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萎缩性鼻炎
概述
萎缩性鼻炎是以鼻黏膜萎缩或退行性变为特征的鼻部疾病
主要表现为鼻塞、鼻咽干燥、鼻出血、嗅觉减退、头痛等
原发性萎缩性鼻炎病因不明;继发性可能与慢性鼻炎或鼻黏膜长期刺激有关
目前尚无针对萎缩性鼻炎的特效疗法,多采用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萎缩性鼻炎是什么?
定义
萎缩性鼻炎是一类特殊的鼻炎,发展缓慢,其特征为鼻黏膜萎缩、嗅觉减退或消失、鼻腔大量结痂,严重者鼻甲骨膜和骨质可发生萎缩。
黏膜萎缩性病变可发展至咽部、喉部,引起萎缩性咽炎、萎缩性喉炎。
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原发性萎缩性鼻炎:与某些全身性慢性疾病的鼻部表现,如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B、D、E)、遗传因素、血中胆固醇含量偏低等。也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继发性萎缩性鼻炎:常见于长期鼻炎、与鼻腔手术中切除的组织过多等因素有关。
发病情况
多始于青春期,女性较男性多见,男女比约为1∶3。
体质瘦弱者较健壮者多见。
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萎缩性鼻炎能治好吗?
萎缩性鼻炎临床治愈的病例较少,但通过规范系统的诊疗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上多采用局部治疗和全身综合治疗。
局部治疗:如温热生理盐水冲洗,每天1~2次;鼻内使用复方薄荷油、1%链霉素滴鼻等药物;手术治疗缩小鼻腔。
全身治疗加强营养,改善环境及个人卫生,补充维生素A、B、C等。
萎缩性鼻炎能转成鼻癌吗?
萎缩性鼻炎有向鼻腔恶性肿瘤发展的可能。
本病早期黏膜仅呈慢性炎症改变,继而发展为进行性萎缩。因局部血供不良进一步导致黏膜上皮鳞状化生,甚至蝶腭神经节亦发生纤维变性。
鼻部癌症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在长期炎症刺激下,可使正常黏膜异常化生和增殖,成为鼻癌发生的基础,在某些高危诱发因素作用下恶性肿瘤更容易生长。
怎么判断是萎缩性鼻炎?
可通过症状和专科检查来判断是萎缩性鼻炎。
本病标志性的症状是鼻腔出现旁人闻得到而自己闻不到的臭气,这种呼气带特殊的腐烂臭味,是由于臭鼻杆菌等细菌使鼻内分泌物和结痂内的蛋白质分解而产生。常可伴有嗅觉减退或消失。
鼻腔检查可见鼻黏膜萎缩、鼻腔内多量脓痂形成,严重者鼻甲骨膜和骨质也可发生萎缩等特点可明确诊断。
病因
致病原因
原发性萎缩性鼻炎
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全身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
可能与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B、D、E)、遗传因素、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继发性萎缩性鼻炎
脓性分泌物长期刺激鼻黏膜,如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
高浓度有害粉尘、气体持续刺激鼻腔。
进行鼻腔手术时下鼻甲切除过多 。
某些传染病,如结核、梅毒、麻风等,对鼻黏膜造成损伤,可发生萎缩性改变。
症状
主要症状
鼻塞:为鼻腔内脓痂阻塞所致。
鼻、咽干燥:鼻黏膜腺体萎缩、分泌减少或长期张口呼吸等引起。
鼻出血:鼻黏膜萎缩变薄、干燥,挖鼻和用力擤鼻等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现鼻出血。
嗅觉减退或丧失:常为嗅区黏膜萎缩所致。
头痛、头晕:多表现为前额、颞侧或枕部头痛,或头晕。多因为大量冷空气的刺激反射造成。
呼气恶臭:脓痂的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又称“臭鼻症”。
其他症状
鼻腔黏膜萎缩波及到鼻咽部时,可影响咽鼓管,出现耳鸣和耳聋;波及到咽喉部时,可出现咽喉干燥、刺激性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
并发症
化脓性鼻窦炎:急性期,表现为发热、畏寒、头痛、鼻塞与脓涕等。慢性期,表现为为长期鼻塞、脓涕等。部分可有嗅觉减退或消失,或视力受损。
化脓性泪囊炎:表现为患眼结膜充血、流泪,有脓性分泌物。
继发鼻窦黏液囊肿:囊肿侵入眼眶后,可致眼球移位、溢泪、复视、头痛及眼痛等。
其他:如鼻背塌陷、鼻中隔穿孔(表现为鼻腔干燥和脓痂形成,常伴有头痛和鼻出血。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340
萎缩性鼻炎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耳鼻喉科
出现鼻塞、鼻咽干燥、鼻出血、嗅觉减退、头痛等时,建议尽快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保持鼻腔清洁,可先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鼻,但切忌挖鼻孔、用力擤鼻及一起擤两个鼻孔。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鼻干燥感?
是否有鼻出血?
是否出现头痛?
呼气时是否有腐烂臭味?
病史清单
是否有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是否有慢性鼻窦炎、扁桃体炎?
是否长期使用麻黄碱、萘甲唑林等滴鼻液?
