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太田痣
概述
太田痣是一种发生在眼周区域的色素性皮肤病
典型表现为眼周区域出现褐色、蓝色的斑点或斑片
具体致病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激素水平等有关
主要使用激光治疗
定义
太田痣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色素性疾病,以眼周区域青褐色斑痣为特征。因过多黑素细胞沉积在皮肤真皮层所致。
皮肤一共分为3层,最外面是表皮层,中间为真皮层,最下层为皮下组织。太田痣是过多黑素细胞沉积在皮肤真皮层所致。
本病由日本太田首先描述,因而得名。
分型
根据色斑面积分型
Ⅰ型<10厘米2
Ⅱ型10~60厘米2
Ⅲ型60~110厘米2
Ⅳ型>110厘米2
根据黑素细胞分布情况分型
表浅型:黑素细胞存在于真皮的浅层。
深部型:黑素细胞位于真皮的深部。
弥漫型:黑素细胞分布在整个真皮层。
发病情况
好发于东方人及黑种人。日本患病率较高,我国部分地区为0.16%。
本病男女比率1∶4.8。
约50%在出生时即发病,另一发病高峰在青春期。
病因
致病原因
太田痣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是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
可能与遗传有关,在胚胎发育期间,黑素细胞由神经嵴向表皮移行时发生障碍而滞留在真皮内,从而引起太田痣。
激素影响
部分患者的真皮黑素细胞中存在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受体,与青春期太田痣的发生和加重有关。
症状
主要症状
皮损特点如下。
大小:直径多为数厘米。
颜色:蓝灰色、青灰色、灰褐色、黑色或紫色。随年龄增长而加深、扩大。
形态:斑片着色不均,呈斑点状或网状,界限不清,中央颜色深,边缘颜色浅。色素斑片的某些区域伴有粟粒或绿豆大小结节。
好发部位:多数单侧发病,损害位于一侧面部,常见于眼周、颞部、颧部、前额及鼻部等。少数呈双侧发病。
其他症状
病情常累及眼部,表现为巩膜、角膜呈现蓝染。也可累及鼻、口腔等处,但较少见。
部分患者会伴发鲜红斑痣伊藤痣
鲜红斑痣:多见位于面部和颈部,表现为皮肤表面光滑、略隆起、红色或暗红色的斑块。
伊藤痣:多见于肩颈、锁骨上区及上臂等。表现淡青灰色、淡褐色、深褐色或蓝褐色色素斑。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单侧面部以眼周、颞部、颧部区域为主分布的蓝灰色、青灰色、灰褐色斑点或斑片(有时也可双侧面部),自觉影响美观或希望通过治疗得到改善,建议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卸妆或不化妆,不使用遮瑕膏等,避免影响医生检查和诊断。
建议携带之前的面部皮肤病变发展过程的拍照记录,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发现面部色斑多久了?
首先发现色斑的部位是哪里?
色斑面积有没有逐渐增大?
色斑颜色有没有加深或者变淡?
巩膜是否有蓝灰色的色斑点?
