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脂溢性角化病
概述
脂溢性角化病是起源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皮肤良性肿瘤
表现为略高于皮肤表面的浅褐色扁平丘疹或斑块
可能与皮肤老化、遗传、日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确切病因不明
可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激光、冷冻、刮除等方法治疗,一般无需治疗
定义
脂溢性角化病是起源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皮肤良性肿瘤,可随皮肤老化出现。这是一种较常见的表皮良性肿瘤。
分型
根据组织病理学可分为以下类型。
棘层肥厚型。
网状型或腺样型。
克隆型。
黑棘皮瘤型。
炎症型或刺激型等。
发病情况
发病率无性别差异。
主要见于40岁以上成人,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
脂溢性角化病多发生在老年人,亦可见于青年人;亚洲50岁以上的人群中80%~100%患有脂溢性角化病。
有研究数据显示,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在15~25岁人群中约占12%,皮损数量的中位数为6个/人;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则占100%,皮损数量的中位数为69个/人。
病因
致病原因
脂溢性角化病病因和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角质细胞成熟迟缓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等表达异常有关。发病与以下因素相关。
皮肤老化:40岁以上成年人发病率上升,脂溢性角化病与老化的皮肤相关。
遗传:多发性脂溢性角化病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同的外显率。
日晒:长期日晒可损伤皮肤,加速皮肤老化。
空气污染:空气中污染物的接触与外源性皮肤老化显著相关。
感染:生殖器部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能是脂溢性角化病的易患因素。
症状
主要症状
发病部位
皮损可发生于除口腔黏膜、手掌和足底之外的任何体表部位。
头面部、颈部、手背等暴露部位最常见。
皮损特点
初期可能是浅褐色斑片,表面光滑或略呈乳头瘤状,境界清楚,有程度不等的角化。
皮损逐渐增大、隆起呈扁平丘疹或斑块,直径大小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但多在1厘米以内。
晚期皮损表面逐渐粗糙,甚至呈疣状。颜色加深呈深褐色甚至黑色,可有油腻性厚痂。将痂去除后,表面呈乳头瘤样,鳞屑痂可再形成。
伴发症状
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有时可伴瘙痒或疼痛感。
刺激型脂溢性角化病,在刺激(例如摩擦、抠抓)下出现红肿、渗出、脱屑。伴有瘙痒、疼痛的症状发生。
其他症状
若短时间内发生大量皮损伴瘙痒,需警惕可能为多发性发疹性脂溢性角化病,即莱泽-特雷拉特征。
常同时或先后发生胃腺癌、白血病、食管癌、蕈样肉芽肿、乳腺癌、胆管癌、胰腺癌、直肠腺癌等恶性肿瘤。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如果皮肤出现扁平浅褐色斑点或丘疹、斑块等皮疹,建议就医。
若短时间内发生大量皮损伴瘙痒,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尽量避免搔抓患处,以免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皮疹或肿物的?
皮疹或肿物发生的部位有哪些?单侧还是双侧?单发还是多发?
是否伴有瘙痒、疼痛等?
皮疹或肿物持续多长时间了?能不能自行缓解?
皮疹或肿物有没有发展变化,比如破溃等?
病史清单
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是否有人有相关病史?
是否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是否患有白血病、食管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
是否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皮肤镜
诊断
疾病诊断
病史
可能有家族史。
可能感染人乳头瘤病毒。
症状
皮疹数目不定,多时甚至成百,常发生于中年以上尤其老年人的面部、颈部、胸部及背部。皮损直径一般为1毫米到1厘米。
皮疹表面无光泽,略微隆起的扁平疣状皮疹,呈圆形。
皮疹浅褐色至黑色,边界清楚,表面有油脂状鳞屑痂,将痂去除后,表面呈乳头瘤样,鳞屑痂可再形成。
无自觉症状,偶有痒痛感。
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检查是通过特殊的光学设施,放大并显示深达真皮浅层的结构。作为无创性检查手段,皮肤镜检查有助于鉴别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等恶性肿瘤。
具有确诊价值的皮肤镜镜下表现如下。
沟脊结构:乳头瘤样增生
粉刺样开口:假性角囊肿。
粟粒样囊肿:表皮内角囊肿。
发卡样血管伴白色晕:真皮毛细血管扩张。
鉴别诊断
扁平疣
青年多见,也称青年疣。
多发于面部、手背、上肢。
皮损为小的扁平丘疹,光滑,呈浅褐色,可线性排列。
老年性雀斑样痣
皮损位于日晒部位,故也称日光性雀斑样痣。
