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变应性鼻炎
概述
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出现的一种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等
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发生变态反应所致
可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外科治疗等
变应性鼻炎是什么?
定义
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过敏原)后,发生于鼻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特应性个体存在“过敏体质”,这类人群更容易发生免疫球蛋白E(IgE)和嗜酸性粒细胞等参与的变应性疾病,比如哮喘。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变应性鼻炎已成为影响全球人类的健康问题。
分类
传统分类方法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由常年存在的变应原引起,如屋尘螨等。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主要是由植物花粉等季节性播散引起,又称为“花粉症”,旧称“枯草热”。
新的分类方法(WHO ARIA分类方法)
这种分类常用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根据发病时间特点分类
间歇性变应性鼻炎:症状发生的天数<4天/周或病程<4周。
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症状发生的天数≥4天/周或病程≥4周。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症状轻微,对生活质量(包括睡眠、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未产生明显影响。
中/重度:症状较重或严重,对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发病情况
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与人群、诊断标准等相关,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12%~30%,并且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以儿童和青壮年居多,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变应性鼻炎可以增加哮喘的患病风险,变应性鼻炎人群患哮喘的风险是无变应性鼻炎人群的3~5倍。
变应性鼻炎长大后会慢慢好吗?
小儿变应性鼻炎虽然目前尚无法根治,但经过积极的治疗,疾病的发作可得到良好的控制。由于对过敏物质的逐步适应,一部分患儿的鼻炎症状会随之改善,甚至消失。
本病的治疗需要防治结合,包括避免过敏物质接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家属要注意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不适症状是否减轻,鼻涕是否减少,遵医嘱治疗及随访。
变应性鼻炎怎么根治?
本病目前无法根治。临床上一般根据变应性鼻炎的分类和程度,以阶梯式的治疗方法,即按照病情由轻到重,循序渐进依次采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
治疗效果主要与治疗是否及时、规范有关,通过积极治疗后症状多可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变应性鼻炎能自愈吗?
变应性鼻炎不能自愈,但可通过有效的生活健康管理来减少本病发作的机会,辅助治疗缓解症状。
变应性鼻炎患者在积极配合正规诊治的同时,要尤其注意远离过敏原,尽量保持鼻腔湿润、清洁,注意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做到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在流感季节不要到人员聚集的场所,同时,室内应适当开窗通风。
病因
致病原因
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是导致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原因。
变应性鼻炎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变应原)共同作用的结果。
变应原
可导致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如下。
屋尘
屋尘是多种变应原的混合物,如织物纤维、垫料、螨、昆虫、羽毛、花粉等。
房间内长期存放的书籍、报刊等;也有可能含大量吸入变应原。
种类很多,常引起人类变态反应的有屋尘螨、粉尘螨
螨的致敏性极强,活螨、死螨、螨的皮屑和排泄物都可能引发变态反应。