病史清单
平时有没有防晒习惯?日常生活晒太阳多不多?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皮肤组织病理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部分患者有太田痣家族史。
临床表现
眼周、颞部、颧部、前额及鼻部等部位有灰蓝色、青灰色、灰褐色、黑色或紫色的色素斑
眼压检查
如果太田痣累及眼部,怀疑有眼内压升高,还需要测量眼内压以明确是否合并有继发性青光眼
组织病理学检查
需要从病变部位取一小块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辅助确诊并排除其他疾病。
检查结果常见真皮乳头和网状层上部有梭形或树突状黑素细胞聚集,含大量色素颗粒。
鉴别诊断
颧部褐青色痣
颧部褐青色痣的发病年龄多在16~40岁。皮损为灰褐色、黑灰色色素沉淀斑,直径为1~5毫米,呈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楚、数目不等。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可以与太田痣进行鉴别。
蓝痣
蓝痣的皮损为蓝色的丘疹或小结节,好发于手足背和面部。通过临床表现即可与太田痣鉴别。
咖啡斑
咖啡斑一般从幼儿发病,为边缘规则的淡褐色斑,形状、大小不一,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内黑素总量增加,见大的黑素颗粒,基底层黑素细胞数目增多。通过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与太田痣进行鉴别。
先天性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
先天性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的皮损表现为腰骶部和臀部圆形、椭圆形或方形浅蓝色、暗蓝或褐色斑,出生时即有,几年内可自行消退。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可以与太田痣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去除或减轻色斑。
治疗原则:太田痣严重影响容貌及心理健康,应及早治疗。太田痣的治疗方法很多,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损伤较大且遗留瘢痕,已不作为太田痣治疗的常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液氮冷冻、激光和皮肤磨削等治疗方法。液氮冷冻、磨削等方法因治疗效果差、副作用多而被淘汰。目前激光已取代其他治疗方法成为太田痣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激光治疗
激光产生的高强度辐射能量,集中作用于太田痣色素组织颗粒上,将其直接破坏,再通过淋巴组织排出体外,达到消除或减淡太田痣的效果。
激光治疗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小。
常用治疗方案如下。
Q开关紫翠玉宝石激光:紫翠玉宝石激光治疗效果好,但须多次治疗,每次间隔3个月左右。疼痛感较Q开关红宝石激光轻。不良反应少。
Q开关红宝石激光:红宝石激光早期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且降低治疗的总次数。
Q开关1064Nd∶YAG激光:发生色素沉着风险较小。
皮秒激光:可短期出现色素沉着的风险,且一般4周后消失。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保护创面
激光治疗后注意保持皮肤创面的清洁卫生,避免沾水或者使用化妆品。
激光治疗7~10天内局部可能会有结痂,等待痂皮自然脱离,在此期间不能使用遮盖类化妆品,防止污染创面发生感染。
缓解疼痛
激光治疗后1~2天创面局部可能会有肿胀、疼痛和少量渗血,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不必担心。
疼痛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冷敷治疗,缓解疼痛。
规律用药
激光治疗后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时,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
避免日晒
激光治疗期间局部皮肤较敏感,强烈或者长时间日光照射可引起短暂的色素沉着,影响治疗效果。
治疗康复后也应注意防晒,尽量避免日光强烈时外出,外出时可戴宽檐帽子或者使用防紫外线伞遮挡。
预后
治愈情况
太田痣可持久存在,不能自愈,极少发生恶变。
大部分患者经过正规、规律的治疗后可以将色斑去除。少部分患者会遗留淡淡的痕迹。
太田痣经激光治疗可能会复发,但复发率较低。复发可能与日晒、内分泌紊乱、治疗次数及治疗面积不足、外源性物质的刺激(如外用激素类产品、化妆品)等因素有关。
危害性
影响美观:太田痣主要发生在颜面部位,颜色较深、成片状分布的太田痣,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个人形象。
影响心理健康:面积较大的太田痣对个人形象影响较大,容易导致情绪烦躁和抑郁,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心理健康。
有眼部等合并症的患者会出现相关的症状。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无特殊禁忌,注意均衡营养即可。
生活管理
不要反复抠抓皮损处,以防出现破溃出血等。
心理支持
太田痣严重影响容貌,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自卑等情绪,家属要注意安抚患者,防止出现不良的情绪。
随诊复查
太田痣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诊换药,便于医生了解创面变化,指导后期治疗。按医嘱定期进行复诊即可。
如果治疗期间创面局部出现异常不适症状,如有红肿、破溃、大量渗血渗液等情况或其他不适,应该及时就诊。
预防
太田痣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暂无有效预防方法。但太田痣有复发的可能,通过以下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复发。
坚持治疗,不要半途而废,保证治疗面积及治疗次数足够。
激光治疗后,要应注意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外出时可戴宽檐帽子、穿长袖外套及长裤,或者使用防紫外线伞遮挡。
激素紊乱也可能导致太田痣的复发,儿童期、青春期及育龄期前的患者在治疗后要坚持复查、配合随访。
在医生建议下选择适宜的化妆品和护肤品,避免外源性物质刺激皮肤。如需使用外用药物时,也需先咨询医生,不要擅自选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