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晕痣
概述
一种色素脱失性疾病,以痣的周围出现一圈局限性色素脱失为特征
表现为痣周围出现一圈色素脱失的白斑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有关
可选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外用药物治疗等,也可几种方法联合应用
定义
晕痣是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以痣的周围出现一圈局限性色素脱失为特征,是一种可自行消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大多数色素减退斑倾向于持久存在,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
单发皮损多见,大约占79.1%~87.6%。
也有学者认为晕痣属于白癜风的一种,也就是晕痣型白癜风。
晕痣的中心痣多为良性病变,后天获得性居多,大部分以色素痣为中心,也可为先天性色素痣、发育不良痣、蓝痣、原发或继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等。
发病情况
晕痣的发病率在国内尚无大规模人群的统计资料,国外统计发病率约为1%。最常发生于儿童、青少年或青壮年,无性别差异。
晕痣患者可并发白癜风,较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白癜风患者中3.04%~14%可并发晕痣,也有报道47%~77.5%的晕痣患者并发白癜风。
病因
致病原因
晕痣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大多数研究学者认为晕痣的出现是对黑素细胞的自身免疫应答;也有学者认为晕与痣的清除无关,抗黑素细胞的抗体并不随痣消失而消失。
研究表明晕痣的发生发展为慢性炎症过程与免疫系统激活的协同作用。
晕痣的发生可有家族遗传因素。
诱发因素
物理因素如摩擦、日晒、激光、手术等。
化学因素如接触香料(酚类化合物)或某些药物(英夫利昔单抗、甲磺酸伊马替尼等)可能诱发晕痣。
某些疾病可能是晕痣发病的诱因:白癜风、特纳(Turner)综合征等。
症状
主要症状
发病部位
发病部位主要集中于躯干与面颈,少见于四肢、指趾。
皮损特点
晕痣典型的临床特征为痣周围出现一圈色素脱失的白斑,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可有0.5~1厘米或更宽,晕痣有自发消退性,有学者将晕痣的临床演变分为4个阶段。
第1阶段:典型的晕痣出现,即中心痣周围出现色素脱失斑(平均病程4.2年)。
第2阶段:中心痣退化为粉红色丘疹(平均病程6.7年)。
第3阶段:中心痣消失,仅余色素脱失斑(平均病程7.7年)。
第4阶段:色素脱失斑完全消失(平均病程11.8年)或部分消失(平均病程7.8年)。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科
如在痣的周围出现一圈皮肤变白的症状,应到皮肤科或皮肤性病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要涂抹护肤品或外用药品。
就医时要尽量详细、准确描述病史、症状、用药等。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痣是时间出现的?痣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什么时间在痣的周围出现白斑?
白斑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病史清单
晕痣出现前有无暴晒史或者局部创伤病史?
晕痣出现前有无系统用药史?
是否有晕痣的家族史?
是否有白癜风的家族史?
是否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皮肤镜检查、反射共焦显微镜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0.1%/0.03%他克莫司软膏、1%吡美莫司软膏等。
系统使用药物:英夫利昔单抗、甲磺酸伊马替尼
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的痣周围出现一圈色素脱失性白斑的临床表现,结合伍德氏灯、皮肤镜、反射共焦显微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病史
患者可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史、晕痣家族史、白癜风家族史、暴晒史、局部创伤史等。
临床表现
症状
在痣周围出现一圈色素脱失的白斑,发病部位主要集中于躯干与面颈,少见于四肢、指趾;单发皮损多见。
伍德灯检查
伍德灯对晕痣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伍德灯下,早期的晕痣的色素脱失晕呈蓝白色,与中央色素痣及周围正常皮肤界限清楚,反差较明显。
皮肤镜检查
通过皮肤镜检查可协助诊断。
皮肤镜下,晕痣多为白色,可见灰色、粉色晕,红晕多伴有毛细血管扩张。中心痣呈均匀一致棕色球状无结构模式,以及蓝色胡椒样颗粒、白色瘢痕样区域、网状结构;中心痣消失可见真皮静脉丛,表现为红色着色区。
皮肤镜检查时应保持皮肤清洁,不要涂抹任何外用药品及化妆品。