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浅褐或深褐色斑,不高出皮肤表面,无角化过度
随时间发展,皮损可逐渐发展为脂溢性角化病典型表现。
痣细胞痣
皮损表面光滑,可呈乳头瘤样,无角化。
皮肤镜和组织病理表现可鉴别。
日光性角化病
皮损潮红或和正常皮肤颜色相似,境界不清,有粘着性鳞屑。
皮肤镜和组织病理可鉴别。
基底细胞癌
皮损形状不规则,具有珍珠状卷曲边缘,表皮薄而发亮,可有毛细血管扩张,中央凹陷或呈溃疡。
组织病理可鉴别。
恶性黑色素瘤
斑状的早期脂溢性角化病需要与浅表扩散型黑色素瘤鉴别。棘层肥厚型脂溢性角化病需要和结节型黑色素瘤鉴别。
黑色素瘤无角化,无粉刺样开口、粟粒样囊肿等典型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镜表现。
鲍恩病
刺激型脂溢性角化病需和鲍恩病鉴别。
鲍恩病皮肤、黏膜及甲床,暴露部位和非暴露部位皮肤均可累及,常位于头面部和四肢。
刺激型脂溢性角化病不存在真皮受累。
尖锐湿疣和寻常疣
常在较年轻的个体发生。
寻常疣常表现为表面粗糙的圆形丘疹,可见多个针尖大黑点,好发于肢端;尖锐湿疣好发于肛门生殖区。
组织病理学上可见凹空细胞,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
一般无需治疗,可根据病情和美容要求选择手术、激光、冷冻、刮除等方法治疗。
物理治疗
冷冻治疗
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治疗方法,但治疗后容易有残留,需要多次治疗。
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色素沉着斑或色素脱失斑,肤色深的个体遗留永久性色素脱失斑的风险较高。
激光治疗
Q开关紫翠宝石脉冲激光
适用于较薄的皮损。
瘢痕;与冷冻或者刮除、削切相比,色素改变的风险小。
强脉冲光
针对那些较薄的皮损,安全性好,治疗后反应轻,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无瘢痕,色素改变风险小。
铒激光换肤术(Er:YAG激光)
可用于较厚的皮损。
与冷冻治疗相比,治愈率高,遗留色素沉着的风险低。
超脉冲二氧化碳(CO2)激光。
用于较厚皮损的治疗,须由有经验的医生精确操作。
但导致瘢痕和色素沉着的风险较高。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40%过氧化氢溶液
局部皮肤反应轻微,表现为红斑、烧灼感和刺痛。面部皮损起效更快,效果更好。
经过数次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皮损可基本清除。
过氧化氢溶液和冷冻治疗相比,对黑素细胞的损伤小,不容易产生炎症后色素脱失。
硝酸-锌复合溶液
硝酸-锌复合溶液含硝酸、锌盐和铜盐、有机酸(醋酸、乳酸、草酸)。
涂抹在皮损上,使其变白或变黄,隔周一次,直至皮损清除。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刮除术
采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刮匙,将皮损刮除。由于刮匙的锋利度有限,可以有效去除表皮外生性损害。
对正常真皮损伤小,故不易留瘢痕,可有色素沉着。
削切术
采用手术刀片或无菌刀片从皮损基底水平切除损害。
如果深度掌握不好,可导致瘢痕形成,故需要有经验的大夫操作。
切除术
当损害诊断不清,又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时,可进行手术切除。
皮损不大,可局麻下进行完整的手术切除。切下的组织需要送病理检查以进行确诊及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电干燥术
利用电流产生的热量破坏皮损。
可单独使用或联合刮除术应用。如治疗深度掌握不当可能会留下瘢痕。
手术麻醉
手术治疗均有明显疼痛,故需要麻醉后实施。
表面麻醉无痛,将特制麻药涂抹于皮肤表面。
局部浸润麻醉起效快。将麻药注射到需要治疗的皮肤局部后即可起效,但有一定的疼痛。
预后
治愈情况
脂溢性角化病属于良性肿瘤,病程较为缓慢,不影响寿命,在影响容貌时可以治疗,但目前不能治愈。
一般无自愈倾向,某些病例损害可自行消退,但比较罕见。
多发性发疹性脂溢性角化病,常伴有恶性肿瘤,治愈情况与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治疗反应相关。
危害性
发生于面部者可以影响容貌,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
多发性发疹性脂溢性角化病伴有恶性肿瘤,以胃肠道腺癌最多见,治疗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内或周围皮肤可能恶化,发生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皮肤恶性肿瘤,但比较少见。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合理饮食、营养均衡。
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的食物,如各类蔬菜、水果等。
生活管理
注意局部皮肤的保护,避免搔抓、剐蹭,以防破溃感染。
空气质量差时尽量减少外出。外出后应及时清洁皮肤,常规使用保湿润肤剂。
外出时应做好防晒,避免长时间日晒或晒伤。可佩戴帽子、戴手套、打伞等物理遮盖,并配合使用防晒霜等。
戒烟、戒酒。
预防
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预防措施。外出时需注意防晒工作,做好防护。减少与空气中污染物的接触。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