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日晒伤
概述
日晒伤是正常皮肤经暴晒后发生的皮肤损伤
表现为暴露处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水肿,常伴有瘙痒或灼痛
主要由日光照射皮肤,接受过量过强的紫外线引起
以药物治疗为主
定义
日晒伤,是由于强烈日光照射后,暴晒处皮肤发生的急性光毒性反应。
任何个体接受过量日光照射后都会发生光毒性反应。
分型
急性日晒伤:强烈日晒后30分钟至6小时后,暴露处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水肿,常伴有瘙痒或灼痛。
慢性日晒伤:多见于长期反复大量日晒者。皮肤长期接受暴晒后,出现干燥、萎缩、皱纹增多。
发病情况
可发生于任何季节,春夏季多见。
妇女、儿童及皮肤颜色浅、嫩、薄人群易发病。
日晒伤常发生与长期进行户外工作的人,如环卫工人,雪地、水面作业者。
病因
致病原因
日晒伤的发生主要由日光照射引起。
日光过强或皮肤暴露时间过长,导致皮肤接受过量过强的紫外线,可引起日晒伤。
引起日晒伤的光线主要是中波紫外线。日光除了直射皮肤外,有一部分是通过大气层散射的。
发病机制
皮肤经紫外线过度照射后,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吸收大量的紫外线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光生物化学反应。
表皮细胞坏死,释放多种活性介质,引起真皮血管扩张,组织水肿,黑素合成加快等反应。
症状
主要症状
典型皮损为边界清楚的鲜红色斑片,皮损严重时会出现水肿、水疱,水疱破溃后会结痂。其具体特点如下。
发病部位:好发于面部、颈周、上胸V字区、双前臂等暴露部位的皮肤。
皮损特点
强烈日晒后30分钟至6小时后,露出部位的皮肤上发生弥漫性红斑,鲜红色,较重时可伴水肿、水疱,可破溃结痂。
12~24小时后红斑逐渐变为暗红色或红褐色,脱屑,逐渐消退,遗留褐色色素沉着
如果长期接受暴晒,可导致皮肤出现斑点、干燥、萎缩、皱纹增多。
自觉症状:感觉皮肤像被火烧一样。可伴有瘙痒、刺痛,衣服摩擦时疼痛难忍。
症状轻者2~3天内痊愈,重者需1~2周方可痊愈。
其他症状
皮损面积大时,可引起全身症状。
寒战、发热。
头痛、乏力。
恶心。
全身不适感。
并发症
日晒伤属于较轻的日射,仅伤及皮肤,一般不会引起并发症。
严重日晒导致的高热,属于日射病(热射病),为重度中暑,会引起严重全身症状,如头痛、眩晕、乏力、疲乏、心率加快、恶心,甚至晕厥等。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皮肤在暴晒后出现红斑、水肿、瘙痒、疼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如果暴晒后出现皮肤红斑,甚至伴有发热、头痛、恶心等情况,建议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注意防晒,避免再次日晒,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如果有拍照记录皮肤病变的发展变化,可携带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最近有没有在强烈的阳光下长时间待过?
日晒后多久出现红斑、水肿等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对某些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光斑贴试验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清洁止痒剂:炉甘石洗剂、硼酸溶液
外用糖皮质激素类:地奈德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卤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复方氟米松等
诊断
疾病诊断
病史
有强烈日光暴晒史。
临床表现
急性日晒伤表现为强烈日晒后30分钟至6小时后,暴露处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水肿,常伴有瘙痒或灼痛。
慢性日晒伤为皮肤长期接受暴晒后,出现干燥、萎缩、皱纹增多。
光斑贴试验
一般医生根据日晒病史及表现即可确诊,相关检查主要是为了鉴别疾病。
光斑贴试验是在斑贴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紫外线照射,来检测光毒性或光敏性物质的方法。可用于排除化妆品光感性皮炎等光敏性皮肤病。
鉴别诊断
日光性荨麻疹
相似点:皮肤红斑
不同点
日光性荨麻疹的好发年龄常在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突然,皮肤于日晒后数分钟内即有瘙痒和灼热感,继之出现红斑,迅速水肿呈典型风团,但常不规则。多数皮损于1~4小时内消失。
瘙痒与风团可波及未暴露区,特别是衣着单薄、遮盖较差的部位。
多形性日光疹
相似点:皮肤红斑。
不同点
多形性日光疹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常在日晒1小时内自觉瘙痒,数日后出现皮损。
皮损形态多样,常见丘疹、丘疱疹,也可表现为水肿性红斑或斑块。易反复发作。
外源性光感性皮炎
相似点:皮肤红斑。
不同点:外源性光感性皮炎发生常在过多食用或接触光感性物质(药物、化妆品、食品防腐剂及添加剂、焦油衍化物等)后,局部皮肤经日光曝晒引起。
烟酸缺乏症
相似点:皮肤红斑。
不同点:烟酸缺乏症除日晒部位外,非暴露部位也有红斑,并常伴发腹泻、认知减退等消化系统和神经精神系统症状。
接触性皮炎
相似点:皮肤红斑。
不同点:接触性皮炎有刺激物接触史,与日晒无关,可发生于任何季节,皮损发生于刺激物接触处。
治疗
治疗目的:消炎、镇痛。
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无须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注意保持皮损区清洁卫生,避免搔抓摩擦,防止发生感染甚至破溃形成瘢痕
如有水疱形成,注意加强皮肤护理,不要用手搔抓。
如果水疱破裂,可用中性肥皂和水轻轻清洗后,并用湿敷料(如盐水或凡士林浸渍的纱布)覆盖。