反射共焦显微镜检查
通过反射共焦显微镜检查可协助诊断,还可对晕痣进行动态观察,了解病情变化。
反射共焦显微镜观察发现,晕痣表皮可见蜂窝状模式;真表皮交界增厚及不明显的边缘乳头;真皮显示厚胶原束和明亮的细胞。
反射共焦显微镜检查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不要涂抹任何外用药品及化妆品。
组织病理检查
通过组织病理检查可判断痣的性质及协助晕痣诊断。
晕痣病理通常为混合痣与皮内痣,少数为交界痣,共同特征是痣细胞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白斑处基底层黑素细胞缺失;特点为痣周围及真皮内淋巴细胞浸润背景下散在分布噬黑素细胞,痣退化时痣细胞消失,炎症细胞随之减少。
组织病理检查需进行皮肤活检,应保持皮肤清洁,取完病理后应注意保持切口干燥,避免污染。
鉴别诊断
白癜风
白癜风为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白斑,呈瓷白色或纯白色,多进行性发展。伍德灯荧光表现具有特征性,呈明亮的瓷白色或蓝白色,与周围皮肤对比明显增强。
无色素痣
无色素痣为出生时或出生不久就发生的局限性色素减退斑。伍德灯下无色素痣白斑呈灰白色,与周围皮肤对比无明显增强,边缘常不规则。
贫血痣
多在出生时即有,临床表现为先天性淡白色斑,圆形、卵圆形或线状。伍德灯下荧光不明显,摩擦后局部不发红。
治疗
治疗目的:晕痣一般无需治疗,可随访观察;合并白癜风者采取白癜风治疗方案,求美者可经过治疗使白斑复色,减少对患者容貌的影响。
治疗原则:晕痣治疗方案多样,对中心痣是否去除有很大争议,应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如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外用药物治疗和(或)光疗。如果晕痣位于隐蔽部位或患者没有治疗意愿,可以随访观察。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较为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也是文献中采用较多且效果肯定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针对单发晕痣。
术后半年可能是诱发白癜风的高危险期,需要密切观察皮肤变化。
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具有方法简单、可与其它方法联合、适应性强及安全有效的特点。但是激光有可能不能完全去除中心痣,需要有经验医生判断操作和随访。
常用激光类型有308nm单频准分子激光治疗和CO2激光。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多发晕痣及伴有白癜风的晕痣治疗原则同白癜风。此外晕痣手术治疗后、激光治疗后也要使用药物治疗,帮助促进皮肤复色,常用外用药如下。
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常用药物为0.1%或0.03%他克莫司软膏、1%吡美莫司乳膏。
其他外用药:如盐酸氮芥酊、复方卡力孜然酊等。
预后
治愈情况
晕痣如果不治疗,小部分患者中心痣可完全消退,多数患者不能完全自发消退。
积极治疗可促进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大部分患者可临床治愈,但有一定的复发率。但手术、激光治疗也有使白斑扩大及诱发白癜风的风险。
危害性
晕痣如果发生在颜面部可影响患者美观,给患者造成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晕痣患者无需特殊饮食禁忌,建议营养均衡,健康合理饮食。
从健康饮食角度建议日常适量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适量增加如瘦肉、豆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
生活管理
戒烟戒酒,保持生活起居规律。
避免暴晒,注意使用物理或化学防晒方法,外出佩戴宽檐遮阳帽、防晒服,涂抹防晒霜等。
心理支持
晕痣为良性病变,且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应放松心情,注意观察皮损变化和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家人应多关心患者,积极疏导不良情绪,避免患者长期处于烦恼和焦躁情绪中。
病情监测
日常应注意观察皮肤变化,留意有无新发晕痣以及注意观察已有晕痣大小变化。
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医嘱定期到医院皮肤科复诊,查看晕痣变化。
手术、激光、药物治疗的患者应注意观察病情恢复情况以及皮肤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复发或是否诱发白癜风发生。如有异常及时复诊。
预防
晕痣的病因尚不明确,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日常应注意避免色素痣受到摩擦、激光、手术、晒伤以及其他化学因素的刺激。
白癜风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