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躯体化障碍
概述
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诉的精神障碍
反复陈述躯体症状,并因此就医,各种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症状轻微者预后良好,症状严重者可能持续终身。积极治疗可减轻、缓解症状
躯体化障碍是什么?
定义
躯体化障碍是由精神心理因素引发的一系列躯体异常表现的疾病。
患者存在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的躯体症状,并持久地担心或相信这些躯体症状真实存在。
分类
躯体化障碍表现为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器官。
根据症状分类
疼痛症状。
眩晕症状。
气紧症状。
躯体不适感等。
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躯体化障碍。
中度躯体化障碍。
重度躯体化障碍。
其他分类
生物性躯体症状。
情绪性躯体症状。
认知性躯体症状。
想象性躯体症状。
发病情况
有研究显示,躯体化障碍的患病率为0.5%~16.1%(平均10.1%),即每一百人中患有躯体化障碍的人数平均为10人。
社区调查发现,躯体化障碍的患病率少于1%,女性的患病率为男性的2倍。
躯体化障碍有什么症状?
躯体化障碍无器质性疾病基础,但以反复出现多种多样、频繁易变的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可表现为胃肠道不适,如打嗝、腹痛、反酸、恶心;皮肤瘙痒、刺痛;呼吸困难、胸闷;四肢无力等。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尽管各种医学检查结果正常,医生反复地解释和说明,均不能打消患者的疑虑。
躯体化障碍一般多久能恢复?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慢性、波动性进展的疾病,由于主要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所以患者的恢复时间没有统一定论。
预后常常与患者的病前人格特征、心理社会因素、情绪变化、对症状的认知模式以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有明显精神诱发因素、急性起病者预后良好。起病缓慢、病程持续2年以上者,则预后较差。
躯体化障碍能自愈吗?
躯体化障碍一般难以自愈,需要进行治疗。
躯体化障碍治疗比较困难,通常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治疗方法。心理治疗目的在于让患者改变错误观念,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解除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与健康状态有相对正确的评估。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绪症状,选择抗抑郁或抗焦虑治疗。
症状
典型症状
躯体化障碍无器质性疾病基础,但以反复出现多种多样、频繁易变的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典型症状如下:
胃肠道不适症状
呃逆(俗称打嗝)、腹痛、反酸、呕吐、恶心。
异常的皮肤感觉症状
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
呼吸循环系统症状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窘迫、胸闷。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
神经系统症状
肢体无力、瘫痪,声音嘶哑,不能出声,抽搐,记忆力下降,遗忘。
性与生殖系统症状
性冷淡、性交疼痛、异常子宫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
伴随症状
躯体化障碍患者通常存在与躯体症状相关的过多想法、感觉或行为。常伴有抑郁和焦虑情绪,但达不到抑郁症或焦虑症的诊断标准。这些想法、感觉和行为包括:
不断担心患有潜在疾病。
将正常的身体感觉视为严重疾病的征兆。
即使没有证据,也担心症状严重。
认为身体的感觉是在威胁或伤害自己的健康。
总是认为医生未诊出自己的疾病或未给予充分的治疗。
担心体育锻炼可能会损害身体。
因躯体症状而反复检查身体。
儿童、老年患者的症状表现
老年患者
在老年人中,躯体疾病和躯体化障碍同时出现很常见。
一些常见的躯体化障碍表现,如感到持续的疼痛、疲乏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正常的老龄化表现;对患病的病理性担忧、焦虑,也易被误认为是老年患者对疾病的正常担忧,特别是当这些情绪反应出现在患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中。
儿童患者
在儿童中,最常见的躯体化障碍症状是反复发作的腹痛、头痛、疲乏和恶心。
儿童患者比成年患者更多地呈现一种单一的主要症状。与青少年患者相比,儿童患者可能有躯体主诉(表示自己有躯体不适),但很少主诉“疾病"。
父母对儿童所表现的症状的反应很重要,因为这可能决定有关的痛苦水平。
并发症
其他精神障碍,如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人格障碍
自杀企图和行为。
因不当的医疗行为(如过度服药或自行服用不恰当的药物)引发的躯体疾病。
重症者可能出现心因性的肢体功能丧失,如肢体瘫痪等。
病因
遗传因素