保持周身皮肤干燥,禁用碱性肥皂、热水擦洗。宜使用性质温和的中性肥皂或沐浴露沐浴。
皮肤干燥者可外涂不含香料的润肤露。
减少外出,避免再次日晒。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常用药物
局部用药
炉甘石洗剂
具有良好的消炎、散热、吸湿、止痒等作用。
炉甘石洗剂涂药前应充分摇匀。
局部有渗出时不宜使用。
糖皮质激素软膏或乳膏
具有抗过敏、抗炎、减轻皮疹、止痒等作用。
不良反应: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可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以及继发感染。
涂药时注意将药物涂抹均匀,软膏类应适当按揉,以促进药物吸收。
3%硼酸溶液
具有消毒、消炎的作用。
用3%硼酸进行湿敷,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
不良反应:硼酸溶液可引起广泛鲜红色疹、瘙痒。
存在大面积皮损者禁用3%硼酸溶液。
芦荟凝胶:轻中度晒伤者,可外敷芦荟凝胶来缓解疼痛和不适。
口服药物
出现全身表现后,还可以服用以下药物。
抗组胺药
适用于出现全身瘙痒但其他症状较轻者,可以减轻瘙痒,常与维生素C联合使用。
不良反应:嗜睡、头痛、口干、疲乏和恶心。
驾驶、高空作业、潜水等人员,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饮酒及经常服用安眠药者应慎用;有严重心脏病、心律失常或低钾血症者,以及孕妇禁用。
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皮肤的恢复。
不良反应: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腹泻、皮疹、胃酸增加、胃液反流。
服用维生素C时要多喝水。
非甾体抗炎药
用于全身或局部表现严重者,常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以缓解全身发热、疼痛等症状。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高血压或肝硬化患者,有胃肠道史、溶血性贫血病史者慎用。
糖皮质激素:皮损范围较大、病情较重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
由于部分药物存在不良反应,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能擅自改变用药方式和剂量,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掌握外用药物使用方法,用药过程中如局部出现异常不适症状,应暂停用药并及时向医生反馈用药情况。
中医治疗
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要治疗法则,可选用鲜青蒿马齿苋煮水取汁局部冷湿敷。
具体中医疗法需咨询专业中医科医生。
预后
治愈情况
症状轻者2~3天内痊愈,重者需1~2周方可痊愈,部分患者遗留色素沉着
危害性
病情严重时可遗留色素沉着,影响美观。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宜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西蓝花、生菜、小白菜、荷兰豆、南瓜、橘、柑、苹果、梨、香蕉、橙子、西红柿等,以减少炎症反应和光损伤。
摄入适量脂肪,以保证皮肤富有足够的弹性,增强皮肤的抗皱能力。
忌食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果有光过敏史,尽量避免进食茴香、苋菜、芹菜、芒果、木瓜、菠萝等具有光敏性物质的食物。
禁饮各种酒类(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等)。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干燥,不要使用热水擦洗皮肤。
使用性质温和的中性肥皂或沐浴露沐浴。
穿通气性好的棉质衣物。
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护肤产品,停止使用所有的功能性化妆品(包括各种祛斑霜等),禁止使用磨砂洗面奶等。
如果面部有皮损,在恢复期要避免化妆。
生活管理
保持床单、被套清洁。
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瘙痒时可用手拍打瘙痒部位或立即涂抹润肤露,或与他人聊天、看书、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避免用手搔抓皮肤,以防引起破溃而继发感染。
夜间可戴棉质手套(不分指),以防止抓破皮肤。
急性期尽可能避免外出,外出时可戴宽边帽,穿长袖衣或涂防晒霜。
恢复期要经常进行户外活动,时间宜选择上午9点前和下午4点后,接受小剂量的光照,逐步提高机体对紫外线的耐受力。
预防
避免暴晒
在白天紫外线最强的时段,应尽量避免外出。
必须外出时应穿长袖长裤 (以长袖为佳) , 戴遮阳帽和遮阳伞,涂防晒霜,可根据个人皮肤类型选择防晒霜的防晒指数。
进行户外活动,时间宜选择上午9时前和下午4时后。
加强营养
平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注意荤素搭配,以保证皮肤弹性。
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能减弱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并促进黑色素的消退,可多食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品。
避免接触已知的光敏性物质
如果有明确的光过敏史,接触或食用以下物质时要注意防晒。
香菜、芹菜、油菜、菠菜、胡萝卜、干木耳、黄泥螺、螃蟹、皮皮虾等食物中光敏性物质比较多,大量食用这些食物,要避免长时间晒太阳。
一些化妆品、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还有四环素类药物、口服降糖药等,都含光敏性物质。服用期间,要避免长时间晒太阳。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