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皮肤病
概述
营养性皮肤病是指由于营养素摄入过多或不足而导致的皮肤黏膜病变。营养素不仅是构成机体的物质基础,也具有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正常生长发育和保障健康的作用。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水及膳食纤维等。
病因
1.营养素过多
由于一次性过量摄入或长期大剂量摄入一种或几种营养素导致。单次超过中毒剂量摄入可导致急性中毒,长期过量摄入可导致慢性中毒,可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症状。
2.营养素缺乏
可因长期摄入不足、其他疾病或药物导致吸收或利用障碍、体内需求量增高等产生营养素摄入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大量失血可导致水、血浆蛋白的急性丢失,此外几乎所有的营养素缺乏均表现为慢性过程,可涉及皮肤及皮肤外的多个系统。
症状
由于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的功能各不相同,因此营养素过多或缺乏损伤的组织器官不尽相同,其引发的症状也不同。
1.水中毒
急性水中毒可有颅内压升高症状如头痛、定向障碍、嗜睡、昏迷等,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功能障碍;慢性水中毒可有软弱无力、皮肤苍白湿润、嗜睡等。
2.脱水
依据脱水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弹性下降、口腔黏膜干燥、眼窝凹陷、精神萎靡等症状。
3.维生素
(1)维生素A缺乏症可有皮肤干燥、粗糙、毛囊性丘疹、夜盲、角膜干燥等症状。
(2)维生素A过多症可有皮肤干燥、粗糙、脱屑以及精神症状如烦躁、嗜睡等症状。
(7)维生素D缺乏症以儿童佝偻病和成人骨软化症为主要表现,同时可有消化及精神神经系统改变。
(11)烟酸缺乏症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的皮炎、腹泻、痴呆三联征,同时可伴有周围神经炎症。
(12)胡萝卜素血症主要因血浆胡萝卜素含量过高,表现为胡萝卜素储存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鼻唇沟、前额及皮肤角质层最厚的部位如手掌和足底。
4.蛋白质营养不良
此病表现为低蛋白血症如水肿等,可出现红斑、浅表脱屑,严重者可有大片皮肤侵袭,出现出血点、大疱、溃疡、坏死等,愈合后留有色素沉着。可合并生长迟缓、智力发育障碍等。
5.肠病性肢端炎症
此病以肢端皮炎、脱发、腹泻为特征,可与腔口周围、四肢末端和骨骼突出部位出现早期皮损,可有干燥脱屑或为湿疹斑块,形成大疱后可糜烂结痂,后期可有精神改变,出现倦怠、疲惫、烦躁、压抑等。
检查
1.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可发现不同营养性皮肤病的特征性皮损,应加以记录。
2.实验室血清学检查
通过检测相关营养素浓度可明确该营养素浓度,确定是否缺乏以利明确诊断。
3.影像学检查
诊断
充分收集患者病史尤其是药物史、既往史、饮食习惯等,结合临床皮肤损害表现及其他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营养性皮肤病主要同有类似症状的非营养性皮肤病鉴别,通过血清学相关营养素含量的测定即可明确是否为营养性皮肤病,可以同其他疾病进行鉴别。此外,由于营养素缺乏或过多不仅影响皮肤,亦可有全身症状,故亦可通过临床症状同其他皮肤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营养素过多导致的营养性皮肤病,一般应停止该营养素的摄入,有严重症状者可用药物加快其排泄;营养素不足导致的营养性皮肤病,可通过口服、静滴、肌内注射等方式进行补充,同时可辅助以进食富含该营养素的食物。对于有原发病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预后
大部分营养性皮肤病预后良好,经过治疗后症状可消失,但如有神经损伤或骨骼改变,则可能为永久性的损伤或畸形。重症者如不及时处理亦可发生死亡。原发病引起的营养性皮肤病预后同其原发病相关。
预防
均衡膳食,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可有效防止营养素的缺乏。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儿童,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等应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营养素,以防营养素不足。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