躯体化障碍具有家族聚集性,即家族中的一名成员患病,则其他成员的患病风险率增大。但这种家族聚集性可能是遗传、环境因素或两者共同影响的结果。
研究发现,大约20%的躯体化障碍患者的女性一级亲属(母亲、女儿或姐妹)也符合躯体化障碍的诊断。
生物因素
研究发现,部分脑区的功能异常可能与躯体化障碍有关。
躯体化障碍患者的双侧额叶可能存在对称性功能障碍。
躯体化障碍患者优势大脑半球(与从事语言文字符号方面的特化功能有关的半球,一般为左半球)的功能障碍较正常人和抑郁障碍患者严重;非优势半球(与从事空间感觉、美术、音乐等方面的特化功能有关的半球,一般为右半球)前部的功能障碍比后部严重。
心理因素
认知偏差
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可能的躯体化症状,患者可能存在不合理认知,夸大消极因素存在的可能性。例如,认为疲劳导致的头痛是更严重的躯体疾病引起的,或认为是因为脑部出现了问题。
继发性获益
患者在生活中把症状的躯体化作为表达情感(如痛苦)的一种方式,通过躯体症状获得家庭成员、朋友的关心,使自己想要被关注的愿望得到满足。
人格特征
患者病前的某些人格特征,如敏感、多疑、固执的性格,可能导致患者对自己的躯体化症状坚信不疑。
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环境、人口、医疗设备的限制,躯体症状比情绪症状更容易被关注到,患者在繁忙拥挤的医疗机构中常倾向于隐藏情绪症状,而描述一些直接的、易被接受的躯体症状。
我国社会文化倾向于鼓励躯体症状的表达,而非情绪症状表达。这种受文化影响的表达倾向性与继发性获益一起作用于躯体化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风险人群
存在躯体化障碍家族史的患者,患病率比普通人群明显升高,而且血缘关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
具备不良心理素质(如性格内向、心胸狭窄、过分敏感多疑)的人,在焦虑情绪严重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躯体化障碍。
家庭生活不和谐的人,因内心需求无法从亲人处获得或者缺乏情感支持,易患躯体化障碍。
就医
就医科室
精神心理科
如果反复出现肠胃痛、恶心、呕吐或胸闷、心悸等躯体症状,且以往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无器质性病变,建议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躯体化障碍具有家族聚集性,存在躯体化障碍家族史的患者,患病率比普通人群明显升高,详述病史能帮助医生诊断。
特别提醒:有些躯体疾病在早期可能难以找到客观的医学证据,若躯体症状持续2年以上,无实际病变,则应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身体有哪里不舒服?
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
最近情绪状态如何,生活中有没有发生什么重大事件?
病史清单
有患有精神心理障碍的血亲吗?
患过任何精神心理方面疾病吗?
以前在别的医院就诊过吗,诊断是什么?
最近有没有经历什么变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激素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脑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B超检查
其他检查:心理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焦虑类药:地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氯硝西泮
抗抑郁类药:帕罗西汀、氟西汀、文拉法辛、舍曲林
心境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
诊断
为确诊躯体化障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地体格检查、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精神心理测试等帮助确诊或排除器质性病变。
医学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诊断标准
A.1个或多个的躯体症状,使个体感到痛苦或导致其日常生活受到显著破坏。
B.与躯体症状相关的过度的想法、感觉或行为,或与健康相关的过度担心,表现为下列至少1项:
与个体症状严重性不相称的和持续的想法。
有关健康或症状的持续的、高水平的焦虑。
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对这些症状或健康的担心上。
C.虽然某个躯体症状可能不会持续存在,但“有症状”(感觉自己躯体不适)的状态是持续存在的(通常超过6个月)。
D.针对具体症状表现的诊断标注
对于躯体症状主要为疼痛的个体,诊断标注为:主要表现为疼痛的躯体化障碍。
对于以严重的症状、显著的损害和病期长为特征的持续病程(超过6个月),标注为:持续性躯体化障碍。
根据症状表现的严重程度进行标注
轻度:只有1项符合诊断标准B的症状。
中度:2项或更多符合诊断标准B的症状。
重度:2项或更多符合诊断标准B的症状,加之有多种躯体主诉(或1个非常严重的躯体症状)。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的诊断标准
存在各种各样变化多端的躯体症状,疾病发生至少2年,且未发现任何恰当的躯体解释。
不断拒绝多名医师关于其症状没有躯体解释的忠告与保证。
