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内斜视
概述
视轴不平行,一只或两只眼向内偏斜
主要表现为眼睛向内偏斜
可能与遗传、发育、母体不良孕产史等有关
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
定义
内斜视是根据偏斜方向划分的一种斜视类型,指一只或两只眼向内偏斜。
斜视是眼科常见的一种双眼视觉和眼球运动相关的疾病,是双眼视轴不平行的现象。
根据偏斜方向,可分为水平斜视、垂直斜视、旋转斜视和混合型斜视,其中水平斜视分为内斜视和外斜视
分型
临床上一般将内斜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先天性内斜视
又称婴儿型内斜视基本型。
一般于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斜视度数较大,可不伴有明显的屈光异常,合并或不合并弱视。
有时合并眼球震颤、斜肌功能异常或垂直分离性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一般2~3岁发病,伴中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调节性集合/调节(AC/A)的比值正常。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多于1~3岁发病,伴中度远视性屈光不正,AC/A值正常。
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又称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多集中在1~4岁,常伴轻度远视性屈光不正,10岁后有自愈趋势。
非调节性内斜视
基本型内斜视:一般在6个月以后出现,无明显调节因素,无明显远视性屈光不正。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通常在5岁以后出现,常急性发病,患者可主诉复视,眼球无明显受限。
周期性内斜视:通常3~4岁发病,周期性出现,一般周期为48小时。
知觉性内斜视:儿童期眼外伤、白内障、角膜白斑等眼病造成单眼视力明显下降或丧失后可出现这类斜视。
非共同性内斜视
展神经麻痹:颅内疾病、外伤或外周病毒感染可导致展神经麻痹,引起内斜视,可有代偿性头位。
其他类型:如内直肌运动受限、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眼球后退综合征、Mobius综合征。
发病情况
不同人群的斜视患病率约为0.8%~6.8%。
不同地区内外斜视的患病率不同。在美国内斜视和外斜视患病率相似,而在中国外斜视发病率高于内斜视。
病因
致病原因
目前斜视病因还不明确,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遗传
斜视可出现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尤其是内斜视。
相关遗传性疾病也可引起内斜视,如视网膜母细胞瘤
解剖结构异常
眼外肌发育过度或发育不全。
眼外肌附着点异常。
眼眶、眶内筋膜结构发育异常。
神经系统异常
早产、围产期药物滥用和吸烟、母体孕期疾病、出生时低体重(体重小于2千克)等都可引起胎儿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出生时低Apgar评分、难产或助产相关问题引发患儿脑损伤 。
调节与屈光
如果存在屈光参差和/或远视,儿童患斜视的风险更高。
高危因素
有斜视家族史。
屈光参差。
高度远视。
早产。
出生低体重。
Apgar评分低。
孕期母亲吸烟、患病、滥用药物。
难产或产钳助产。
颅内肿瘤、外伤等头部疾病。
儿童期白内障、角膜白斑、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和眼外伤等眼部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
症状
主要症状
眼位偏斜
一只或两只眼睛向内偏斜。
复视
常见于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主要表现为看一个物体看成两个。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伴有中高度远视。
部分患者可出现眼球运动受限、视力下降、代偿头位(表现为视物时歪头、转头、抬头)。
少数患者可合并斜肌功能异常、眼球震颤等。
并发症
弱视
一般发生在单眼性斜视,双眼交替性斜视通常不形成弱视。
表现为视力低于正常值。
斜颈
斜视可导致眼性斜颈,即视物歪头,是避免复视而出现的代偿反应。
眼性斜颈患者可出现歪头、斜颈、面部不对称、下颌骨发育畸形等表现。
双眼视功能的减退或丧失
长时间的内斜视,可以影响患者的双眼视功能的发育,损害患者立体视觉,严重者可能无法判断深浅,走路易摔倒。
就医
就医科室
眼科
出现一只或两只眼睛向内偏斜、复视、易视疲劳、眼球运动受限、视力下降、代偿头位、弱视、远视、眼球震颤等情况时,建议及时到眼科就诊。
急诊
视力急剧下降、眼眶壁严重骨折、突然失明时,建议及时到急诊就医。
神经外科
脑外伤颅内肿瘤等引起的内斜视的患儿,建议及时到神经外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自行用药。
眼外伤或脑外伤患者避免自行处理伤口。
建议家属陪同就诊。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眼睛是否向内偏斜?若有,是哪只眼睛?持续多久了?频率怎么样?
是否有复视、眯眼、易疲劳的表现?
是否有眼球运动受限?
远近视力是否有下降?
平时喜欢歪头、转头吗?
是否有弱视、远视、眼球震颤等眼部病变?
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或缓解?
病史清单
父母、兄弟姐妹中是否有人患有斜视?
是否有屈光参差、远视、白内障、角膜白斑、眼外伤等眼部疾病?
是否有颅脑肿瘤、脑外伤等脑部疾病?
是否有早产、难产、产钳助产、孕期吸烟及滥用药物、出生低体重、低Apgar评分等不良孕产史?
