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概述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单眼发病,眼底表现类似老年性黄斑变性,但病灶较老年性黄斑变性者为小,多为孤立的渗出灶,伴有出血。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曾有青年性黄斑变性或出血性黄斑病变之称,其致病为不同原因的炎症,引起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形成,发生浆液性和(或)出血性色素上皮和(或)神经上皮脱离。经对症抗炎治疗病情可得到控制。由于大部分病例查不出病因,因此,国外学者更多地称这种中青年发生黄斑区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为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起病年龄32~38岁。
病因
国外文献中以弓形虫感染最多见,占总病例数的1/3以上,其他为结核、梅毒、组织胞浆菌病和Lyme等。但在我国则多与结核有关。
症状
患者多为中青年,单眼发病居多,但少数病例亦有双眼患病者。自觉中心视力障碍,视物变形或小视症。
本病病程持久,常呈间歇性发作,往往持续一二年甚至更长时间,最后进入瘢痕形成阶段。此时由色素上皮细胞化生或胶质细胞进行修复,形成机化瘢痕。眼底可见原来的病变部位已由灰白色,境界清晰,被有色素堆积的瘢痕所代替。患者留有浓厚的中心暗点,视力蒙受永久性的损害。如果病灶位于旁中心区,中心凹未受累,则患者常可保留相当的中心视力。极少数病例过数年后病情可复发,复发的渗出灶常在原来瘢痕的边缘出现。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象检查、结核菌素皮内试验、组织胞浆菌素皮内试验以及弓形虫红细胞凝聚反应、梅毒vorl及tpha等血液检查是必要的。
2.其他辅助检查
(1)胸部x射线摄片。
(2)眼底及荧光造影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整个病程可分为3期:①活动期  裂隙灯显微镜加前置镜或接触镜检查后部玻璃体,部分病例在检查者经暗适应后可见极其轻微的尘埃状或线结状灰白色混浊。②恢复期  渗出病灶处视网膜水肿减退,境界比活动期略感清晰,周缘出血消失。出现色素脱失及色素增生。FFA动脉期出现与灰白色病灶及其周围脱色素区大小一致的荧光,逐渐增强并略有扩大。③瘢痕期  病灶面视网膜水肿消失,成为境界清楚的灰白色斑块。FFA动脉期出现与瘢痕病灶一致的荧光斑,周围因色素增生而有荧光掩盖,其外更有轮状透见荧光。病灶处荧光逐渐增强,但不扩大。
诊断
本病病程持久,常呈间歇性发作,往往持续一二年甚至更长时间,最后进入瘢痕形成阶段,此时由色素上皮细胞化生或胶质细胞进行修复,形成机化瘢痕,眼底可见原来的病变部位已由灰白色,境界清晰,被有色素堆积的瘢痕所代替,患者留有浓厚的中心暗点,视力蒙受永久性的损害,如果病灶位于旁中心区,中心凹未受累,则患者常可保留相当的中心视力,极少数病例过数年后病情可复发,复发的渗出灶常在原来瘢痕的边缘出现。
本病常见于全身健康情况良好的青壮年,大多单眼发病,有特征性的眼底改变,诊断比较容易。
鉴别诊断
在少数患者应与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鉴别。其主要区别之处,后者为双眼发病,在一眼已有渗出性病变时,另眼黄斑多数可见玻璃膜疣及色素紊乱。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发病年龄与本病相同,亦多单眼受害,但中心视力一般不低于0.5。黄斑为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初起时视网膜下积液透明,且绝无出血,与本病不同。
治疗
1.本病治疗以找寻病因积极抗炎为主
若患者全身有活动或陈旧性结核病灶,或PPD试验阳性,应行规则的抗结核治疗。此外可查血沉、免疫球蛋白及Lyme钩端螺旋体及弓形体血清学检查,如有阳性,则予以相应的治疗。若查不出任何原因,可予非特异抗炎药,如消炎痛、布洛芬等。
2.激光治疗
如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有脉络膜新生血管,并能清楚定位,其位不在中心凹下,作中心视野有绝对性中心暗点,可谨慎予以激光光凝。
3.光动力疗法
对于眼内注射有顾虑和有禁忌的患者可以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
4.抗VEGF疗法
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使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一般1~3次,每月复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再次注射。复发病例相对较少。玻璃体腔注射的主要风险是眼内感染。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