屋尘螨在屋尘中广泛存在,特别是床垫料、枕垫料、地毯和窗帘中,与人接触密切;屋尘螨喜温暖潮湿,气温10~32℃、相对湿度80%左右为其最佳生长繁殖环境。
昆虫
蟑螂、蚊、蝇、蜂、蛾、蝶等,其鳞、毛发、蜕皮、脱屑、残骸、分泌物及排泄物等都可能导致变态反应。
羽毛
主要是家禽及观赏鸟类的羽毛;屋尘螨可以在羽毛内潜伏生长。
花粉
有比较强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常引起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常见的植物有榆、杨、槭、白蜡、柳、云杉、车前、沙枣、十字花科、桑科、梓、柽柳、蓖麻、苦豆子、向日葵、蓼属、骆驼蓬、葎草属、莎草科、禾本科、藜科、苋科、茼属等。
真菌
依靠孢子、菌丝碎片传播,分布极其广泛,可以通过呼吸、饮食、接触、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
生活用品
枕垫料、床垫料等的植物纤维,除虫菊等驱蚊剂,化妆品香料,扑粉,含有亚麻仁油等的洗发剂,烟草粉尘以及蓖麻子,假首饰等。
化学物质
洗涤剂中的酶类、甲苯二异氰酸脂(塑料工业中使用)、二氧化硫(垃圾、燃料等燃烧释放)。
食物和药物
面粉等小麦制品、奶、蛋、鱼、虾、花生、大豆、某些水果、蔬菜等,以及口服药物。
其他
猫、狗、兔等动物的皮屑、毛发,及其尿液等排泄物。
油漆。
遗传因素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
生态环境的改变可对呼吸道黏膜系统的免疫进行调控,使人体对变应原的易感性增加。
其他
发病可能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和“过度清洁“的生活方式有关,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改变人体对变应原的易感性。
发病机制
变应性鼻炎属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有多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参与,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特应性个体首次接触变应原,刺激身体产生对应的IgE抗体,并附着在特定细胞的表面,使身体进入致敏状态。
再次接触变应原,变应原与上述的特定细胞结合,引起细胞膜发生一系列变化,释放组胺、白三烯、缓激肽等生物活性介质,这些物质能引起血管、平滑肌、腺体变化,出现对应症状。
症状
主要症状
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症状是发作性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等,部分还可出现嗅觉障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可在接触到变应原时发作,如在打扫卫生、接触宠物、到灰尘较多的地方等情况下发作。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在特定时期发作,季节过去后即可缓解,可能于次年的相同季节再次发作。
发作性喷嚏
多在晨起或夜晚,或者接触变应原之后立刻发作;呈阵发性,每天可以发作多次,每次喷嚏多于三个,可达十数个甚至数十个。
流涕
流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候可不自觉地从鼻孔滴下。
鼻痒
大多是鼻内发痒,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还可出现眼、外耳道、软腭等部位发痒。
鼻塞
不同的人差异比较大,轻重程度不同,一侧或两侧或两侧交替,可间歇或持续出现。
嗅觉障碍
表现为嗅觉减退,一般是暂时的。
其他症状
变应性结膜炎时,还可出现眼痒、流泪、眼睛红肿等症状。
伴哮喘发作时,还可出现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并发症
鼻息肉: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累及鼻窦时,可出现头痛;堵塞咽鼓管咽口时,可出现听力减退。
分泌性中耳炎:以听力下降、耳闷、耳痛等为主要症状,严重程度可随鼻部症状改变。
慢性鼻窦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黏性或黏脓性鼻涕),还可有头面部胀痛和嗅觉功能障碍(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
就医
就医科室
耳鼻喉科
出现发作性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等时,建议尽快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保持鼻腔清洁,可先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鼻,但切忌挖鼻孔、用力擤鼻及一起擤两个鼻孔。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出现鼻痒?
是否连续打喷嚏?多在什么时候?
是否有大量清水样鼻涕?
是否有鼻塞、嗅觉障碍等症状?
症状出现是否有季节性?是否多发生在春季?
病史清单
是否对螨虫、花粉或某些药物等过敏?
是否有哮喘、变应性结膜炎等变应性疾病?
