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夏季皮炎
概述
由于夏季高温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炎症性皮肤病
对称发生于四肢和躯干部,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要表现,伴有剧烈瘙痒
主要是由于夏季持续高温、高湿,加上灰尘和汗液等刺激皮肤的情况下引起
以通风降温为主要原则,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配合外用及口服药物治疗
定义
夏季皮炎是发生于夏季高温情况下的一种季节性、炎症性皮肤病。由夏季持续高温、闷热引起,与湿度关系较大。
该病主要发生于四肢及躯干部位,以小腿伸侧多见,皮损为对称分布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伴有剧烈瘙痒。
发病情况
夏季皮炎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在6~8月份发病。天气转凉后可自然减轻或消退[1-3]
主要见于成人女性。
病因
致病原因
主要是由于夏季的持续高温、闷热引起,加上灰尘、汗液等刺激皮肤所致。
与湿度关系较大,高温、高湿情况下容易发生[1-4]
症状
主要症状
好发部位
对称发生于躯干、四肢,尤以小腿伸侧多见。
皮损特点
表现为大片红斑,在红斑基础上密集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
伴有剧痒,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久之皮肤粗糙增厚及色素沉着,无糜烂、渗出。
天气转凉后皮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本病可每于夏季时反复发生[2,5-8]
并发症
继发感染
因为该病剧痒,反复搔抓刺激的情况下,容易加重皮肤损伤,合并细菌感染可引起皮肤破溃、化脓。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如果夏季躯干、四肢,尤以小腿胫前出现大片红斑,在红斑基础上有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伴有剧痒,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尽量避免搔抓患处,以免加重皮损和继发感染。
就诊前穿宽松衣物,方便医师检查皮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红斑、丘疹、丘疱疹等皮疹的?
皮疹发生的部位有哪些?
是否伴有瘙痒?瘙痒发生的部位、发作频率和程度是怎样的?
上述症状有没有加重或缓解因素?天气凉爽后能否减轻或消退?
病史清单
既往夏季有没有出现类似情况?
近期是否处于高温潮湿环境?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止痒药物:1%酚炉甘石洗剂、1%薄荷炉甘石洗剂等
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卤米松等。
组胺药物:依巴斯汀、咪唑斯汀、阿伐斯汀、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一般可诊断,一般不需要做实验室检查等。
病史
根据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6~8月份)高发。
好发于成人,女性多见。
临床表现
皮疹为红斑基础上出现的针尖大小丘疹、丘疱疹,伴有剧烈瘙痒不适,且好发于躯干及四肢屈侧,尤以双侧胫前多见。
天气转凉气温下降后皮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
鉴别诊断
痱子
好发于头面、躯干及褶皱部位出现,表现为密集分布的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脓疱,
多见于儿童、卧床不起及大量出汗人群。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白痱、红痱、脓痱、深痱。
夏季瘙痒症
无原发性的皮损,仅见到因搔抓而致的抓痕及苔藓样改变[1-3]
治疗
治疗目的:治愈疾病,缓解症状。
治疗原则:主要为去除病因和对症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1-3,9-10]
一般治疗
同时穿着应宽松、吸汗,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宜用温水沐浴,浴后擦干并外用保湿剂、粉剂等。
保持室内通风和散热为主,使室内温度不宜过高。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外用药物
止痒剂
常用药物:1%酚炉甘石洗剂、1%薄荷炉甘石洗剂、硼酸溶液等。
药物作用:有清凉、散热、止痒的作用。
用药注意事项:炉甘石洗剂不宜用于破皮、糜烂及渗出的部位[2]。硼酸溶液可用于有渗出的部位。
糖皮质激素
常用药物包括: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药物的作用:具有抗过敏、消炎止痒的作用。
用药的注意事项:糖皮质激素会使皮肤脆性增加、皮肤萎缩、紫癜、激素快速耐受、皮肤感染以及毛细血管扩张。
口服抗组胺药物
瘙痒明显者还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常用药物包括依巴斯汀、咪唑斯汀、阿伐斯汀、西替利嗪等。
依巴斯汀、咪唑斯汀通过肝脏代谢,肝功能受损应减低剂量;阿伐斯汀、西替利嗪不经过肝脏代谢,肝功能异常时不必调整剂量。
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均应根据肾功能适当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损害者禁用西替利嗪。
需注意一些抑制肝药酶的药物如酮康唑、红霉素及西咪替丁,可能影响某些抗组胺药的代谢。
预后
治愈情况
预后较好,经过积极治疗,大部分皮损能够痊愈,而且在天气转凉后皮损可以减轻甚至自愈。
危害性
夏季皮炎容易巨痒,反复搔抓刺激的情况下,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引起皮肤破溃、化脓[2,10]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夏季建议均衡健康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多饮水,不宜多喝含糖饮料。
生活管理
穿宽大舒适及通气性、吸水性好的棉质内衣裤,防止局部摩擦而加剧瘙痒。
勤洗澡,宜用温凉的水清洗患处,切忌用热水烫洗,宜使用性质温和的中性肥皂或沐浴露沐浴。用爽身粉扑搽易出汗部位但不宜过多,保持皮肤干爽。
居住环境阴凉、舒适,空气新鲜流通,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过热。
避免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酷暑天气应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须做好防晒及防暑降温措施。
心理调节
患者对夏季皮炎提高正确认识,保持情志怡畅,与家属亲友多沟通交流,及时疏导。
预防
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停留太长时间。
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凉爽干燥,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穿宽松舒适的衣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