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过敏
概述
与紫外线或日光暴露相关的一类过敏性疾病
可表现为面颈、手臂等暴露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等,伴有灼热、瘙痒或刺痛
由紫外线或日光暴露诱发的过敏相关性炎症反应导致
避免日晒,结合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共同治疗可缓解症状
定义
紫外线过敏是在光敏性食物或光敏性药物的诱导下,或单纯暴露在紫外线或日光下,面颈部、手臂等光暴露皮肤部位发生的过敏相关性皮肤炎症反应。
紫外线过敏通常表现为面颈部、手臂等光暴露部位皮肤弥漫性红斑、水肿等,伴有灼热、瘙痒或刺痛。严重者皮肤可有水疱、大疱,还可能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头晕等全身症状。
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体质人群或有过敏家族史的人群易发生紫外线过敏。
分类
紫外线过敏在临床上主要包括以下疾病类型。
多形性日光疹
多形性日光疹多发生于春末夏初,青年女性好发,是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多在日晒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病,秋冬季节消退,病程慢性反复,可持续多年,慢性皮损可增厚,伴有紫癜或毛细血管扩张。
慢性光化性皮炎
慢性光化学性皮炎是一组以慢性光感性为特征一组病谱性疾病,包括持久性光反应、光敏性皮炎、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等。
慢性光化性皮炎多发于男性,表现为发生于光暴露部位的慢性皮肤炎症,可以发展至周围非暴露皮肤部位。
外源性物质引起的光敏反应
光毒性反应:任何人都可以发生,是中波紫外线照射皮肤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包括药物诱发的光毒性反应、植物-日光性皮炎等。
光变态反应: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的人中。可能在发病前数小时或数天内,食用了光敏性食物,或服用了光敏性药物,是紫外线诱发的光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过敏性免疫反应。大多发生在外用物质暴露后,而不是全身性物质。
病因
致病原因
紫外线过敏与日光或紫外线暴露相关,过敏体质人群好发。根据紫外线过敏的疾病分类,致病原因包括紫外线照射局部皮肤引起的急慢性光毒性反应,或过敏性免疫反应。
诱发因素
光敏性食物或光敏性药物可能诱发紫外线过敏。
光敏性食物
蔬菜类如芹菜、灰菜、紫云英、雪菜、莴苣、茴香、苋菜、荠菜、萝卜叶、菠菜、荞麦、香菜、红花草、油菜、芥菜等;水果类如无花果、柑橘、柠檬、芒果、菠萝等。
光敏性药物
易患因素
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体质人群或有过敏家族史的人群易发生紫外线过敏。
症状
主要症状
多形性日光疹患者表现为头颈部、手臂、前胸部等光暴露皮肤部位,在紫外线照射后出现的红斑、水肿、丘疹、脱屑,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渗出。
慢性光化性皮炎表现为光暴露部位的皮肤暗红、增厚,边界清楚。可以发展至周围非暴露皮肤部位。急性加重时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慢性期皮损暗红、增厚,苔藓样变,边界清楚。
药物诱发的光毒性反应常在日光暴露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进展,并且仅限于暴露的皮肤,表现为过于严重的日晒伤,严重时可以出现水疱或大疱。
其他症状
光暴露部位皮肤可能伴有瘙痒、刺痛、灼热等不适感。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科
头颈部、手臂、前胸部等光暴露皮肤部位出现红斑、水肿、脱屑等皮损,伴有瘙痒、刺痛、灼热等不适感,建议及时皮肤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可拍摄皮损严重时的照片,在就医时供医生参考。照片要清晰,可在自然光下拍摄。
避免化妆遮盖,方便医生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日晒后多久出现红斑、水肿、脱屑等皮疹?
有没有刺痛、瘙痒、灼热等不适感?
身上非曝光部位有没有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
出现红斑的大小和数量如何,是否在持续加重?
皮疹持续多久了?是不是持续存在?
皮疹在避光后能否自行缓解或完全消退?
病史清单
是否经常晒太阳?一天大概在日光下暴露多久?
日常是否做防晒措施,如打伞、戴草帽、涂防晒霜等?
是否有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叔伯姨舅中,是否有过敏性疾病?