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眼科检查:视力检查、眼底检查、裂隙灯检查、屈光检查、眼位检查、眼外肌功能检查、双眼视觉功能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
影像检查:眼部CT、头颅CT或MRI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家族遗传史。
屈光参差、远视、白内障、角膜白斑、眼外伤等眼部疾病史。
有颅脑肿瘤、脑损伤等头部疾病史。
有早产、难产、产钳助产、出生低体重、低Apgar评分、母亲孕期吸烟及滥用药物、母亲围产期疾病等不良孕产史。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史。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一只或两只眼睛向内偏斜、视物重影、眯眼、容易视疲劳等,常伴中高度远视。
部分患者可出现眼球运动受限、视力下降,一些患者还喜欢歪头、转头、抬头。
有时可合并弱视、斜肌功能异常、眼球震颤等眼部病变。
眼部检查
视力检查
检查患者视力是否下降、双眼视力是否有差异。
为隐性眼球震颤患者检查视力时应避免引起患者眼球震颤。
斜视患者可能存在弱视。
屈光检查
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屈光异常。
通常使用1%阿托品眼膏或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麻痹睫状肌后进行检查。
内斜视患者可能存在远视等屈光不正
遮盖-去遮盖试验及交替遮盖试验
检查是否存在斜视及斜视的性质。
交替遮盖试验可判断有无眼位偏斜,遮盖-去遮盖试验可判断是显斜视还是隐斜视
斜视角检查
包括角膜映光法、三棱镜加角膜映光法、三棱镜加遮盖试验及同视机法。
对各个位置的斜视角进行定量检查,可帮助分析判断麻痹性斜视的受累肌肉,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眼球运动功能检查
评估双眼及单眼运动,并注意任何限制性、过度活动或不一致性。
通过观察眼球的运动方向,帮助判断眼肌功能有无异常。
双眼视觉功能检查
临床上主要包括抑制检查、融合储备力检查、立体视检查和复视像检查。
判断患者视功能情况。
眼底检查
观察有无视网膜疾病、黄斑疾病等眼底病变。
内斜视患者可能存在视网膜或视神经异常,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感觉性斜视。
鉴别诊断
内眦赘皮
相似点:外观上都给人一种眼睛向内偏斜的感觉。
不同点:实际眼位没有偏斜,各眼位运动正常,一般无需治疗。
治疗
治疗目的:恢复双眼视觉功能,恢复眼位。
治疗原则:一经确诊应立即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散瞳剂和缩瞳剂
散瞳剂可以矫正或部分矫正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常用的有1%阿托品眼膏或凝胶。
缩瞳剂对矫正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有效,常用的有2%新斯的明等。
用药后可能会产生眼痛、眼刺激感、眼烧灼感、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
A型肉毒素
主要用于中小度数内斜视、术后残余内斜视、急性麻痹性内斜视、周期性内斜视等。
通过其神经毒性作用,重建麻痹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以减小或消除斜视。
用药后可能会产生一过性疼痛、肿胀、出血、炎症等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斜视治疗以手术为主,主要包括肌肉减弱术、肌肉加强术及水平肌肉垂直移位术。
斜视肌肉选择与斜视的类型、眼球运动情况、患者的年龄及治疗目的等有关。
一般年龄越小、手术越早,获得的效果越好。
术后并发症
巩膜穿孔:可能是术中缝针刺入太深导致,可引起眼内出血、感染及视力下降。
眼前段缺血:术中血管受创较多时,可能会导致眼前段血液供应不足。
矫正过度或矫正不足:术后患者可能存在内斜视矫正过了过矫正不足,可以考虑再次手术。
术后护理
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膏以预防感染。
观察患者包扎的敷料是否有渗血、分泌物。
确保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避免脏水入眼。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眼球转动,防止视疲劳。
饮食宜清淡,可适当补充营养物质。
术后要按时复诊。
其他治疗
弱视治疗
患者存在弱视时,一般需要先消除弱视。
可以通过精确配镜和遮盖单眼弱视的优势眼来治疗弱视。
光学治疗
框架眼镜:患者合并明显的远视或高AC/A时,可以通过配戴框架眼镜进行矫正。
三棱镜:对于存在复视的患者,可通过配戴三棱镜消除复视。
视能矫正训练
患者可以在专业视能矫正师的指导下进行弱视和双眼视功能训练。
一般用于补充和巩固手术效果。
预后
治愈情况
尽早发现、及时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发现时间较晚或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视力和视觉功能恢复难度会加大。
危害性
立体视损伤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阅读速度及平衡能力,影响学习和工作。
斜视患者外观存在缺陷,可能会导致心理方面的问题。
斜视可能会引发弱视、斜颈等并发症,影响眼部及头颈部发育。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不要熬夜,避免长时间持续工作,防止视疲劳。
多进行户外活动。
减少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
注意眼部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
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心理支持
斜视可能会影响外观、立体视觉功能、骨骼发育,从而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患者出现自卑、心理压抑、焦虑、抑郁等情况时,需及时向亲友或医务人员倾诉,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
家属应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患者更多的社会支持。
随诊复查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检查伤口愈合情况、眼位情况、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若出现眼痛、视物模糊、视物重影、视力突然下降等情况,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预防
有斜视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应定期筛查。
积极治疗屈光参差屈光不正等眼部疾病。
积极治疗颅内肿瘤、脑损伤等头部疾病。
积极处理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
加强对斜视疾病的认知,尽早发现疾病,以把握治疗的最佳时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