症状及其所致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和家庭功能损害。
包含多种主诉综合征和多种心身障碍。
自评量表
躯体症状障碍诊断B标准量表(SSD-12)
{"description":"国际专业量表","guide_page":true,"id":100052,"title":"躯体症状障碍诊断B标准量表(SSD-12)"}
躯体症状障碍诊断B标准量表(SSD-12)是由Toussaint等人于2016年编制,用于评价受测者对躯体不适的感受以及如何对待躯体不适,使用起来简单易行。
量表包含12个条目,共5级评分。总分为48分,得分≥17提示有躯体症状障碍。本量表可用于筛查躯体化障碍,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效果良好。
鉴别诊断
躯体疾病
有些躯体疾病在早期可能难以找到客观的医学证据,因此,ICD-10中对躯体化障碍的诊断要求病程持续2年以上,以便自然排除各类躯体疾病所引起的躯体不适。
临床上,对年龄超过40岁而首次出现躯体不适症状的患者,需谨慎排除躯体疾病的可能。患者即便存在心理诱因、初步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有一定程度的易受暗示性等也不一定患躯体化障碍。
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常伴有躯体不适症状,而躯体化障碍也常伴有抑郁情绪。鉴别时要考虑症状发生的先后(如先出现抑郁症状,继发躯体不适症状,则更可能为抑郁症;反之则更可能为躯体化障碍)。
可通过分析症状的特性进行鉴别。如为重性抑郁,则患者可能表现出早醒、晨重夜轻的节律改变,体重减轻及精神运动迟滞、自罪自责,消极言行等症状,可据此与躯体化障碍相鉴别。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早期可有疑病症状,但其内容多离奇、不固定,常有思维障碍和情感障碍,患者并不积极求治,可据此与躯体化障碍相鉴别。
疑病症
躯体化障碍患者关注的重点是症状本身及症状的个别影响,患者要求治疗以消除症状,常有过度使用药物的现象。
疑病症更多指向潜在的进展性的严重疾病过程及其致残致死结果,患者倾向于要求检查以确定或证实潜在的疾病,患者通常害怕药物及其不良反应。
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在急性发作期可出现躯体症状和与身体健康相关的焦虑情绪,但躯体化障碍的焦虑情绪和躯体症状持续时间更长,可通过病程发展鉴别二者。
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会担忧各种事件、情景或活动,也可能只是担忧其健康,但患者主要关注的并不是常见的躯体症状或害怕疾病,且较少表现出真正的躯体症状。
躯体化障碍的特点是表现出具体的躯体症状以及针对疾病、症状的担忧、害怕。
躯体变形障碍
躯体变形障碍也涉及对躯体不适的关注、担忧。但二者在患者关注点上有所区别。
躯体变形障碍患者对其外表上的缺陷表现出过分的关注。
躯体化障碍患者关注的不是外表的缺陷而是躯体症状,它反映了对潜在疾病的害怕。
强迫障碍
躯体化障碍可反复出现有关躯体症状或疾病的想法,但患者多为疾病、症状感到烦恼,而为反复出现的想法本身感到烦恼的程度较轻,且不伴随强迫行为。
强迫障碍的患者会因反复出现的想法感到烦恼,总是试图消除这些想法。一般会伴有旨在减轻焦虑情绪的相关重复行为(强迫行为)。
治疗
躯体化障碍治疗比较困难,通常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综合性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应用精神科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十分重要。在治疗过程中,躯体化障碍患者经常出现任意服用药物的情况,因此应在治疗前需明确在哪个阶段使用哪些精神药物,并严格遵照医嘱服药。
伴随焦虑、抑郁症状
抗焦虑药:常用药物有苯二氮䓬类药物、丁螺环酮等。
抗抑郁药:常用药物有阿米替林氯米帕明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文拉法辛等。
慢性疼痛症状
对慢性疼痛患者,可选择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类药物(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氯米帕明)治疗,以及适当应用镇痛药进行对症处理。
难治性患者
对有偏执倾向、确实难以治疗的患者,可以慎重使用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常用药物有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氨磺必利等。
用药提醒:精神类药品均为处方药,需要凭医生处方购买,并应严格按医嘱使用。用药期间不要从事驾驶、操作危险机械或精密仪器,以免造成身体伤害。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目的在于让患者改变错误观念,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解除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与健康状态有相对正确的评估,建立对躯体不适的合理性解释。
目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疗法、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支持性心理治疗
通过倾听、安慰、解释、指导和鼓励等方法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重新树立信心并得到鼓舞,以及促使他们对治疗计划的其他方面予以配合。治疗重点为:
