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暂时性萎缩性回状红斑
概述
新生儿暂时性萎缩性回状红斑是指新生儿出现原因不明的、伴有萎缩的红斑性皮肤病。本病很少见,1975年Gianotti首先报道本病,我国自1983年后仅有少数病例报告。 主要表现为头面部、躯干部、四肢等皮肤的圆形、椭圆形或扁豆状红斑。
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药物、免疫等有关。
症状
新生儿期间,在头面部、躯干部、四肢等皮肤出现圆形、椭圆形或扁豆状红斑,红斑中心萎缩呈回状,萎缩区呈淡白色,表面无鳞屑,边缘轻度浸润,小的皮损消退较快。
检查
1.体格检查
皮肤视诊发现患儿头面部、躯干部、四肢等皮肤出现圆形、椭圆形或扁豆状红斑,红斑中心萎缩。
2.病理检查
诊断
在新生儿时期出现典型的萎缩性红斑,可自行消退,多发于头面部、躯干部、四肢等皮肤,无全身症状,结合病理学检查显示表面萎缩,可见真皮浅层水肿,有单核细胞浸润等特征性改变,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1. 离心性环状红斑
在数日内离心性扩大成环状,反复发作,无萎缩性改变。
2.风湿性环状红斑
呈环状,数小时消退,反复发作,伴有风湿热的其它症状。
3.新生儿毒性红斑
治疗
无确切的治疗方法,一般可以自行消退,患儿家属应避免带有紧张情绪。
预后
一般可自行消退。
护理
关心和安慰患儿家属,了解心理状况,耐心解答疑问,以减少其紧张焦虑情绪;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可用清水冲洗皮肤,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