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周期性内斜视
概述
周期性内斜视是指眼位内斜与正位(或轻微内斜)交替出现,且有明显规律的一种斜视。斜视的病人因为眼位不正,其注意一个物体时,此物体影像于正常眼落在视网膜中心凹上,斜视眼眼则落在中心凹以外的位置,如此视物就会出现复视情形;一眼影像受到抑制,丧失两眼之单一视功能与立体感,有的还会导致视力发育不良而造成弱视。因此,斜视不仅是美观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若不及时治疗,常会造成无法弥补的视觉功能异常与弱视。
病因
周期性内斜视发病原因至今不明。有几种看法:
1.大脑优势学说
周期性内斜视可能与大脑优势的变更有关。表现于患者不特别选用某只手。这些现象可能表明大脑半球一侧的活动并非始终对另一侧保持优势,此种学说未被多数学者证明。
2.融合机制失调学说
认为周期性内斜视大多数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远视,由于远视经常需要调节从而相应地增加了辐辏作用,使眼球易向内偏斜所以在出现显性斜视之前可能就有较大的内隐斜,由于外融合力加以控制,使眼位不发生偏斜,后因某种原因,如精神或心理因素、外界环境及内在疾病等因素破坏了眼位的平衡,使外融合力对内隐斜的控制失调而出现隔日性间歇性或者恒定性内斜视。
3.生物钟机制学说
不少学者认为周期性内斜视与机体正常“生物钟”现象障碍有关。
4.眼球运动中枢控制失调学说。
症状
1.眼位周期性变化
一般周期为48小时,即患眼一天呈现内斜视一天呈正位,少数表现为72小时或96小时1个周期。
2.非调节性
周期性内斜视患者的屈光度一般在+2.00D左右,戴镜与否与眼位变化无关,但可获得融合AC/A比率可高于正常。
3.斜视度
在出现斜视时,多呈大角度内斜视,一般在30°~40°(或40°~50°),且远近斜视度相等或相近,部分病例可伴有轻度V征。
4.视功能
视力一般正常。斜视时无双眼单视和立体视,部分病例斜视时可有复视,正位时表现两类不同情况:一类呈现完全正位,此时患者双眼单视与立体视完全正常,且有生理性复视现象;另一类是患眼并不完全正位,而呈小角度内斜视,但仍为正常视网膜对应。
5.眼球运动
眼球运动不受限,但可表现为内直肌亢进。
6.突然发病
常有明显诱因,如发热惊吓、外伤等开始为周期规律性内斜视,随后逐渐变为恒定性内斜视。
7.其他
周期性内斜视的眼位变化基本规律,但仍有三种变异情况:
(1)斜视度的变异  周期性内斜视患者的斜视角不很稳定,常有变化在每个斜视日的斜视度可出现不同,但差别一般均小于20△。非斜视日有时为正位有时为小角度内斜视。
(2)眼位的周期规律变异  可因情绪等原因而暂时发生紊乱,出现连续2天内斜或连续2天正位的现象,有的病例眼位周期可缩短为24小时,甚至12小时。
(3)正位相与斜位相时间的变异  正位相与斜位相的时间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患者眼位变换交替的具体时间,只在某个阶段相对地固定而过一段时间,同一病人的眼位变换又固定在另一具体时间。
检查
无特殊实验室检查,部分病例眼外肌(外直肌)肌电图异常。
诊断
典型的周期性内斜视具有特异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对已转变为恒定性内斜者应详细询问病史才能有所了解,对变异型者应观察数日方可诊断。部分病例眼外肌(外直肌)肌电图异常。
治疗
本病为非调节性,戴镜不能矫正眼位,以手术治疗为主。
1.在发病后至少观察6个月,再行斜视矫正术。 
2.手术量应根据斜视日的斜视度计算,无论在斜视日或非斜视日手术,术后不会引起过矫,周期性改变可消失。
3.手术时机原则上变为恒定性斜视后再手术,但有的病例数年以上一直维持周期性,此时应当及早做内直肌减弱术。手术方法大都主张行双眼内直肌后退术或患眼内直肌后退和外直肌缩短术,常可获得满意效果。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