积极倾听。
引导释放情绪。
疾病健康教育。
鼓励,增强信心。
认知行为治疗(CBT)
目前认为CBT是躯体化障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躯体症状。其主要目标是协助患者克服认知盲点、模糊知觉、不正确判断,以及改变其认知歪曲。治疗步骤包括:
明确治疗目标。通过评估、询问的方式,帮助患者认识问题的实质,从而减少躯体症状。
在承认患者体验到症状并感到痛苦的事实基础上,与患者一起讨论症状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机制,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疑虑和想法。
与患者一起,对疾病的解释进行评估,对患者提出的论据进行审视。
减少不恰当的病态行为,改变患者通过过度的医疗行为来回避社会现实问题的行为模式。
家庭治疗
患者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情绪表达、认知风格等都会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影响症状的持续和进展,而家庭治疗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和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治本”。
森田疗法
使患者了解症状的实质并非严重疾病,帮助患者采取接纳和忍受症状的态度,以此缓解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认识到任何对症状的抵制、反抗或回避都是徒劳的。
通过绝对卧床期、轻作业期、重作业期、实践期,帮助患者适应带着症状学习和工作,顺应自然。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
帮助患者探究并领悟症状背后的内在心理冲突,对于症状的彻底缓解有效。
预后
治愈情况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慢性、波动性进展的疾病,这类患者最初多就诊于综合医院的非精神科。当患者最终就诊于精神科时,其往往具有多年就诊经历、做过大量临床检查、用过多种药物,但治疗后效果不佳。
预后情况常常与患者的病前人格特征、心理社会因素、情绪变化、对症状的认知模式以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因素有关。
一般认为,有明显精神诱发因素、急性起病者预后良好。起病缓慢、病程持续2年以上者,则预后较差。
危害性
躯体化障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躯体不良反应、伴随或引发其他疾病、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及危害社会安全。具体表现为:
躯体化障碍患者会因为采取了不恰当的医疗方式或服用不恰当的药物,使身体出现不良反应,如胃部不适,头晕恶心,皮肤感觉异常及其他药物过敏反应等。
躯体化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会下降,精神压力增大,引发高血压等其他疾病。
部分患者由于精神压力大出现酗酒、抽烟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问题,生命健康受到损害。
患者因长期处于精神抑郁或焦虑状态,内心十分痛苦,缺少社会关爱和支持,严重者可能会丧失生活勇气,导致自杀、杀人等自残和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
日常
个人护理
心理护理
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学习带着症状生活,顺其自然。
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应对各种压力的积极方式和技巧。
积极配合治疗,多与心理医师沟通。
生活方式
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用听音乐、适当锻炼等方式舒缓焦虑情绪,如定期练习瑜伽、慢跑等。
睡眠及饮食护理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无特别注意事项,合理膳食,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豆类和乳制品等。
尽量避免饮用咖啡、酒精饮料等饮品,避免暴饮暴食。
患者家属
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多爱护、陪伴,与患者沟通,逐渐改善患者用躯体症状获取关心或逃避现实问题的行为模式。
家属监督患者服用药物,避免患者漏服、减量或增量、停药或自行改药。
学习心理学及躯体化障碍相关知识,与患者一起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会在生活中自我保护。
预防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清淡饮食,不熬夜、不酗酒、不吸烟等。
创造舒适的家庭环境,家人之间多沟通、相互关爱、理解,同时尽可能避免不良应激因素的刺激。
有躯体化障碍家族史的人,应该多了解相关知识,学会识别和及时调整不良情绪。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症状
病因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