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霉菌性外耳道炎
概述
概述
霉菌性外耳道炎是指霉菌侵入外耳道或外耳道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引起的外耳道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可合并细菌感染。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临床症状
霉菌性外耳道炎有时可无症状,常见症状主要有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外耳道阻塞感、听力障碍等。
危害
可引起听力障碍。
检查
耳科常规检查、听力检查、分泌物涂片、真菌培养,必要时做组织学检查。
诊断
霉菌性外耳道炎可见外耳道有青烟色、黑色或黄白色霉苔,可见菌丝,与皮肤接触处呈痂状。
治疗原则
抗真菌治疗。
治愈性
积极治疗,可减轻或消除症状。
饮食建议
勿过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宜清淡富含营养饮食。
病因
病因
真菌直接感染引起,与环境、用药、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霉菌性外耳道炎会不会导致耳鸣
霉菌性外耳道炎有可能会导致耳鸣。
由于真菌团块刺激,外耳道可有少量分泌物,引起患者外耳道阻塞,鼓膜受侵,表现出耳鸣,甚至眩晕。建议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前往就医,由医生指导用药及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因为霉菌性外耳道炎感染本质属于真菌感染,因此抗真菌治疗属于该疾病治疗的前提,目前常用的抗真菌滴耳液包括水杨酸滴耳液、硼酸滴耳液等。
应用抗真菌药物之前应彻底清除耳道内分泌物及真菌代谢产物,将皮肤坏死组织也一并去除,保障耳道干洁、通畅。
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应遵医嘱规范治疗,避免出现并发症。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外耳道痒感不适、阻塞感、外耳道潮湿、听力障碍、疼痛,有些真菌可引起化脓和肉芽肿。
其他症状
真菌可致坏死性外耳道炎,有些真菌感染可引起全身低至中等发热。
诊断依据
念珠菌感染可见外耳道皮肤潮红糜烂,界限清楚,表面覆白色或奶油样沉积物。曲霉或酵母菌感染可见外耳道内有菌丝,菌丝的颜色可为白色、灰黄色、灰色或褐色。芽生菌感染初期可见外耳道皮肤散在丘疹或小脓疱,其后发展成暗红色边缘不整的浅溃疡,有肉芽生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毛霉菌感染可见耳流脓
治疗
治疗方针
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清洗真菌团块及痂皮,用干棉签拭干后,局部涂擦达克宁等抗真菌药物。病情严重者应静脉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
其他治疗
外耳道皮肤肿胀、渗液时,向外耳道置入5%醋酸铅溶液的小棉条,每日更换1~2次。
预后情况
积极抗真菌治疗,预后良好。
霉菌性外耳道炎有啥最佳治疗方法
霉菌性外耳道炎没有最佳治疗方法,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一般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调整饮食习惯,保持外耳道干燥,用抗真菌的药物进行局部涂搽。
1.调整饮食习惯: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减少辛辣刺激的食物的摄入。
2.保持外耳道干燥:霉菌性外耳道炎是真菌性的外耳道炎的一种。由于真菌容易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长繁殖,因此,保持外耳道的干燥清洁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必要前提。
3.抗真菌药物局部涂搽: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抗真菌的药物进行局部涂搽,如,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两性霉素B软膏或者克霉唑软膏进行局部涂搽。
霉菌性外耳道炎要滴什么药水
霉菌性外耳道炎可于外耳道处使用水杨酸乙醇溶液或制霉菌素等抗真菌药物。
霉菌性外耳道炎是霉菌进入外耳道引起的慢性炎症。一般主要表现为耳内发痒、耳内闷胀感,损伤鼓膜时可出现耳鸣及听力障碍。
此时需就医,在医师指导下先清除外耳道内的污物,使外耳道保持干燥。然后于外耳道处规范使用1%~3%水杨酸乙醇溶液或制霉菌素、咪康唑等广谱抗真菌药物。1%~3%水杨酸乙醇溶液除了抗真菌,还具有溶解外耳道的角质、止痒的作用。
此疾病容易反复,需在医师指导下规范治疗并随诊。
护理
日常护理
保持外耳道干燥,戒除挖耳习惯。不自行滥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避免水进入外耳道内。
饮食调理
饮食清淡、易消化,注意营养均衡。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