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下隐痛
概述
肋骨下有隐隐疼痛等不适感觉
肋骨下隐隐作痛,不剧烈,可耐受,伴发热、咳嗽、咳痰、胸闷等不适
与胸壁疾病、感染、相邻器官的牵涉痛等有关
当疼痛影响生活或合并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定义
肋骨下隐痛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可间断出现,也可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甚至长时间困扰患者。疼痛位置多变,可固定在某一部位,也可在胸壁、背部等部位游走出现;疼痛性质一般以钝痛为主,多可耐受。
发生机制
局部疼痛
胸部感觉神经纤维有:肋间神经感觉纤维;支配主动脉的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气管与支气管的迷走神经纤维;膈神经的感觉纤维。
局部发生病变,各种化学、物理因素及刺激因子均可刺激胸部的感觉神经纤维产生痛觉冲动,并传至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引起肋骨下隐痛。
牵涉痛
由于内脏病变与相应区域体表的传入神经进入脊髓同一节段并在后角发生联系,故来自内脏的感觉冲动可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的痛感。
表现
症状特征
疼痛性质
肋骨下隐痛一般以钝痛为主,多数患者可耐受。
疼痛部位
位于肋下,以胸壁肋间区域多见,正中胸骨处也可出现疼痛,部分患者可同时有背部的隐痛。
疼痛时间
肋骨下隐痛的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不长,数秒至数分钟、数十分钟均有可能,由肋骨骨折导致的肋骨下隐痛,疼痛时间可能较长。
诱发或加重因素
导致肋骨下隐痛的病因较多,最常见的诱发或加重因素包括深呼吸、胸部运动、劳累。
伴随症状
发热
咳嗽、咳痰
肋骨下隐痛伴咳嗽、咳痰多见于肺部感染、胸膜炎。
胸闷、呼吸困难、心悸
肋骨下隐痛伴上述症状多见于心血管疾病。
恶心、呕吐、腹痛、黄疸
原因
疾病因素
胸壁疾病
外伤: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胸壁,引起肋骨损伤,如肋骨骨折,骨折端刺激相关神经,可引起肋骨下隐痛不适。
肋软骨炎:是肋软骨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多为非感染因素引起,引发的肋骨下隐痛常发生在第2、3肋骨,一般为单侧,也可发生在双侧,在肩背部、腋下、颈胸部等部位可同时出现疼痛。
胸膜炎:多种原因引起的胸膜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刺痛、牵拉痛、隐痛,在咳嗽时出现或加重。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入侵、感染气管、支气管、肺组织、肺间质等引起,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患侧胸痛,表现为肋骨下隐痛。此外,肺部感染继发胸膜炎时,也会引起肋骨下隐痛。
胃部疾病
胃炎、胃溃疡等除了引起反酸、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外,还可能导致肋骨下方的隐痛,一般引起左侧肋下的隐痛不适。
胆囊、肝脏疾病
胰腺疾病
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最常见的症状即胸闷、胸痛,可以表现为肋骨下的隐痛。
神经症
患者自觉肋骨下隐痛不适,但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基础。
非疾病因素
剧烈运动
在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后,如扔铅球、引体向上等,肌肉组织过度收缩、导致乳酸堆积、肌肉拉伤等,会出现肋骨下的隐痛不适。
就医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患者积极就医:
外伤后出现的肋骨下隐痛。
肋骨下隐痛持续存在,休息后无法缓解,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时。
肋骨下隐痛的强度逐渐或突然增大时。
同时合并其他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时。
肋骨下隐痛症状虽不明显,但患者存在担心、焦虑等情绪。
就诊科室
出现肋骨下隐痛建议首诊于全科医学科、胸外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到相应科室就诊:
如伴发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建议就诊于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
如伴发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建议就诊于呼吸内科。
外伤后立即出现的肋骨下隐痛建议就诊急诊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疼痛是否有诱因?
疼痛的部位在哪里?
疼痛发作了多长时间,就医前有没有缓解?
什么情况下会觉得疼痛加重?
除了疼痛外,有没有出现其他症状,比如呼吸困难,胸闷?
疼痛部位有没有出血、肿胀?
有没有疱疹?
有没有恶心、呕吐、反酸?
病史清单
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是否有颈椎、胸椎疾病?
既往是否患过带状疱疹或现在患有带状疱疹?
近期有无外伤?
是否有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检查。
一般情况下,多数肋骨下隐痛与胸壁疾患有关,查体主要以胸部查体为主。
身体检查
医生会对就诊者的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精神状态等)先进行检查判断。
视诊:对疼痛部位进行视诊,观察局部皮肤、组织有无破损、隆起、出血、畸形、肿胀、皮疹等,观察呼吸运动、呼吸节律、呼吸频率等。
叩诊:明确局部区域有无叩击痛,双肺叩诊音是否正常。
听诊:主要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正常,有无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常规检查
结合问诊和查体,常见的辅助检查项目包括:
心电图
明确心率、心律,有无异常传导、心肌梗死等,排除心脏疾病导致的胸痛。
胸部CT
明确肋骨下隐痛是否由肋骨骨折、肺炎、胸膜炎症等导致。
腹部CT或腹部彩超
若怀疑疼痛为胃、肝胆、胰腺疾病所致,可行腹部CT或腹部彩超检查。
血常规检验
抽血检查血常规,主要看是否有感染发生。如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提示细菌感染;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提示过敏性疾病,显著增高时则提示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等。
其他
必要时应进行心肌酶谱、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有无心脏疾患。
缓解与治疗
肋骨下隐痛多见于胸壁疾患,且隐痛性质一般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
日常生活中首先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如果肋骨下隐痛持续时间长,或疼痛程度有加重的趋势,应及时就医,获取专业医疗建议。
在不明确病因的情况下,避免自行服用药物进行治疗,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避免长期伏案工作。
运动前适当热身。
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锻炼心肺功能,增强抵抗力。
饮食方面
加强营养,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
专业治疗
可分为直接缓解症状的对症治疗,明确病因后的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肋骨下隐痛的对症治疗主要为止痛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
对因治疗
肋骨骨折
一般而言,造成肋骨下隐痛的肋骨骨折病情不会很重,单根肋骨骨折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仍建议使用胸带稳定胸廓,避免骨折断端的相对移位。
同时予以七叶皂苷消肿、对症止痛,必要时应用促进骨质愈合药物(如骨瓜提取物)。
对于肋骨骨折错位明显者,则建议手术治疗。
肋软骨炎
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缓解疼痛。
疼痛严重者可采用局麻药或糖皮质激素进行痛点封闭治疗。
合并感染者应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等抗感染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或怀疑存在恶性病变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肋间神经痛
部分患者疼痛顽固,可进行神经阻滞、痛点封闭等治疗,神经毁损不作为常规治疗方式。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风险较大,其导致的肋骨隐痛不应被忽视。
常使用的药物有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抗血小板要、抗凝药。
还可能使用静脉溶栓、介入治疗。
对于不适于介入手术治疗的严重冠心病患者,可进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搭桥手术)。
胸膜炎
胸膜炎的治疗以去除病因,减少胸水生成,缓解症状为目的。
在加强营养、保证休息的同时,遵医嘱应用如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异烟肼、利福平等抗感染药物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免疫抑制剂(甲氨喋呤等)抑制免疫反应,应用链激酶、尿激酶减轻胸腔粘连。
内科治疗无效,须进行手术治疗。
肺部感染
胃溃疡、胃炎
患者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积极戒烟等。
肝胆疾病
胰腺疾病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应用奥曲肽生长抑素、胰酶制剂等。
手术治疗包括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