一线治疗药物。
常用左卡巴斯汀氮䓬斯汀等鼻喷雾剂。
低剂量、高浓度、直接到达靶组织发挥作用,起效快,还可避免或减低全身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无中枢镇静作用。
鼻用减充血剂
通常作为辅助用药缓除鼻塞症状,作用明显、起效快,可弥补抗组胺药的不足。
连续用药一般不超过7天,孕妇和2岁以下儿童禁用,老人和心血管病者慎用。
常见不良反应有鼻腔干燥、针刺感等,疗程过长或用药过频可导致药物性鼻炎
抗胆碱药
可减少鼻分泌物,但对鼻痒、喷嚏、鼻塞等症状无明显效果。
常用异丙托溴铵鼻腔雾化吸入或鼻喷鼻内喷雾剂治疗。
患有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慎用。
鼻腔生理盐水冲洗
清除鼻腔内刺激性致病物质和炎性分泌物,缓解鼻部不适症状。
结合症状发作特征按需使用,不作为长期习惯性和预防性治疗。
手术治疗
适应证
经规范化和系统化一般治疗和/或药物治疗,鼻塞和流涕等症状无改善,有明显体征,影响生活质量者。
鼻腔有明显的解剖学异常,伴功能障碍。
手术方法
为改善鼻塞症状,可选择下鼻甲成形术、鼻中隔矫正术等;针对喷嚏和流涕等症状的主要术式是鼻腔副交感神经切断术,如筛前神经切断术、翼管神经切断术。
对筛前神经鼻中隔支、鼻丘及下鼻甲内侧面等处神经末梢分布区域,可借助激光、射频设备进行电灼或凝固。
血管运动性鼻炎怎样彻底治愈
血管运动性鼻炎的原因多,如精神紧张、内分泌紊乱等可引起组胺非特异释放,常采取综合治疗包括去除诱因、药物治疗等,缓解和控制症状,目前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
1.去除诱因:常紧张、焦虑者,可尝试改善工作环境,掌握生活节奏,稳定情绪。也可实施必要的心理治疗,缓解心理压力。
2.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一些非免疫性因素可造成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抗组胺药可有效缓解鼻痒、喷嚏等症状,如氯雷他定等药物。
(2)抗胆碱药:用于以鼻溢为主要症状者,即水样鼻涕增多、阵发性喷嚏。如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等。
(3)鼻减充血剂:适用于以鼻塞为主要症状者如羟甲唑啉,但注意使用时间和量,避免药物性鼻炎的发生。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病情,并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上述药物。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疾病症状持续时间过长,有增加并发症发作概率的风险。
部分患者病情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可能反复发作导致鼻腔副交感神经末梢感受器敏感度增高,从而使疾病易感性增加。
治疗后
血管运动性鼻炎不能彻底治愈,但通过避开致病因素刺激、药物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发病和控制症状。
通过治疗,症状消失后,如果鼻腔副交感神经仍处于高反应状态,症状仍可在由致病条件所再次引发。
危害性
有持续性打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可干扰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等。
可并发急性鼻炎、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等并发症。
日常
日常管理
注意防护
避免暴露于可能引发本病症状的风险环境中,减少受到不良理化因素刺激的概率。
注意鼻部及全身保暖、有效防止吸入有害气体及悬浮颗粒、降低突变环境和气候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饮食管理
饮食清淡,避免饮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热或过冷的食物,戒烟、戒酒,减少高咖啡等。
宜适当增加饮水,食用富含纤维和营养元素的新鲜水果、蔬菜,提倡高蛋白和低脂肪摄入。
其他
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及过度疲劳。
处于室内空气干燥、污浊环境者,可推荐使用空气清洁和加湿设备,并定期清洁。
适度运动,如跑步等运动可以降低由此引发症状的发生率,还有助于放松心情、辅助排遣压力。
随诊复查
应遵医嘱按时复查,如原有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预防
本病尚无积极预防的有效措施,症状出现常受各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可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和症状发作特征,尝试个体化的预防措施。
避免暴露于干燥、污浊环境。
有意回避吸入干冷空气或有害烟雾。
保持心情舒畅、释放压力,降低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对情绪的影响。
戒烟戒酒,减少食用含有大量咖啡因等增加神经兴奋性的饮品和食物。
避免摄入过于辛辣刺激的饮食。
注意休息、保障睡眠,减少过度劳累和过冷或过热。
如为体育运动所致者,宜减少有关过度活动,以降低不适症状的发生率和发作程度。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