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强迫型人格障碍
概述
当人的情绪反应、行为及社会交往出现了持久而明显的异常时称之为人格障碍,它在童年或青春期就会有所表现,持续到成年后逐渐显著。有研究显示,在普通人群中,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10%~15%。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类型,患者做事往往谨小慎微,希望所有事都能做到尽善尽美,如果症状不是十分严重,往往可在工作中取得比较大的成就,但有时会因过分注重细节、墨守成规,反而影响工作效率。在生活中时患者常会用严苛的尺度衡量周围事物,使自己和身边的人陷入紧张、焦虑的氛围。大量研究认为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间存在着某种特定联系,有数据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强迫症患者存在强迫型人格障碍。
病因
人格是在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交互作用形成发展而来的。有研究提示强迫型人格障碍存在一定遗传因素,同时后天环境因素比如父母罹患精神障碍、家庭破裂、童年被虐待、父母管教方式不正确、接触不良伙伴或团体等都可参与影响人格的正常发育。
强迫型人格障碍一般在幼儿与父母的互动中已开始萌芽。在幼儿期,如果父母管教比较严厉,常常规定子女什么时候必须做什么,时间和方式都没得商量,缺乏弹性,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做事思前想后、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被父母责备,例如有的父母会规定孩子睡觉前半小时一定要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叠放得整整齐齐放在床头,衣服要叠放在裤子的上面;又比如孩子喜欢摸小猫小狗,有的父母会下意识地打他的手并大叫一声“脏”。这样一来往往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孩子形成了追求秩序、厌恶脏东西、必须经常反复洗手的人格特征。
症状
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工作狂。注重工作效率和程序远胜于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患者往往追求完美,注重细节、反复思索、按部就班,希望所有事都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发展,以保证自己对外界及自身的控制从而缓解内心因不确定而带来的不安全感,在另一方面这也造成了患者不喜欢变化、难以适应新环境的特点。同事往往会觉得他们在工作上是值得信赖的,但是由于他们对己对人要求苛刻,喜欢控制他人,要求他人严格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同时又不善于情感表达,因而难以找到知心的朋友。
检查
完成相关体格、精神及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诊断
诊断应根据病史、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确立,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人格障碍的诊断要点包括:不是由广泛性大脑损伤或病变以及其他精神科障碍所直接引起的状况,符合下述标准:
1.明显不协调的态度和行为,通常涉及到几方面的技能,如情感、唤起、冲动、控制,知觉和思维方式及与他人交往的方式;
2.这一异常行为模式是持久的,固定的,并不局限于精神疾患的发作期;
3.异常行为模式是泛化的,与个人及社会的多种场合不相适应;
4.上述表现均于童年或青春期出现,延续至成年;
5.这一障碍会给个人带来相当大的苦恼,但仅在病程后期才明显;
6.这一障碍通常会伴有职业及社交的严重问题,但并非绝对如此。
另外需要满足至少三条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临床描述特点:
1.过分疑虑及谨慎;
2.对细节、规则、条目、秩序、组织或表格过分关注;
3.完美主义,以至影响了工作的完成;
4.道德感过强,谨小慎微,过分看重工作成效而不顾乐趣和人际关系;
5.过分迂腐,拘泥于社会习俗;
6.刻板和固执;
7.病人不合情理地坚持他人必须严格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或即使允许他人行事也极不情愿;
8.有强加的,令人讨厌的思想或冲动闯入。
鉴别诊断
最重要的是与人格改变相鉴别。人格障碍与人格改变在出现的时间和方式上有所不同。前者在儿童或青春期出现,延续至成年,它可以先行或并行于其他疾病,但不是继发于其他精神障碍或脑部疾病。相反,后者通常出现在成年期,在生活中经历严重或持久的打击,或在严重的精神障碍、脑部损伤后发生。
治疗
1.心理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
人格早在幼儿时期就已逐渐开始构建发展,人格障碍的形成可谓根深蒂固,因而治疗难度较大,需时甚久。患者需要接受彻底扭转人格障碍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治疗能减少因不断与周围环境的冲突所带来的痛苦及伤害,同时也能减少其亲属、同事的烦恼,让患者体验一个更快乐的人生。
2.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主要包括分析性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及森田治疗等。旨在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倾听患者,帮助其发现并分析内心的矛盾冲突,使患者领悟,推动患者解决问题,学会顺其自然,享受过程而非过度看重结果,增加其适应环境的能力,重塑健全人格。
3.药物在治疗人格障碍方面
作用比较局限,多用于对症处理,解决患者的睡眠、情绪等问题。
人格障碍的治疗虽然特别困难,但因人格的作用巨大,只要有一点点改善就能在生活中看到变化,因而患者不需过度绝望,即便在黑夜中也总有一盏明灯始终为你点亮。
预防
人格的形成始于幼年,家庭是人格养成的启蒙地。家长应当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宽松、民主的生活环境。不要期望严格的规定能把孩子塑造成完美的人,家庭成员间应相互尊重,父母需要倾听孩子的需求,体会孩子的感受,既不体罚也不过分溺爱。一些传统的家长不太习惯表扬自己的孩子,使得孩子以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自信心不足,必须通过更大的努力来获取父母的认可,久而久之形成了追求完美的性格。健全的人格是未来人生发展的基石,为了追求短期的高分数、好表现而牺牲了孩子更大的潜能可谓得不偿失。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