是否长期接触刺激性气体或粉尘?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鼻内镜
鼻窦CT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局部药物:复方薄荷油、1%链霉素滴鼻、己烯雌酚油剂滴鼻、1%新斯的明
其他: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桃金娘油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340
萎缩性鼻炎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慢性鼻炎或慢性鼻窦炎史。
长期处于粉尘、有害气体、高热干燥环境。
临床表现
症状
主要表现为鼻塞、鼻咽干燥、鼻出血、嗅觉减退、头痛等。
体征
少数患者外鼻可有特殊的外观,鼻梁宽而平,鼻尖上方轻度凹陷,前鼻孔扁圆,鼻翼掀起。
实验室检查
鼻腔分泌物培养,判断病原菌的类型,配合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影像学检查
可进行X线检查或CT检查,了解鼻甲、鼻窦是否存在结构异常。
可见鼻甲缩小,鼻腔增宽,鼻窦可发育不良。
检查前须除去项链、耳环、手机、手表等金属物品。
鼻镜检查
可见鼻黏膜干燥、鼻腔宽大、鼻甲缩小(尤以下鼻甲为甚)、鼻腔内大量脓痂充塞,呈黄色或黄绿色并有恶臭。
鉴别诊断
干燥性鼻炎
干燥性鼻炎有鼻腔干燥感,易出血,下鼻甲前端可能有少许干痂黏附,但无嗅觉障碍,无鼻气腥臭及鼻甲萎缩,鼻腔内脓痂甚少。可通过鼻镜检查鉴别。
鼻梅毒
鼻梅毒患者有梅毒病史,或其生殖器(包括阴道或子宫颈)曾出现无痛性溃疡,可能有头痛、喉咙痛及发热、皮肤出现红疹等症状。可通过直接测定血清中的抗螺旋体抗体进行鉴别。
鼻麻风
鼻麻风患者有麻风病史,可出现面部呈微红色,皮肤发亮,可出现浅感觉障碍,四肢呈套状麻木;眉、发脱落明显等症状,通过麻风杆菌检查、病理检查可确诊。
鼻硬结症
鼻硬结症鼻无臭味,鼻分泌物或组织可培养出鼻硬结杆菌,病理检查有泡沫细胞和品红小体(拉塞尔小体)的特征性改变。
治疗
一般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找出全身、局部和环境等方面的致病原因,及时治疗或排除。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鼻腔冲洗
可选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每天1~2次。可去除痂皮及臭味,清洁鼻腔。
鼻内用药
润滑鼻黏膜类药物:如复方薄荷油、液体石蜡、鱼肝油等滴鼻剂,可润滑鼻黏膜、软化干燥的痂皮,并改善鼻干的症状。
抗生素类药物:如1%链霉素滴鼻,以抑制细菌生长、减少炎性糜烂,有助于黏膜生长。
雌激素类药物:如0.5%雌二醇己烯雌酚油剂滴鼻,可使鼻黏膜血管扩张、充血。
其他
1%新斯的明涂抹黏膜,可促进鼻黏膜血管扩张。
50%葡萄糖滴鼻,可能具有刺激黏膜腺体分泌作用。
全身用药
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维生素A、B2、C,或铁、锌等微量元素,保护黏膜上皮、增加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促进组织细胞代谢。
黏液溶解促排剂,如桃金娘油,具有能稀释黏液,促进腺体分泌,刺激黏膜纤毛运动。
手术治疗
主要目的是缩小鼻腔,以减少鼻腔通气量、降低鼻黏膜水分蒸发、减轻黏膜干燥及结痂形成。
手术方法
包括鼻腔黏骨膜下埋藏术、前鼻孔封闭术、鼻腔外侧壁内移术等。
鼻腔黏骨膜下埋藏术:适用于病程较长,症状明显,下鼻甲萎缩较著,鼻腔宽大,经非手术治疗无效,鼻腔仍有结痂与恶臭者。
前鼻孔闭合术:适用于原发性萎缩性鼻炎经治疗无效者;继发性萎缩性鼻炎禁用。有急性或慢性鼻前庭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者,应待炎症完全消退后施行手术。包括前鼻孔部分闭合术和完全闭合术,两侧可同期或分期进行。
鼻腔外侧壁内移术:手术破坏大,目前已较少采用。
术后注意事项
全麻术后4小时内禁食。
术后1~2天遵医嘱进半流质食物,如稀粥、软烂的面条、鸡蛋羹等,一周内应以软食为主。
术后一个月后可恢复正常饮食,并严禁吸烟、饮酒。
忌辛辣、刺激、坚硬的食物,如辣椒、咖喱、咖啡等。
注意观察鼻部、口腔分泌物情况。若出血较少或痰中带血,一般可不予特殊处理;若出血量较多,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再次行手术止血。
预后
治愈情况
经过治疗,症状可能会减轻或消除。
危害性
萎缩性鼻炎会影响正常呼吸,也会引起嗅觉减退、头痛、头晕等不适,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严重者呼气有腐烂臭味,对社交和自信心有所影响。
可继发鼻背塌陷、鼻中隔穿孔化脓性鼻窦炎、化脓性泪囊炎、继发鼻窦黏液囊肿等并发症。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注意鼻腔卫生,不挖鼻孔,不用力擤鼻,雾霾天戴口罩。
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避免熬夜及过度疲劳。
戒除吸烟、嗜酒等不良嗜好。
生活及工作中,应避免长时间处于粉尘、有害化学气体、高温、干燥等环境,如需接触,须注意防护(如戴口罩)。
经常开窗通风,使空气清洁、流通,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空气干燥时可使用加湿器,但要注意定期清洗加湿器。
饮食管理
饮食宜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
预防
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营养缺乏。
保持鼻腔清洁湿润,及时清理鼻腔结痂,不要用力挖鼻孔。
空气污染时,出门应戴口罩。
如患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结核、梅毒等疾病,要积极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