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色素性口周红斑
概述
概述
色素性口周红斑主要表现为口周及面部正中的红斑及色素沉着,常伴有脂溢,多无自觉症状。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别名
色素性口周红变病
临床症状
口周弥漫性红斑,反复发作后呈棕红色色素沉着斑等。
危害
影响容貌,造成心理负担。
检查
体格检查、皮肤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诊断
根据口周褐红色斑片,伴色素沉着等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诊断。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给予维生素等药物治疗,结合激素局部治疗。
治愈性
病程长,难治愈。
饮食建议
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饮酒。
病因
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平衡失调、化妆品含光敏物质等有关。
流行病学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皮损常累及面中部,特别是颏和口周,大致对称。最初损害为红斑,反复发作数月至数年后,渐呈现弥漫性的棕红色色素沉着斑,并可扩展颌角、额颞部、鼻翼皱襞处,但在唇红缘周围常留有一狭窄的正常皮肤带,境界鲜明。损害往往持续多年不变,但皮肤颜色的深浅可波动,并常有面颈部的血管性潮红现象,无主观症状。
诊断依据
本病好发于女性,特征性的口周褐红色斑片,伴有色素沉着等特点。
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真皮乳头层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可见噬黑素细胞增多,并有较多的黑素体。
治疗
治疗方针
去除刺激,并结合维生素等药物治疗和局部治疗,改善皮损状况。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局部外用抑制皮脂分泌的制剂、糖皮质激素制剂,有色素沉着的给予熊果苷、氢醌霜等治疗。
系统治疗可给予缓和的镇静剂、利血平、维生素C、维生素B2等,停经妇女可试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预后情况
病程长,易反复,预后不佳。
护理
日常护理
避免使用含光敏物质的护肤品、化妆品,避免日晒。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强刺激性洗护用品。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