家族中是否有人出现类似症状?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鼻内镜、血常规、血清总IgE或特异性IgE、鼻窦CT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组胺药: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左卡巴斯汀等鼻喷雾剂、氯苯那敏、溴苯那敏、氯雷他定
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
其他:色甘酸钠滴鼻剂、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孟鲁司特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可有接触某些物质后出现症状的经历。
可患有其他变应性疾病。
家族中有人出现类似情况。
临床表现
症状
可有鼻痒、阵发的连续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等症状,每天持续或累计达1小时以上。
体征
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也可能为浅蓝色或出现充血,常有水样分泌物。
实验室检查
可以通过变应原皮肤试验、鼻黏膜激发试验和特异性IgE检测等寻找变应原。
皮肤试验
变应原皮肤试验是确定Ⅰ型变态反应的重要检查手段,包括皮肤点刺试验和皮内试验。其中,皮肤点刺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用于儿童和老年人,临床常用。以下主要介绍皮肤点刺试验。
检查时先在小臂手掌侧的皮肤上滴一滴待测变应原,之后用特制的点刺针穿过液滴刺入表皮,再轻轻挑开皮肤,让液滴渗入。
15~20分钟后观察结果,并根据皮肤改变情况等进行分级。
结果包括阴性、可疑、弱阳性、阳性、强阳性、极强阳性,代表变态反应的严重程度。
注意事项
检查前需要停止使用抗过敏药及含有抗过敏成分的药物,如感冒药、阿司咪唑(息斯敏)等。一般停药后须等待一定时间才能进行该试验,如阿司咪唑需要停药3周。
如果已经出现了全身过敏,暂时不行该试验。
试验后需要原地观察半小时,防止出现变应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情况。
鼻黏膜激发试验
每次只能检测1种变应原,因此大多不用于筛查。
检查时把吸附有待测变应原溶液的滤纸片贴在下鼻甲,或把该溶液喷入鼻腔,逐渐增大变应原浓度,观察是否出现相关症状。
出现症状时浓度越低,说明鼻黏膜反应越大。
特异性IgE检测
包括血清总IgE及血清或分泌物特异性IgE检测、组胺释放试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等。
原理都是取血液等体液作为样本,检测其中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的指标水平,并据此判断是否有变态反应。
鼻分泌物涂片
取鼻分泌物作为样本,处理后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分布情况等。
阳性结果可以帮助诊断。
其他
为了排除结构异常、肿瘤等,还有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检查、CT检查等。
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前两项即可做出诊断。
具有鼻痒、喷嚏、鼻分泌物和鼻塞4大症状中至少2项,症状持续1小时以上。
变应原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或++以上)或/和特异性IgE检测阳性。
鼻黏膜形态炎性改变。
鉴别诊断
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相似点:均可出现喷嚏、流涕增多等,常伴嗅觉减退或丧失,鼻黏膜可发现苍白、水肿等改变,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不同点
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皮肤试验呈阴性,没有明确的激发因素;抗组胺药、色甘酸钠治疗无效。
变应性鼻炎:皮肤试验呈阳性,可有明确的变应原激发;抗组胺药、色甘酸钠治疗有效。
血管运动性鼻炎
相似点:均可出现喷嚏、流涕增多,鼻黏膜水肿,抗组胺药治疗有效。
不同点
血管运动性鼻炎:通常由冷空气、刺激性气味、烟草烟雾、酒精、运动和情绪反应引起,鼻分泌物中没有嗜酸性粒细胞;皮肤试验呈阴性;鼻分泌物中IgE不高。
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皮肤试验呈阳性;鼻分泌物中IgE升高。
感染性鼻炎
相似点:均可出现鼻分泌物增多、喷嚏等症状。
不同点
感染性鼻炎:可伴有发热、无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喷嚏较变应性鼻炎少;皮肤试验为阴性;急性细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抗组胺药、色甘酸钠等治疗无效。
变应性鼻炎:一般无全身症状;皮肤试验为阳性;抗组胺药、色甘酸钠等治疗有效。
内分泌性鼻炎
相似点:均可出现鼻涕增多、鼻塞,伴有喷嚏。
不同点:内分泌性鼻炎多见于女性经前期综合征