是否有光敏物质接触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血生化、自身抗体检查、光实验、光斑贴试验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湿敷收敛药(外用):硼酸洗剂等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外用):他克莫司乳膏、吡美莫司乳膏等
维生素(口服):维生素C、烟酰胺等
抗疟药物(口服):硫酸羟氯喹等
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其他口服药物:沙利度胺等
诊断
诊断依据
诊断紫外线过敏主要根据光暴露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光敏和光斑贴试验等实验室检查、过敏史和过敏性家族史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病史
一级亲属、二级亲属有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
可能有光敏物质接触史。
可能有频繁日晒、紫外线暴露情况。
临床表现
病变主要局限于光暴露皮肤部位,出现红斑、水肿、丘疹、脱屑、水疱、渗出等皮损,伴有或不伴有瘙痒、刺痛、灼热等不适感。
实验室检查
光试验
常用的检查是最小红斑量(MED)试验,即测定在紫外线暴露后24小时引起红斑所需的传递至皮肤的最小紫外线量。与正常对照者相比,有光毒性反应的患者和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的MED较低。
光斑贴试验
光斑贴试验是紫外线过敏的常用检查,属于皮肤激发试验。检测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对不同光变应原的反应,可以辅助判断光变应性皮肤病。
分别在照射后的24、48、72小时判读试验结果,以观察某些变应原随时间产生的反应,同时也需鉴别刺激反应与变态反应。照射后对应的皮肤部位出现红斑、水肿、丘疹、水疱等皮疹,为光斑贴试验阳性,提示紫外线过敏。
鉴别诊断
接触性皮炎
有明确的过敏原接触史,如新使用的化妆品等,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而不是光暴露部位。
脂溢性皮炎
患者面部皮肤油腻,鼻翼两侧有持续性红斑,可有脱屑,散在毛细血管扩张,可伴有瘙痒或刺痛症状。脂溢性皮炎可与紫外线过敏同时存在,紫外线过敏可能加重面部已有的脂溢性皮炎症状。
特应性皮炎
患者有过敏体质,或过敏性家族史,身上非光暴露部位也可有红斑、丘疹、脱屑、苔藓样变等皮损,瘙痒通常明显,皮疹反复发作,和紫外线没有直接关系。特应性皮炎可与紫外线过敏同时存在,紫外线过敏可能加重面部已有的特应性皮炎症状。
皮肤型红斑狼疮
以红斑为典型的皮损,好发于头面部、肢体等暴露部位。
抗核抗体(ANA)定性/分型,抗核抗体谱[包括抗Sm抗体、抗双链DNA(抗dsDNA)、抗Ro/SSA、抗La/SSB抗体]等自身抗体检查对紫外线过敏的鉴别诊断重要的排除作用。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这些抗体可以出现阳性。
红斑狼疮可与紫外线过敏同时存在,紫外线过敏可能加重面部已有的红斑狼疮症状。
皮肤T细胞淋巴瘤
以红斑、斑片或斑块为典型的皮损,通常为慢性病程,不局限于光暴露部位,确诊需根据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皮肤炎症,减轻皮肤光敏感性。
治疗原则:避免日晒,轻症以一般治疗和外用药治疗为主,严重的紫外线过敏性皮炎需结合口服药、外用药治疗。
一般治疗
紫外线是紫外线过敏性皮炎中最强的外部诱发因素,首先应该脱离日晒环境,治疗期间尽量避免日晒。
生理盐水或矿泉水湿敷,可以缓解皮肤红肿、刺痛感,适用于轻症紫外线过敏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外用药治疗
湿敷
急性期红斑水肿的皮损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
外用糖皮质激素
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急性期皮损消退后,可能遗留红斑、瘙痒,可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减轻皮肤炎症。
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使用时可能有烧灼感,为正常的治疗反应,部分会逐步耐受,可在保湿剂后叠加使用,减少药物刺激。
保湿剂
可使用尿囊素维生素E乳膏等保湿剂辅助治疗。
口服药治疗
抗组胺药
维生素
口服维生素C、烟酰胺等,有助于改善光敏感性。
其他口服药
羟氯喹使用于严重的紫外线过敏或慢性病程患者。病情严重,使用外用药和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选用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口服免疫抑制剂。
预后
治愈情况
紫外线过敏按致病原因分为光毒性反应和光变态反应两大类,不同病因的预后不同。
急性光毒性反应与紫外线暴露相关,可以治愈,避免紫外线暴露可以预防。
光变态反应与遗传性过敏体质相关,无法根治,避免紫外线暴露可减轻、减少紫外线过敏的发生。
危害性
紫外线过敏发生在面部等光暴露部位,影响美观。
紫外线过敏患者需加强防晒,可能对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生活管理
避免晒日光浴,外出时注意防晒,可以打伞、戴帽子、防晒衣等物理防晒,也可以涂防晒霜。
谨慎选择护肤品和化妆品,以温和的产品为主,避免皮肤受到刺激。
随诊复查
紫外线过敏患者病情缓解、稳定后,一般不需要常规随诊复查。
预防
紫外线过敏的主要预防措施是做好防晒保护,避免紫外线暴露。日常也需要注意控制光敏性食物的摄入。遵医嘱使用光敏性药物并做好防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