药物性鼻炎
相似点:均可出现鼻塞的症状。
不同点:药物性鼻炎是长期使用鼻腔减充血剂所致,以鼻塞为主要症状,变应原敏感性试验为阴性。
顽固性发作性喷嚏
相似点:均可有打喷嚏的症状。
不同点:顽固性发作性喷嚏多由焦虑、压抑等精神障碍引起,此类喷嚏多明显吸气相,因此与“正常”喷嚏相比,多表现为“无力”。
脑脊液鼻漏
相似点:均可有清水样鼻涕的症状。
不同点:脑脊液鼻漏多有外伤史,鼻漏液含糖量高与脑脊液相似,变应原敏感性试验为阴性。
治疗
一般治疗
避免接触变应原
尽量避免暴露于变应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或尽可能减少接触已知的变应原是治疗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避开可疑或已经明确的所有变应原,如吸入物、食物和接触物。
忌用所有可疑的致敏食物和药物。
对于可疑或已经明确致敏的食物和药物,选择有相同或相似作用,但不致敏的食物和药物替代。
花粉过敏者,在发病季节避免去园林或野外,有条件者可在卧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并紧闭门窗等。
尘螨过敏者,扫地时应佩戴口罩,需清除室内地毯、绒线织品及毛绒玩具等物品,床上用品可使用50℃以上的热水清洗。
鼻腔盐水冲洗
鼻腔盐水冲洗是比较简单而且可以居家操作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
冲洗可以降低鼻黏膜接触的变应原浓度,洗去过多的鼻腔分泌物,以及组胺等炎性介质,减轻鼻黏膜水肿的情况。
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呛咳,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操作。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用药原则为根据病情由轻到重,循序渐进依次采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阶梯式治疗方法。
抗组胺药
可迅速缓解鼻痒、喷嚏和鼻分泌亢进,但缓解鼻塞作用较弱。
口服抗组胺药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溴苯那敏、赛庚啶等。因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较明显,有嗜睡、疲倦等不良反应,所以精密机械操作者和驾驶员应慎用或不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一线治疗药物,常用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作用时间长、很少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但特非那定非索非那定等部分药物可能引起严重心脏并发症。
鼻用抗组胺药
一线治疗药物。
常用左卡巴斯汀氮䓬斯汀等鼻喷雾剂。
低剂量、高浓度、直接到达靶组织发挥作用,起效快,还可避免或减低全身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无中枢镇静作用。
糖皮质激素
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
鼻用糖皮质激素
一线治疗药物,可用于轻度和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局部吸收、起效快、安全性好,局部不良反应有鼻出血、鼻黏膜萎缩等,全身不良反应少。
口服糖皮质激素
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其他治疗无法控制严重鼻塞时,可考虑短期使用。
可用泼尼松龙甲泼尼龙等,用药一般不超过2周。
注意: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应慎用本类药物。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一线治疗药物。
可有效缓解鼻塞症状,尤其是合并哮喘的变应性鼻炎。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两药的妊娠期安全用药级别定为B级,孕妇也可使用,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最好遵医嘱使用。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仅适用于变应性鼻炎轻症或预防用药,因为本类药物起效时间多在1周以后。
可用色甘酸钠滴鼻剂或喷鼻剂。
孕妇应慎用。
鼻用减充血剂
通常作为辅助用药缓除鼻塞症状,作用明显、起效快,可弥补抗组胺药的不足。
连续用药一般不超过7天,孕妇和2岁以下儿童禁用,老人和心血管病者慎用。
常见不良反应有鼻腔干燥、针刺感等,疗程过长或用药过频可导致药物性鼻炎
抗胆碱药
可减少鼻分泌物,但对鼻痒、喷嚏、鼻塞等症状无明显效果。
常用异丙托溴铵喷鼻。
患有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慎用。
其他
花粉阻隔剂:可减少或阻断鼻黏膜与各种变应原接触,从而减轻或消除症状。
抗IgE抗体:如奥马珠单抗,主要适用于其他药物治疗后仍无法控制的重度变应性鼻炎或哮喘者,治疗周期长。
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疗法)
原理是把变应原提取物,通过注射、口服等方法给予患者。通过不断地增加剂量刺激免疫系统,诱导机体免疫耐受,最终实现减轻变态反应症状,或者使症状少发生甚至不发生的目的,是唯一一种治本的办法。
包括皮下注射免疫疗法和舌下含服免疫疗法。
皮下注射免疫疗法
把变应原提取液注射到体内的方法。
通常分为常规注射和维持注射两个阶段;结束后如果有复发,可以加强注射。
常规注射:从低浓度开始注射,逐渐增加浓度;起始浓度根据皮肤试验结果确定,阳性结果越强,起始浓度越低。每种浓度注射10次为1个疗程,共5周,每周2次,在固定时间注射,不可随意中断。
维持注射:常规注射结束后,需要继续注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脱敏注射液浓度固定。一般要持续3~5年以上,以维持较好的疗效。这一阶段维持注射的间隔时间因人而异。
加强注射:如果症状复发,可以使用最后一次注射的最后一次剂量,以10次为1疗程,进行加强注射,持续1~2个疗程。
不良反应
局部不良反应:可有注射部位瘙痒、红肿、硬结等。
全身不良反应:可能出现局部或全身荨麻疹、哮喘发作,严重者甚至发生变应性休克(极少发生)。
舌下含服免疫疗法
把脱敏液滴入舌下,含够1~3分钟后吞下的方法。
优点是方便、简单、不需要注射,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更适合儿童。
缺点是国内目前只有针对粉尘螨过敏的产品。
不良反应
局部不良反应:可有舌下瘙痒、红肿等。
全身不良反应:较皮下注射免疫疗法轻。除荨麻疹和哮喘发作外,还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前提下,对部分人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适应证
经规范化药物治疗和/或免疫治疗,鼻塞和流涕等症状无改善,有明显体征,影响生活质量者。
鼻腔有明显的解剖学异常,伴功能障碍。
手术方法
包括下鼻甲成形术、翼管神经切断术、鼻后神经切断术等,可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和/或降低鼻黏膜高反应性,减少鼻腔分泌物的分泌。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有中药、针灸等方法,但需要专业的中医师辨证施治,不同的人适合的方法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
中医治疗虽然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安全可靠,副作用小,但起效的具体过程不明确,需要形成统一的治疗标准。
【特别提示】本病可以采取中医自我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变应性鼻炎不能彻底治愈,但通过避开变应原、药物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发病和控制症状。
通过治疗,症状消失后,如果继续接触变应原,症状仍可再次出现。
危害性
有持续性打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可干扰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等。
可并发鼻息肉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等并发症。
日常
日常管理
注意防护
远离有变应原的环境,如佩戴口罩、防护镜、防护面罩、穿长袖衣服等,可以减少与环境中变应原的接触。
饮食管理
非食物引发者:食材选择上无明确禁忌,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戒烟、戒酒。
食物引发者
回避已明确致敏的食物;对于明确不过敏的食物应常规、多样化摄入。
可用低变应原饮食,如谷类、菜花、梨、黄瓜、香蕉、菜籽油等,仅以少许盐和糖作为调味品,同时严格观察进食后反应。定期复查,避免营养不良。
其他
变应性鼻炎尚无法根治,可反复发作,需长期治疗和慢病管理,影响生活。患者需保持平常心,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适度运动,如跑步等运动可以减轻鼻塞症状。
预防
变应性鼻炎病因很明确,可以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反复发作。
对花粉过敏者,可以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出门时戴口罩和防护镜等。
对螨、房屋尘土等过敏者,需要保持房间内清洁,及时清扫,地毯、床单、被罩等定期清洗、暴晒。
如果是与动物毛发、排泄物、皮屑相关的过敏,建议不要接触、饲养相关动物。
食物、药物等导致过敏者,要坚决避免食用相关食物和药物,并寻找不引起过敏的代替品。
工作、生活中接触到的化学物品引起过敏的,需要做好防护,如使用防护面具等,避免接触。
确诊后按照医生的要求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引起支气管哮喘等。
饮食规律,避免烟、酒、辛辣食品,多吃蔬菜水果。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